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10-16范碧丽
范碧丽
小麦是万荣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由于万荣县干旱少雨,导致小麦生产经济效益差,造成粮农投资减少,管理粗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导致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万荣县小麦生产将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施轮作倒茬,减少化肥、农药投资,迈进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1 小麦生产现状
1.1 小麦种植现状
1.1.1 种植模式单一。不论水地、旱地、薄地、厚地多采用一年两茬和一年一茬制。连年种植小麦玉米,数10年未进行轮作倒茬,属中高产低效区。由于粮补的促动,旱地每年复播面积达50%以上。坡地采用小麦绿豆一年两作,直接影响着小麦的高产稳产,黄土高坡和沿山丘陵旱坡地采用小麦一年一作,属于低产区。
1.1.2 施肥品种单一。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化肥大多为复合肥,大多数粮农播种前不按测土结果科学施肥,盲目选择高N或无K复合肥或多为1:1:1的复合肥造成丰雨年份不高产,缺雨年份就减产的现象。
1.1.3 耕作措施单一。一年一茬制麦田,小麦收获后深翻,播种前旋耕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均不采用耙耱保墒,忘记了“立秋不帶耙,误了来年夏”的道理和“张口喝尽天上水,封口保住地里墒”的农谚。
1.2 生产现状
1.2.1 田间管理粗放。麦收后机械旋耕播种,复播玉米或绿豆收获后不进行灭茬,旋耕播种小麦,整地质量差,麦田翘虚,出苗差,特别是旱地出现死苗死蘖现象。另外,小麦生产中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增多,为害加重。
1.2.2 品种追求高产。旱地不论平原、坡地、厚地还是薄地,均选择高产品种,品种冬性降低,虽然冬季气温变暖而尚可越冬,但由于春寒偏强,近年来常遭受晚霜冻害,严重的颗粒无收。
1.2.3 物资投入减少。主要是肥料投资减少,由于小麦经济效益差,造成投资减少,每年亩施肥均采用亩施半袋复合肥,有机肥使用量减少或不施,导致小麦产量低而不稳。
1.2.4 秸秆还田面积增加。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秸秆还田面积增加,小麦田还田率达100%,复播绿豆90%均还田,玉米还田率达50~70%,有利的提高了麦田的有机质含量。
2 存在问题
2.1 冬前茎少。由于土壤干旱,旱地小麦不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造成水分和养分不足,导致麦苗生长迟缓,分蘖少,造成冬前总茎数少。
2.2 次生根少。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40~50%时,小麦幼苗生长受阻,次生根数减少。
2.3 亩穗数少。干旱越重,土壤肥力越不能发挥,分蘖就越少,亩穗数明显减少。
2.4 穗粒数少。春季时常干旱,加之肥力不足,导致小穗小花大量退化,造成穗小粒少。
2.5 千粒重低。中后期常因干旱、高温、干热风使根系叶片早衰,提前成熟,缩短灌浆期,降低千粒重。
3 采取措施
一是提高单产。通过改善设施建设,运用节水农业,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使小麦生产由中低产区上升到中高产区。
二是提高经济效益。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改变种植模式,秸秆粉碎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降低投资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是提高小麦品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深翻纳墒,耙耱保墒,喷灌补墒,充分利用天然降雨,综合防治病虫在保障小麦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
4 小麦生产发展趋势
4.1 小麦的种植模式出现新的趋势
随着全县水利设施的发展,水地面积扩大,另外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劳动力欠缺劳务工资的逐年增加,利于机械化操作,投工少的基础作物小麦面积不断增加,如药材乡村突出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推广小麦~玉米~药材~芝麻三年四作的种植新格局,在稳定粮食面积提高了单位产量,增加了粮食总产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缓解了劳动力紧缺;利用少部分土地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茬或麦菜轮作或间套模式,实行小麦~绿豆~大葱两年三茬或麦间套种栽培模式,饱浇水地实行小麦~玉米~大蒜等种植模式,新发展扩浇水地,另外大面积呈现地膜覆盖、节水喷灌模式,实行小麦~绿豆一年两收,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从而达到提高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
4.2 小麦田间管理呈现创新的格局
一是改深翻为深松,由于连年旋耕土壤活土层,均由原来的30㎝~40㎝,稳定在目前的20㎝左右,直接影响着小麦高产、稳产,通过隔年深松,既不打乱犁底层,又改善了土壤结构,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土壤耕作层达到30cm以上;二是改喷水为喷灌,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深松蓄墒、纳墒和精耕耙耱保墒的同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改三喷为肥水一体化喷灌,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的需求;三是改盲目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既节约了能源,又为小麦生长补充了养分。四是改高茬还田为灭茬还田,高茬还田秸秆外露不利于充分腐熟,粉碎还田收获后的秸秆用粉碎机粉碎后覆盖地面,再施耕还田与土壤充分均匀混合,有利于秸秆的腐烂;五是改精量播种为半精量播种,提高单株成穗率,适当增加播量,以优良的单株获得较高的产量;六是改防治病虫为预防病虫。播种前实施“三剂拌种”,即预防病虫,又可提高出苗率,达到一播全苗。以播前“三剂拌种”为主的病虫综合防治面积达小麦种植面积的90%以上。
4.3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呈现高新的趋势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高产稳产创建、节水农业、无公害生产等高新技术的实施,万荣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可由目前的150~200㎏飞跃上300㎏以上的台阶,可见万荣县小麦增产潜力很大,将各类型农业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后,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小麦亩产达300㎏的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是必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