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虫害控制为中心的农业生态景观建设
2017-10-16陈珊红
陈珊红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在国家稳定发展建设过程中,农业事业是最为根本之保障。尤其是为了确保粮食的产量,往往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而由于生态环保观念的落后,导致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出现了农业残留和环境污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要注重产量,更要注重农业生态景观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就如何在农业生态景观建设中始终将病虫害的控制作为中心进行了探讨。
目前,我国在农业病虫害控制中,主要是采取的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的副作用较大,生物防治的作用极其有限。目前急需一种安全、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控制方式。而在景观生态学理念下,给病虫害的这一防治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所以在农业生态景观建设中,应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1 基于景观格局加强农业病虫害控制
1.1 基本控制思路
所谓农业生态景观,主要是在农田生境和非作物的半自然生境中不同景观斑块和廊道镶嵌体,既有尺度,又有空间格局,还有镶嵌动态。所以农业生态景观建设主要包含农田生境与板自然生境。其中,农田生境则是害虫及天敌繁衍和滋生的主要场所。在非作物半自然生境中,又是害虫与天敌寻找替代寄主和补充营养以及逃避不良空间环境条件的场所。所以在这两部分生境中加强病虫害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具体的控制对策
一是就景观尺度而言,主要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原则下将半自然生境在整个景观中所占的比例提升。因而这一比例越高,那么农业生态景观中的天敌和病虫害的寄生率就会越高。所以在农田景观建设中,应尽可能地确保半自然生境用地在5%以上,且最好达到15%左右,才能更好地确保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在农业景观中更好地发挥天敌控制功能。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注重生境类型的多样性的保护,这主要是由于半自然生境比例一定时,天敌与寄主昆虫的生活需要的生境类型不同,主要位置提供便于轮换的食物、寄主和栖息地。这就使得这样的生境中存在较多的天敌,能更好地对植食性害虫的类型进行调监控。
二是针对农田作物中不同的生境斑块时,同样需要确保植物的类型多样,并尽可能地增加永久性的植被進行覆盖,从而将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提供良好的缓冲力,最终促进景观组成成分的异质性,将农田景观自身综合防治病虫害的能力提升。而通过构建多样性的农业生态景观生境,则应坚持水陆生态微系统与林地农田以及草地农田相互交织共存的策略。以旱地为例,可以挖一个鱼塘,创造水生环境,这样就能增加大量的蛙类,进而达到捕捉害虫的目的,有效的避免害虫爆发,此外,通过增加益鸟数量,也能对农田害虫进行严格的控制。
三是确保景观结构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还能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但是必须避免生境过度破碎化,否则将会使得景观的异质性过高,进而影响天敌的生存与发展。此外,还应在半自然生境斑块中将其质量提升,具体的就是做好植被搭配与管理,做好本土植物的选择,多样化种植乔木,做好乔灌草之间的搭配,但是严禁采用农药和化肥,也不能放牧。
2 基于田块间做好农业病虫控制的对策
在田间快进行农业病虫害控制时,主要是加强农田边界的利用,能有效的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进而促进农业生态景观自身在病虫害上的缓冲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农田缓冲带的设置,将景观的连通性提升,将半自然生境面积提升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植物搭配,强化植物后期管理,切实注重天敌保护,从而更好地对虫害进行控制。
3 在耕种管理环节强化病虫害控制
由于种植的类型较多,在耕种管理过程中也较为复杂。例如套作、间作、轮作、混作等种植方式较多,所以应强化耕种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在耕种管理中注重土壤病菌群落的控制,致力于微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地促进天敌繁殖力与生存力,尽可能地将植食性昆虫的入侵定殖减少。在多作系统中,将害虫种类数量减少,增加天敌种类数量,将病虫害减少的同时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稳定。
4 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控制和加快农业生态景观的构建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加快农业生态景观构建的目的,我们还应切实注重病虫害的综合控制。在综合控制股哟承重,主要是将上述措施进行综合利用,保留多样化的种植格局,在保留大量农田边界的同时还应确保种植体系多样化,有效的避免农业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蚀,切实提高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水平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态景观建设中,应切实注重病虫害控制工作的开展,并在这一环节中,始终注重有关病虫害控制措施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应给予景观生态学与景观层次的结合,切实注重对其的病虫害控制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打造生态农业景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