APP下载

女性患者急性心梗后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的随访研究

2017-10-17李娟利朱雯瑾刘美丽李小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梗出院对象

李娟利,朱雯瑾,卢 群,刘 平,刘美丽,白 玲,李小妹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女性患者急性心梗后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的随访研究

李娟利1,朱雯瑾1,卢 群1,刘 平1,刘美丽1,白 玲1,李小妹2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梗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的心理困扰程度和生活质量。方法使用任意抽样,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心脏病监护病房(CCU)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61例。使用心理困扰评定量表(K10)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于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4个测量时点心理困扰得分分别为27.42±7.83、23.46±6.51、22.67±6.09、16.60±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4,P<0.05)。4个测量时点生活质量总均分分别为50.01±21.16、53.10±21.68,56.78±22.02,61.26±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6,P<0.05)。各时点上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相关性。心梗后早期有心理困扰和无心理困扰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35、2.05、2.50、2.17,均P<0.05)。结论女性心梗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适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女性;急性心梗;心理困扰;生活质量

近年女性心肌梗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研究均认为女性心梗发病年龄迟、预后差、心肌梗死的再发概率更大、死亡风险更高[1]。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首个女性急性心梗的科学声明,声明中除了阐述女性心梗患者症状更不典型,风险被极大的低估外,也强调了女性治疗依从性差于男性,且情绪紧张、抑郁发生率较高[2]。国内有研究报告称女性心梗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为48.15%和40.74%,且急性心梗发生后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通过对女性急性心梗患者出院后为期半年的随访,尝试了解其心理困扰及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者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使用任意抽样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住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4]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的女性患者;②首发急性心梗;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慢性病患者;②既往精神病史患者;③沟通交流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调查方法

研究者于研究对象行出院指导时发放问卷(T1),并告知该研究的目的、意义、保密性原则等,获得患者的口头知情同意。研究对象出院后1个月(T2),3个月(T3)和6个月(T4)时,行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时随访调查。问卷回收后研究者当场校验是否存在缺失项,有缺失项者在和患者沟通后尽力补填。本研究于出院前收集了患者资料69例,出院后1个月失访2例,出院后3个月失访4例,出院后6个月失访2例。失访原因为:电话号码为空号或无人接听者2人,拒绝继续参与本研究者5人,死亡1人。最终完成所有随访的患者共61例。

1.3调查工具

1.3.1基本资料

包括患者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既往史、家庭成员及其健康状况等。

1.3.2 心理困扰评定量表

心理困扰评定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10)由Kessler和Mroczek编制,可用于评定个体心理状况和大规模人群心理疾病筛查。包含10个条目,测量过去4周内被试者所经历的焦虑和压力水平等非特异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症状的频率。从“几乎没有”到“所有时间”共5个等级,分别对应评分为1~5分。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6]。有研究者通过大规模人群调查,设定了K10的评定标准[7]:10~15分(心理困扰程度轻,患心理疾病的风险低);16~21分(心理困扰程度较轻,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较低);22~29分(心理困扰程度较重,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较高),30~50分(心理困扰程度重,患心理疾病的风险高)。本研究将22分作为界点,分为有心理困扰组和无心理困扰组。

1.3.3 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简明健康测量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于1993年研制。包含36个条目,测量与健康相关的8个维度: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alid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及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每个维度量表得分用下列公式转换成百分制分数:最终得分=100×(实际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该量表在已有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之一。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完成随访的61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61.3±20.4岁,中位数年龄63岁);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2例(68.9%);公费医疗或有医保者58例(95.1%);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46例(75.4%),非ST段抬高型患者15例(24.6%)。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52例(85.2%),溶栓治疗者9例(14.8%)。8例失访患者年龄62~73岁(平均67.2±16.2岁,中位数年龄66岁),7例为ST段抬高型心梗,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其中1例死亡患者68岁,死于心梗再发后的心室纤颤。

2.2研究对象心理困扰状况

研究对象出院前心理困扰得分27.42±7.83,出院后1个月为23.46±6.51,3个月为22.67±6.09,6个月为16.60±4.28。4次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后,结果显示重复测量的数据间存在相关性,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本研究使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法,研究对象心理困扰程度在4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4,P=0.00)。进一步行LSD两两比较后,研究对象出院后1个月与3个月之间的心理困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T1:T2,T1:T3,T1:T4,T2:T4,T3:T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女性急性心梗患者心理困扰状况(n=61)

2.3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状况

研究对象出院前生活质量总均分为50.01±21.16,出院后1个月为53.10±21.68,3个月为56.78±22.02,6个月为61.26±19.56。量表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经Mauchly球形检验后,重复测量的数据间存在相关性,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并使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法。SF-36总均分及各维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在4个测量时点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F(总均分)=8.26,P<0.05;F(PF)=14.34,P<0.05;F(RP)=6.24,P<0.05;F(BP)=8.57,P<0.05;F(GH)=12.36,P<0.05;F(VT)=7.20,P<0.05;F(SF)=6.32,P<0.05;F(RE)=7.46,P<0.05;F(MH)=8.05,P<0.05)]。将总均分及各维度进行LSD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F、GH、MH和总均分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P、BP、VT、SF,RE维度T2-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T1:T2;T1:T3;T1:T4;T2:T4;T3:T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女性急性心梗患者生活质量状况(n=61)

2.4 研究对象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测量4个时点上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可见,各个时点上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相关性(r=-0.63,P=0.00;r=-0.51,P=0.00;r=-0.58,P=0.00;r=-0.42,P=0.00)。

2.5急性心梗后早期不同程度心理困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根据研究对象的第1次调查结果,将其分为心理困扰组(K10得分≥22分)和无心理困扰组(K10得分<22分),两组在年龄、疾病分型、学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不同组别研究对象在不同时点上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见表4。在不同时点上,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35,P=0.02;t=2.05,P=0.04;t=2.50,P=0.02;t=2.17,P=0.03)。

表3 研究对象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n=61)

表4 急性心梗后早期不同程度心理困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3讨论

3.1女性心梗患者心理困扰程度较高

女性心梗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困扰。本研究结果表明,出院前患者的心理困扰得分为27.42±7.83,44人(72.1%)存在明显心理困扰。与现有文献报道的急性心梗后的不良心理状态一致[9]。女性心梗患者住院后更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更易在治疗过程中被迫顺从、屈就于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安排,这都使得女性心梗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较高。出院后患者心理困扰程度明显减轻,可能与出院后患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并努力控制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关。患者对于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并取得相应改善时,患者对于疾病预后的信心增加,加之院外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

3.2 女性心梗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且与心理困扰程度明显相关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价包括冠心病、癌症等在内的多种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3]。本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患者急性心梗发生后SF-36得分为50.01±18.16,高于冯莹等[3]对武汉心梗患者的调查数据。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有关。出院1个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说明患者逐渐适应介入治疗后的身体状况。出院后1~3个月内的多个生活质量维度和心理困扰程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多数患者需要在术后3~4个月左右做常规全面复查。良好的复查结果,或许能大大改善患者对于急性心梗不良预后的担忧与恐惧,缓解患者的心理困扰,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心理困扰与生活质量在各个时间点上都存在明显相关性。随着患者出院后心理困扰程度逐渐减轻,患者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

3.3 早期心理困扰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有一定预测作用

本研究以患者出院前的首次心理困扰调查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心理困扰组和无心理困扰组。结果显示,不同组别的患者在出院后,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可能对其将来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住院期间出现明显的心理困扰患者,其疾病应对、心理调适能力等可能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较慢。这也提示医务人员在女性心梗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就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适时有效的采取干预措施,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有可能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61例女性急性心梗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存在明显的心理困扰,生活质量较低。出院后随着时间的进展,研究对象的心理困扰程度逐渐减轻,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两者之间在各个时点上均存在明显相关性。住院期间心理困扰明显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改善较慢。由于研究者时间精力有限,未能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随访,患者心理困扰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对女性急性心梗患者生活质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Kim H S,Lee K S,Eun S J,etal.Gender differences in factors related to prehospital dela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Yonsei Med J,2017,58(4):710-719.

[2]Mozaffarian D,Benjamin E J,Go A S,et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6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6,133(4):e38-e360.

[3] 冯莹,梁锦军,杨波.急性心梗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2):251-254.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6]Bu X Q,You L M,Li Y,et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Kessler 10 scale in Chinese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ancer[J].Cancer Nurs,2017,40(4):297-304.

[7]Bougie E,Arim R G,Kohen D E,etal.Validation of the 10-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 in the 2012 Aboriginal Peoples Survey[J]. Health Rep,2016,27(1):3-10.

[8]McPherson A, Martin C R. A review of th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the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to determine its suitability for use in an alcohol-dependent population[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3,20(2):114-123.

[9]马春兰,江娅.双心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497.

[专业责任编辑: 韩 蓁]

Afollow-upstudyonpsychologicaldistressandqualityoflifeinfemale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

LI Juan-li1,ZHU Wen-Jin1,LU Qun1,LIU Ping1,LIU Mei-li1,BAI Ling1,LI Xiao-mei2

(1.DepartmentofCardiolog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61,China; 2.SchoolofNurs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ShaanxiXi’an710061,China)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emal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6 months after leaving hospital.MethodsThere were 61 participants recruited in CCU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between October 2015 and April 2016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The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 and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in leaving hospital,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d.ResultsThe K10 scores in 4 time points were 27.42±7.83, 23.46±6.51, 22.67±6.09 and 16.60±4.28, respectively,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10.34,P<0.05). The SF-36 scores in 4 time points were 50.01±21.16, 53.10±21.68, 56.78±22.02 and 61.26±19.56,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8.26,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4 time points. The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t early stag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value was 2.35, 2.05, 2.50 and 2.17, respectively, allP<0.05).ConclusionHealth professiona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femal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 time. Timel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can not only relieve patients’ negative mo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discharge.

femal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quality of life

R542.2

A

1673-5293(2017)10-1190-03

2017-05-1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6JM-8038);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2016HM-0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基金(2016HL-05)

李娟利(1977—),女,主管护理师,主要从事心血管护理与管理工作。

李小妹,博士生导师,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7.10.009

猜你喜欢

心梗出院对象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