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亮丽名片而增光添彩
2017-10-16王家泉
王家泉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他还说:这两年他走了很多国家,谈得最多的合作项目之一就是高铁。俄罗斯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建设,就是他同普京共同见证签署的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的电磁线系列产品,其中就有为高铁动车的心脏——发电机提供的配件,它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一家由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
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座落在浦东新区周浦镇瓦屑东约2公里周祝公路北侧。由于其产品正是国家产业发展所需求,目前正以新的势头蓬勃发展。据该公司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2016年产量是15000多吨,销售量是14900多吨,全年的产值已达到7.3亿元,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总额2982万元,上缴税额172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十多年前,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是从一个食用菌厂发展起来的(2010年9月1日起更名为现名)。食用菌是农副业,从农副业转型到工业,这个产业转移的跨度不可谓不大,更是质的飞跃,这在今天国家要求我们的产业转型来说,申茂公司的发展历程颇有启迪意义,而这,又与申茂公司的董事长陆惠芳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一、产业创新:从“以工补副”开始的产业转型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与1949年3月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如果说后者是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党的思想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为新中国建设作了通盘规划的一次春天的盛会,那么前者则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而廓清了思想,建立了理论,指明了方向。正是这次在严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通过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很快地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始了风驰电掣般的前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巨轮推动下,农业生产也迈开了快速发展的步伐,生产大队的中心场由此应运而生,并开始发展。
农村生产大队中心场的前身是生产大队副业场。这里以上海市南汇县瓦屑地区为例,追溯一下中心场的历史:1957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瓦屑地区高级社先后建立以养猪为主的副业场。1962年,各大队副业场曾改称为大队中心场。至1964年,瓦屑人民公社建立了11个大队中心场,和平大队中心场即是其中之一。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在国家提出的“猪多、肥多、粮多”的口号下,大多数中心场单一以养猪为主,因为养猪不仅解决了人们的主要副食需要,也能为粮食作物提供充沛的厩肥即有机肥料之一种。只有少数中心场除了养猪外,还发展家禽饲养、河蚌育珠等其它养殖业。
“文革”期间,中心场的状况处于停滞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号召下,为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瓦屑人民公社也响应国家搞“大农业”的号召,采取了“以副补农”和后来的“以工养副,以工促副”的措施。于是,各中心场广找门路,开展多种经营,除养猪外,还饲养家禽,发展禽蛋生产;有的饲养种鸡、种鸭,有的开展食用菌生产。
就在这个时期,陆惠芳在一个生产队长的岗位上被上调到大队中心场当场长。
陆惠芳调来大队中心场后,凭借她在六队当队长的经验,很快就把中心场的养殖业(养猪、养鸡、养鸭、养兔等)搞得红红火火。但是,她不满足,她一来中心场就已把目标对准到了种植业——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上去。当时,远在南汇县东边濒临东海的书院乡因发展食用菌生产而使农民致富的新闻,传遍了整个南汇地区。有两句民谣广泛流传,南汇城乡几乎人人皆知:“种了蘑菇造楼房,造了楼房讨姑娘!”
陆惠芳向大队领导提出并得到批准,决定在中心场开辟食用菌生产。在一次中心场约20来个全体社员的会议上,陆惠芳对大家说道:
“我伲要富起来,光靠养四只脚不行!行情大家都知道了,养鸡的收入比养猪高;种养蘑菇的收入比养鸡还要高,可以说在副业中收入最高。所以四只脚不如两只脚,两只脚不如一只脚!现在国家号召我伲要搞大农业,我伲中心场马上开始搞食用菌生产!我伲平桥村也要做到:种了蘑菇造楼房,造了楼房——做啥?”说到这里陆惠芳有意停顿了一下笑问大家。
几个年青小伙子最起劲,欢笑着高声接应道:“造了楼房讨姑娘!”
中心场场长陆惠芳形象而又风趣的讲话,博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和欢笑声。这里说的四只脚就是猪和羊,两只脚就是鸡和鸭,一只脚就是蘑菇等食用菌,它们各异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了。
就这样,和平大队中心场开始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之路,而这也是整个瓦屑地区率先生产食用菌菌种的中心场。据方志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瓦屑镇志》记载:“1981年,瓦屑人民公社在平桥大队中心场首先培养食用菌种。”
这里指的即是陆惠芳办的食用菌种生产。陆惠芳真是一个有勇气的女能人啊!要知道她这个创办食用菌生产的建议,是在一无资金,二无厂房设备,三无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向大队提出的。对她的这个为了使乡亲们致富的建议,上级有关方面首先在资金上给了她支持:县农业银行向她提供了七万元的贷款。有了资金的支持,陆惠芳信心更足了:她组织带领了七、八个社员,摇着船外出捡拾碎砖头,同时采购土水泥、旧三角铁等建筑材料,再找了几个泥木工,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建造了由8间原饲养场改成的近8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在這过程中,陆惠芳总是身先士卒,虽然是冬天,经常和大家一起冒着严寒挑灯夜战,做水泥地坪,安装设备,能自己动手的尽量自己动手,千方百计地节约投资费用,终于把平桥食用菌厂有模有样地盖起来了。三个月下来,大家看到,陆惠芳原来丰腴的脸颊瘦了一圈。后来她在笔者采访她时曾笑道:“那时,可能是我人生道路上除了生病外,外貌显得最消瘦的一次,自己照照镜子,也觉得‘勿等样哩!”然而,大家看到自己的厂长,虽然外貌清瘦了,精神却依然旺盛,都为她这种不怕累不叫苦的以身作则的精神所感动。大伙儿对办好食用菌厂的劲头更足了!endprint
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也是十分辛苦的,特别是它的培育生长期正值炎热的夏季(食用菌上市一般在十月国庆节前),工人们天天浸在汗水中。陆惠芳几乎天天和工人们在一起挥汗奋战,早出晚归,从不懈怠,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取得了收获。
在以后的日子里,陆惠芳开始闯关夺隘大举挺进食用菌市场,不断开发香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新菇种及灵芝,并将产品占领国内市场乃至推向国际市场,企业效益迅速跃居全县同行之首。一大批受惠于陆惠芳悉心带教的农户,也成了种菇万元户,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作为全县的后起之秀,自1981年成立平桥菌种厂以来到1986年,初步统计平桥食用菌厂的规模已达20多万瓶的菌种,生产食用菌达6800多吨,出口创汇达500多万元,使“平桥牌”蘑菇等食用菌成为南汇县最好产品,赶上并超过了曾有蘑菇之乡称誉的书院镇,被业内人士一致誉为南汇县西北角的一盏明灯。
1990年12月8日《上海郊区报》第3版刊载了一篇报道,标题是:《种菇能手陆惠芳》。文章写道:“南汇县瓦屑乡平桥菌种厂厂长陆惠芳,多年来,为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提供了价廉物美的食用菌,仅去年(指1989年——笔者注)就出口了蘑菇210吨,被上海市农口系统评为‘生产能手。”还报道:“陆惠芳事业上的成功,使她于1984、1988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农家女陆惠芳的名字,第一次光荣地刊登在党的新闻媒体上。
在陆惠芳的带领下,平桥食用菌种厂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旺,生产的产品而除了本县,外县以及浙江、湖南等外省市远道来购菌种的菇农也纷至沓来。直至远销日本、美国等海外。
食用菌厂的创业成功,陆惠芳并没有为此而陶醉。1987年,面对食用菌产品转入滞销阶段,通过市场调研,陆惠芳理性而又果断地推出了一条“以工补副”的创业新思路。
陆惠芳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原来,20世纪80年代,全国的乡镇企业已似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苏南模式,给了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以大力兴办工业的启发。所谓“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苏南地区南北分别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以及镇江、南京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历史的积淀,特别是上海的大量产业工人,家乡都在苏南地区,因此通过他们,苏南地区农村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解放后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必要的资金。
陆惠芳找到的目标是在距离平桥村不远的七灶乡,他们打听到那里一家电工厂里有一台旧的小拉丝机要出让。二话不说,陆惠芳在潘支书、村长和副业公司分管工业的一位同志陪同下,立即骑自行车到七灶乡去了。
在七灶的这家电工厂里,陆惠芳一行看到了这台拉丝机,虽然已是旧机器,但试下来运转还可以,经过一番价格上的交涉,当即以9600元成交(包括配套的发动机、模具等)。陆惠芳当时的心里价位,来之前就已和潘支书商定:必须在一万元以内。然后,陆惠芳以雷厉风行的动作,向人家借了一辆小货车,把这台旧拉丝机拉回了厂里。接下来,就是安装、调试等技术工作,一切都是陆惠芳组织几个社员自己摸索,自己试车,当然也请七灶那里的有经验的熟人来指导,譬如安装马达等技术工作。
渐渐地,陆惠芳和几个社员们经过摸索试验,开始拉出了漆包线,与六灶的一家漆包线厂配套供货。这一年也即1985年终,经过结算,当年投资一万元左右,当年产出,还有略有盈余。初步尝到了甜头,陆惠芳决心扩大生产,进一步发展。1986年春,陆惠芳准备再买一台大的拉丝机。结果在这件事上,遇到了波折。
原来,陆惠芳提出要买的这台拉丝机,价钱要四万元左右,若加上相关配套件,包括配电间等,初步估算价钱竟高达30万元。这对当时的一个村委会来说,哪里能拿出30万元?!何况,平桥村自办工业企业以来,由于原村委会的投资项目失误,还有两个厂均未产出经济效益,现在再要扩大生产怎么行?所以,平桥村连开了五、六次支委会都未能通过。第三次支委会前,身为党支部书记的潘水祥就找支部委員一个一个地分头做工作,结果还是不同意。而更叫潘水祥恼火的是:1986年的整党中,潘水祥还被瓦屑镇党委批评,说他“花一万元去买了一堆烂铁回来”,“不知道珍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潘水祥当时无意辩解,因为他知道,“这堆烂铁”是为平桥村产生了经济效益的,虽然因为刚起步,效益还不显著。
这时,已是共产党员的陆惠芳,在知道了支委会的意见后,就对支部书记潘水祥说:
“老潘,这样吧,你就不要再在支委会上耗费心思了!这四万元,我自己设法借来!”并语气坚定地说:“我伲平桥要发展,一定要增加投入!这台拉丝机,我定要买回来!”
潘水祥是1984年3月调来和平大队中心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而陆惠芳就是在潘水祥任支书之初入的党,潘水祥正是陆惠芳的入党介绍人。自从1984年3月,潘水祥结识陆惠芳以来的近两年时间,潘水祥就深刻了解了陆惠芳这个女性的不同一般农家女性格的魄力:她事业心极强,凡要想做的事,再难也要做成功;凡认定的目标,险阻再大,也一定要实现!听了陆惠芳的这个表态,潘水祥就说:“好吧,惠芳,我相信你是有办法的。不过,这就为难你了!”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结合考虑到当时的上上下下情况(比如自己在参加镇里整党中所受到的批评,当然他没有将此事告诉陆惠芳),提醒陆惠芳说:
“惠芳,平桥村要发展,乡亲们也要富裕,你要做好这个带头人!但你也要谨慎小心,前进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你要一步一个脚印啊!”对潘支书的提醒,陆惠芳也认真地点点头,说:“老潘,侬放心,我会记住你的话!”endprint
果不其然,正是从这台要花费四万元购买的拉丝机开始,陆惠芳在办工业的道路上,开始了她人生征途上的曲折、艰难的跋涉。
二、技术创新:大刀阔斧“技
术改造”提升产品含金量
建厂后陆惠芳狠抓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参与县级先进企业、县名牌产品的评比,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1992年,县乡镇工业局、县政研室在和平电磁线厂搞股份合作制试点,将原厂名更名为上海申茂电磁线厂,不久又改为公司,顺利地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工厂通过苦练内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92年,作为国家级电机生产厂的上海电机厂,对上海申茂电磁线厂进行了详细考察,审核批准列为配套材料定点供应厂,建立了长期牢固的协作关系,从而使申茂厂的业务年年不断增长。在当时的同行业中,申茂厂的产品不论是质量、价格,还是售后服务都是领先的,但陆惠芳清醒地认识到,注重投入,抓技术改造和创新,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发展的后劲。
建厂以来,陆惠芳牢记科技兴厂战略,她在聘请来厂的高级工程师等骨干的策划下,借助上级部门技改的优惠贴息政策,陆惠芳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对厂内旧设备分6期实施的技术改造创新工作。从1995年至1997年进行了第一期技术改造,建立了特种电磁线车间,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90年代末先进水平的专用设备;1998年,完成了第二期改造,采用了先进的退火设备工艺、工艺装备,建立了先进的检测中心;2000年完成第三期技术改造,引进了美国制造的绕包设备,国内先进挤压设备、漆包设备,等等。通过三期及以后的几期技术改造,将申茂厂改造成了国内一流的电磁线专业生产厂。目前,全公司又开始全面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ERP项目。
工厂从1995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普及质量管理教育,强化企业管理,建立从产品开发、原材料进厂、工序控制、产品售后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在生产现场推行工序管理,设立质量控制点。在工厂质量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1998年9月经“DNV”挪威船级社审核通过ISO:9001-2000版本认证。
由于注重技术改造创新,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申茂厂逐步形成了十六大电磁线系列产品。在上海电机厂的信任推荐下,加上陆惠芳不辞辛劳地走南闯北,积极开拓市场,产品不断进入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兰州电机厂、北京重型电机厂等20多家国有大中型电机制造厂,能与国家重点工程配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电磁线行业佼佼者。接着申茂开始向国际市场挺进。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申茂是从走进世界500强的西门子公司开始的。
外商要你的产品,从最初接触开始,直到下订单为他们正式生产,期间的流程是相当长的。首先是对你厂的考察,这个考察是全方位的,从生产规模、企业环境、设备、员工素质、产品质量及其控制、工艺技术流程、产品性价比等等细节,光花在前期谈判上的时间,长的就可以达到一、二年。我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千年伊始,外企开始陆续登陆中国,他们既然在中国投资建厂,为了降低成本和本土化(当然也有东道国这一边各方面的因素),他们自然要在中国找供应商。尤其对世界500强企业来说,对供应商的要求更高更严格。西门子就是一例。而从空间上来说,也加长了这个谈判时间的长度:与外商经过谈判达成初步意向后,按照外商送来的技术图样,先做成小样品给他们,他们要拿到国外的总部去检测;反馈回厂,改进后再送样,直到能小批量生产;而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若碰到问题,外商还要再过来,亲临现场指导改进。而以上这些活动,都是要经过国门内外的几次来回,周期之长也是很自然的。与外商打交道,厂里有的干部就有些不耐烦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发展几家国内用户。”“只要达到同样的利润增长点,国内国外不都一样!”这是一些干部的活思想。有的甚至说:“外商对质量的要求之高,几近吹毛求疵了!”等等。
面对这些活思想,陆惠芳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她对伙伴们说,我们申茂厂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走出国门,走进著名的外资企业中去。她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道:
“我们走进外企,并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增长点,而是有着各方面的需要。这是因为,无论如何,在我们为之供应服务的这个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中,世界上的一些著名企业的产品就比我国的先进。因此,我们若能走进世界上这些著名的外企,我们将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管理、技术和质量。别的不说,就说质量吧,有人说他们吹毛求疵,在我看来,正是我们的可取之处:他们对产品一个疵点都不放过,恰恰能促进我们的质量管理,同时也将提高我们生产线上员工的技术水平。所以,我希望我们全厂员工,都要从这个高度去看待我们申茂厂的发展前景!”
陆惠芳的一席话,说得大伙心服口服。坐在会议室里一起参会的宋安,更是在心里连连点头称是:对当时申茂电磁线厂的这个唯一的“海归”来说,他在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时,不论在学校还是去当地企业实习,他都是亲身体会到这方面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听到陆总这番话,宋安在心里又一次对陆惠芳产生了敬佩之情。
后来,在为西门子生产的产品时,果然在质量上出了问题,铜线在退火时被粘在一起了,且还是大面积的。事故发生后,陆惠芳不仅当即亲临现场处理,并且不是就事论事,还进一步从上道工序找问题,最后以此事件为契机,发动全厂从技术设计、设备到生产第一线,作质量排查,求得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这次事故是因为拉线太紧而造成了粘连。问题解决后,再在全厂上下各道工序改进质量的努力中,这批为西门子提供的电磁线产品,在质量上达到了申茂电磁线厂自生产电磁线以来的一个新的高度,并超出了西门子在下订单时要求的标准,从而获得了西门子方面的称赞。
承认差距,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对一个有着进取心的企业家来说尤应如此看待。陆惠芳就是这样一个女企业家,还在办食用菌厂时就多次显示了她的这个思维特点。比如,当时去书院乡学习、追赶书院乡而成为食用菌生产上“南汇县西北角的一颗明珠”就是一例。而现在生产电磁线了,就更需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因为,比起食用菌来,电磁线不仅是真正的工业产品,它的技术含量也是相当高的。这就需要找到自己产品與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去学习、去钻研,在学习和钻研中缩短这个差距,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中达到乃至能超过这个水平。陆惠芳在与宋安等几个厂里骨干谈心时,说道:“你们看,来伲厂的外商,特别是来提问题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最后认可的,几乎个个都是世界上搞绝缘这个行当的博士或老专家,我们要承认与他们的差距,要抓住业务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好好地向他们学习啊!”endprint
陆惠芳不仅这样语重心长地要求她的伙伴们,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做有心人,在与外商的这些博士和绝缘技术专家的交流中,汲取养料,提高自己。
有件事值得一提,说的是庞巴迪退货事件。庞巴迪是加拿大的一家电气设备制造厂,主打产品之一的牵引机生产基地设在欧洲,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在中国常州建厂生产大功率牵引机,主要用在机车车辆即俗称的火车头上。之所以设在常州,是因为那里的戚墅堰,正是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大型基地之一。申茂电磁线厂的电磁线,就是供应给庞巴迪,用在牵引机上的。
合作开始不久,申茂电磁线厂就遭到了庞巴迪的大批量退货。退货原因是:凸包比例竟高达53%!大批量退货引起了全厂震动!陆惠芳立即亲临生产第一线现场查找问题,原因很快找到了:设备陈旧老化了。由于机器老化,在生产过程中,当电磁线一层一层叠上去时,造成了深浅不均匀,致使形成了凸包状态。
应该说,这起质量事故是严重的。陆惠芳立即召集全厂中层干部会议。她在会上说,这样的质量,一旦用到终端——铁路客运列车的行驶中,那可是成百上千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她在会上果断地宣布:立即解决设备问题。幸好,庞巴迪的这批订单,对方是提早了很多时间下达的,是作为备货用的,这就给申茂厂作挽救预留了时间。会上,陆总让宋安通知庞巴迪:申茂厂决心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符合庞巴迪质量要求的产品。
这个会一直开到晚上。本来有干部担心这批退货不仅造成了厂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庞巴迪由此会改换门庭,重找供应商了。现在见陆总在会上迅速作出的几点决定,又重新树起了信心。
第二天,陆惠芳亲自挂帅,会同设备科成立了设备攻关制造小组,开始了连续作战。对设备制造,陆惠芳历来主张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己动手制造。从办厂初期开始,直到今天这个规模,你走进申茂厂庞大的绕包车间,那一台一台似长龙般的绕包机,都是申茂厂设备科自己制造的。当然,中间也有一二台购进的设备,但都是二手货,并且买进来还是为了分析研究它,一边让它运转,一边作为制造新设备的参考样机。陆惠芳是个精打细算的企业家,她曾在一次厂领导班子会上就设备改造问题阐述过她的想法。她说:“一是用进口设备,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自然好,但我们用不起!即使用得起,我们也不能用。大家都知道,购一台进口设备的价钱等同于我们造一个车间!二是购买国内设备,但技术水平差,质量无保障。三是与人家合造,以后又可能会发生技术上的知识产权问题。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不能丢掉我们办厂开始时的好传统:自己动手造设备!”
为庞巴迪这次退货事件而引发的设备大更新,在陆惠芳的带领下,在申茂厂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夜以继日,精益求精,全心协力,很快,在经过新设备的生产制造后,这批金光闪闪的优质电磁线送到了庞巴迪手中,受到了庞巴迪的欢迎和赞赏。由此,庞巴迪已将申茂电磁线厂定为主要供应商,年订单达到400多吨。
现在,申茂电磁线厂的年生产量,已达一万多吨,在国内外还供不应求,国外约占四分之一强。一次,杜邦集团负责绝缘技术的全球总经理,慕名来申茂厂考察欲建立合作关系时,曾说出了他的调查结论:目前,世界80%的电磁线市场,已被中国上海申茂电磁线厂所占领。那也是在考察后的厂里吃农家饭的午餐上说的,说着他还举杯向陆惠芳敬酒说道:
“Successful Woman,amazing!”
宋安笑着给陆惠芳翻译道:
“他说,你是一个成功女士,了不起!”
三、所有创新的基点是:理
念创新
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三十多年,从一台小拉丝机开始,陆惠芳董事长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出色的业绩,如此丰硕的成果,完全是和她的创新理念所分不开。追踪陆惠芳自从担任大队中心场场长开始,一路走来,就不断以创新的理念开始和引导着自己前进的脚步。那年,她一到中心场,很快就把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紧接着,她就把目光对准了种植业——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上去;为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食用菌在1987年转入滞销阶段,陆惠芳董事长果断地开始了“以工补农”的创业思路,大胆地办起了拉丝厂。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日益壮大,期间又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终于成就了今天这样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
从陆惠芳的创业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轨迹:就是在每个变化或转折的节点上,都感受到了陆惠芳的理念创新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对申茂的发展来说,这一点特别在设备问题上如何对待,能看得更清楚。
产品的生产,除了人的因素,主要是设备。在设备问题上陆惠芳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她最终还是大多数选择了自己动手造生产设备。当然,节约外汇也是她要考虑的,但她更自信的是,只要下功夫,自己动手也是能够造出好设备来的。与新中国几乎是同龄人的陆惠芳,深信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至理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她自己三十多年来追随着祖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亲身实践和取得的硕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陆惠芳在申茂厂专门成立了设备攻关小组,开始了一期又一期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不断地对原有的老設备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按照新建4000平方米厂房的容积要求,再次自行设计制造新设备。陆惠芳又从上海等地的国营电磁线厂里请来了专业人员作技术指导,设备车间的员工们也日夜奋战,上下结合,群策群力,随着客户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很快就成功地制造了六台并丝机、一台大型丝包机、七台中型丝包机。这些设备能生产各种规格的电磁线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申茂厂的生产能力,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要,使企业适应着国家电机行业产品不断发展更新、上等级和提高科技含量的市场需求。
当然,她也不一概排斥国外的先进设备。为进一步提高电磁线产品的质量,以满足用户不断发展和高端产品的新要求,2014年7月公司从法国购进了一台精轧机,已正式投入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的成果。从2001年起每年销售以50—60%的速度增长,2001年7959万元,2002年12972万元,2003年19208万元,2004年突破3亿元,而至2014年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10亿元左右。工厂的产品均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如IEC、DIN、NFMA、JIS等标准或公司标准如:ABB公司,SIEMENS公司,ALSTOM公司,GE公司等采购技术规范,产品性能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新产品已应用于我国江亚、万家寨、李家峡、小浪底、二滩等水利发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600MW,900MW的汽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各大钢铁厂电磁搅拌器等领域以及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所采用的定子绕组线。国内由我公司独家制造,按照ALSTOM公司技术要求制造绝缘厚度0.20mm双玻璃包绕组线已应用三峡水电站左岸水轮发电机上,受到了用户的好评。目前公司的各种规格的电磁线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型的风力发电机、高铁的牵引电机、高压电机,以及神8、神9的绕阻线。公司计划向高端产品延伸:航天工业、航母、深舰艇等军工生产用的电磁线进军。
人的一生中总有几道关卡需要你独自去闯过,越是艰难的关卡,闯过去,天空越晴朗。陆惠芳,一位从乡间田埂中走出,之所以仅三十多年让资产裂变了一千多倍,在国内绕包电磁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中,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指在同行业的民营企业中),便是她不辞艰辛地通过创关夺隘和不断的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等等),从而创出了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片阳光灿烂的晴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理想,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现在,陆惠芳董事长决心带领申茂的全体员工,身体力行地弘扬“工匠精神”,在为习近平总书记所称誉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这张亮丽的“名片”建设上增光添彩,努力作出更大的奉献!让我们期待申茂公司“鸽翔”牌电磁线系列产品的再次腾飞。
责任编辑/廖全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