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经济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研究

2017-10-16刘帅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9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财务管理

刘帅

摘要:制度构造了人们在社会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激励结构,降低了交易费用,因此对经济运行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相容性、配套性和强制性。要推动制度创新,提高财务保障效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推动预算制度协调配套,切实做到党委集中统管,不断创新财经监督手段,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中关键词:制度经济学;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Ronald Coase)《企业之性质》,科斯的贡献在于的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企业和市场在经济交往中的不同作用。威廉姆森(0liver Williamson)、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等人对于这门新兴学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30年,新制度经济学是蓬勃发展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中央财经会议强调,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务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效益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保障路子。

一、深刻认识制度对财务管理绩效的重要作用

制度经济学是科斯、诺思、威廉姆森、阿尔钦及德姆塞茨等人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而建立起来的。它从崭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及其运行结果,为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谓制度,在诺思看来,就是一种“规范人的行为的规则”,它构成了人们在社会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激励结构,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及重要结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分析范式。其概念内涵由科斯最初所理解的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扩展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为经济制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科斯指出,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制度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这种激励结构能降低交易费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为了改善经济绩效,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制度变迁等内生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因为制度并非万能的,它总要借助不断的创新来拓展自身的绩效范围,解决自身的矛盾。制度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在于制度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所谓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对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是某些利益集团推动制度从僵滞阶段经由创新阶段而达到均衡阶段的发展过程。制度变迁的方式可以是而且实际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按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同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究竟选择何种方式,从本质上取决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偏好。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深入透彻地分析影响和制约财务管理绩效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制度创新,促进制度变迁,最终达到提高制度绩效的目的。

二、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财务管理制度再认识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制度的绩效。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相容性

即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不能完全相容。正式规则是指国家建立的有关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非正式规则是指在财经管理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准则,如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正式规则只有在人们普遍认可,即与非正式规则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前所未有地活跃,某些腐朽思想也甚嚣尘上,如:流传了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以官为本,以权为纲,重“人治”,轻“法治”等。这种意识观念形之于外就是对规则的漠视,使正式规则形同虚设。那些被腐朽观念俘获的人们或者置规则于不顾,游离于规则之外,或希望能找到规则的漏洞,打“擦边球”,于是奢侈浪费者有之,贪图享乐者有之,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超预算办事、超标准花钱、超财力建设”的问题屡禁不止,成为财经管理的难点。

(二)缺乏配套性

即某些制度不能协调配套。制度配套使用才有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命题。从制度互补和配套的角度来看,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函数。制度创新可能比技术创新更困难,因为一个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存在。预算制度内部及相关财务制度之间就缺乏足够的配套性和适应性,如:由于预算的组织程序随意性较大,时效性较差,导致预算方案难以优化;由于部分经费只有领报标准,无消耗标准,或只有经费标准,无实物标准,导致预算编制难以满足管理要求;由于会计核算制度、决算制度与预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因而难以为预算制定、执行和调整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等等。

(三)缺乏强制性

即制度的实施机制“软化”。强制性的实施机制是任何制度能够实施的基本前提。检验实施机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违约成本远远大于违约收益,从而使任何违約行为都变得不划算。技术创新可以改变制度安排的收益和成本,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搜寻、传递信息的成本,因此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财务监督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导致财经监督控制不到位,有章不循、随意变通的现象比较突出,如:资金运行监控不力,公款消费现象难以杜绝;多头开户、违规开户现象屡禁不止;预算约束软化等。endprint

三、积极探索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之路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财务保障效益,必须坚持不懈地走制度创新之路。不仅要从非正式规则入手,更新思想观念,而且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制度变迁朝着提高绩效的方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要重视职业道德操守。正如康德所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样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样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运用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使人们误以为他只推崇个人利己主义,实际上他早在《道德情操论》中就认识到了人的同情心及人性的积极方面,他在提出“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所设想的也是个人利益会和体谅他人协调起来。

(二)推动预算制度协调配套

要牢固树立预算的法规意识,推动预算及相关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的各项经费、资金、资产都应纳入单位预算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要完善预算组织程序,建立预算评审项目库、论证专家库制度;坚持按程序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要大力推进经费供应标准化工作,建立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具有特色的供应标准体系。要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决算制度,使之能够为预算的执行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集预算、核算、决策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切实做到集中统管

要规范理财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确保理财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理财的论证制度,建立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如年度预算安排、重大经费开支、重大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大项资产处置等财务活动必须经过咨询机构的充分论证。要建立决策纠错机制和领导问责制,使之有效地监督权力,完善决策制度。

(四)不断创新财经监督手段

财经监督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要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财经监督手段。要加强企业与银行的通力协作,建立银行账户资金动态监控制度。要推广运用资金电子划拨、网上支付、银行卡支付、公务卡支付等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减少现金使用。要继续深化资金集中支付改革,落实财务单一账户制度,扩大采购资金集中支付范围。要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制度,明确财务公开的项目,规范财务公开的程序、方式与时间,充分利用网络的交流与反馈的功能,广开渠道,接受监督。

(五)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制度创新采取的是渐近式的制度变迁方式,往往是先试点,再推广,且经常选择双轨制改革方案。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因此,可能因缺乏制度需求而导致低效;或者,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即它可能违背了某些人的利益,因而受到抵制而使制度缺乏效率。有鉴于此,新的制度安排必須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要妥善处理好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