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创新教学
2017-10-16王米兰
王米兰
【摘 要】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分析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数学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被安排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如此便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要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096
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首先,让学生爱上学习,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设置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非常关键,也是现在新教材所注重的,因为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属于强制学习,而不是新课标主导下的自主学习。那么,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实现创新呢?
一、激发兴趣
创新课堂的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比如在二年级开始教学乘法的时候,背记乘法口诀是很多小朋友觉得恼火的,如果死记印背,不仅耗时长,效果也不显著,我采用了“手指操”、找数字规律等结合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灵活记忆,在快乐玩手指游戏的同时,也记住了口诀,同时对后期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因此,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二、建立开放课堂
新课标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教室,我们可以把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场景,在自由的空间中自主思考探索,发现教材之外更为丰富的知识体验。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节知识,让学生去超市,去商店购物,自己感受发现人民币的不同币值之间的联系,这比老师口若悬河在教室里反复讲来得有效。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时候,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求根据生活常识给求得的积保留近似值,如果平时在生活不善于观察的学生,对于這样的数学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建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发现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三、尊重思维多样性
所谓“求同存异”,课堂中,任何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我们更加灵活的处理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对于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和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法,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发现新的知识。就算所发现的不具有实际价值,也应当尊重其主动思考的精神,勇于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实现创新教学必不可少。
四、合理开展合作学习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操作活动以及讨论,适时抛出问题,开展动手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进行讨论,自主发现知识点。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我准备了不同长度的纸条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围一围,去思考讨论,三条线段应该存在怎样的关系才围成一个三角形?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自主操作,自己总结出结论。
总之,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而实现创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不可一日而就,这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