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岷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7-10-16王冯爱郭增祥郎建军
王冯爱+郭增祥+郎建军
岷县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境内海拔2040~3754米之间,无霜期90~120天。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资源和多样性生态环境,适宜多种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更为发展药材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岷县当归又称“岷归”,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产当归已有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和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中药配方中有“十方九归”之说,素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和“妇科圣药”之美誉。近年来,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作中通过定标准、抓培训、强基地、抓推广,基本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多元化种植格局,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稳步推进。据测算,中药材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60%,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但存在标准化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中药材新技术成果应用缓慢等问题。应通过加快中药材规模化步伐、健全体系,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超前试验研究工作等措施,提升岷县中药材产业,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1 主要做法
1.1 稳定当归面积,发展黄芪、党参面积,狠抓规模化。近十多年来,通过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全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当归15.8万亩,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百姓的生计,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1.2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狠抓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了保证中药材质量,做到质量可按,来源可靠,各企业、合作社都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建设技术队伍,建立了自己的药源基地,并且基地面积稳步扩大。认真执行《中药材种子当归标准》等技术标准,狠抓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2017年,全县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组织中药材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附近乡村的农户及贫困户,建设药源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全县2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1.3 技术培训内容丰富,成效显著。近年来,岷县在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各项政策及扶持导向的基础上,严格按标准要求抓栽培技术培训和推广,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栽培加工技术”为内容的青年农民技术培训。由县、乡镇技术人员逐级层层培训、指导,使全县3.18万贫困农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1.4 开展超前试验研究,为当归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依据。近年来,积极推广应用中药材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大力推广黑色除草膜应用等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以当归为主的田间试验,为进一步提高了当归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提供了技术依据。
2 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企业实施标准化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三是“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缺乏大胆尝试和有效探索,导致基地不稳定、质量难提高。
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规模化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较少,规模不大,且生产工艺落后,加工手段原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2.3 中药材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归种植面积较大,年需当归种苗1000万公斤左右,当归熟地育苗技术和当归温室反季节育苗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迫在眉睫。
3 对我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作的几点建议
以“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为目标,按照“把岷县建设成甘肃南部较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保健食品及提取生产基地、现代物流仓贮基地、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的定位,对进一步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步伐提出如下建议:
3.1 突出重点,加快中药材规模化步伐。一是要充分资源优势,加快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当归标准化种植。二是加快以当归、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3.2 要以提高組织化程度为目标,加快中药材规范化进程。一是种植方面要以新技术、新品种等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制度,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保证药源基地的大气、环境、水质,符合国家对环境的要求。二是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栽培技术规程等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3.3 健全体系,狠抓服务,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药材的种植、初加工等指导规划,整合资金、技术等优势,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开发力度。二是进一步充实技术报务和研究部门技术力量,为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3.4 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超前试验研究工作的开展。一是重点对当归熟地育苗技术和当归反季节温室育苗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二是自列课题,专项支持,开展以当归为主的专项课题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和带动一批年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