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实践探讨
2017-10-16杜亚玲陆国志
杜亚玲++陆国志
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研究从关注教学行为转向关注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研究逐渐转向对学习者及其学习行为的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体现出学习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对高中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研究不仅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且对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意义深远。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本文基于影响教学系统运行的四个因素,从准备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三个阶段探讨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实现途径。
一、教师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有效行为(包括内隐行为和外显行为)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有效学习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效教师。
1.在准备学习阶段应做的工作
(1)集体备课,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
備课环节要求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可行办法,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但是化学教师的现状是只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将知识点讲到即可,这样就失去了备课的意义。在现实化学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某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等实际问题,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教材、改进并创新实验及实验教学。例如,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如果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如图1④)来做这个实验,学生几乎看不到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由于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经过化学教师的不断尝试、改进,发现利用其余四种装置做这个实验,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氢氧化亚铁的色状。可见,学习是无止境的,不光学生要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增进专业技能技巧,为实现有效教学行为做好铺垫,进而提升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图1
(2)明确学习目标,强化教学资源意识
化学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导航仪,没有了化学目标就没有了方向,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而且通过阅读资料,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和控制注意力等能力。例如,在教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前,可以告知学生下节课要学习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相关性质,并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较为密切。根据所给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总结CO2有哪些性质和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学习,有利于提升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2.在课堂学习阶段应做的工作
(1)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要擅长创设情境,运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即创设教学,主要目的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般来说,通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到“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可以利用氯气的发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在心理因素的驱动下生成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同样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支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也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逐步的、适当的、有效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凭借这些支架,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学生养成有效学习行为。
(2)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引发学生有效学习行为自觉
五颜六色的实验现象是化学最美的地方,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的方式方法。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生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带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将实验带进课堂,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例如,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对于配制过程及在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会造成误差,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很清晰,效果要比教师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好很多。
3.在课后学习阶段应做的工作
(1)设计层次性习题,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维持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作业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科具体问题进而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有效途径。化学作业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学生课后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层次性习题就是根据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差异所设计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题
。层次性习题是有效作业的一种。因此教师根据新学化学知识的特点及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的层次性习题,有利于维持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即时互动,使有效学习行为得以持续
对于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建立在线辅导答疑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及时、顺畅。有效的教师能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作业情况分别给出恰当的评语,评语不仅包含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指导意见,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热情,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信念,强化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还可以利用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评,借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激励性评价,督促学生强化有效学习行为,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后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endprint
二、学生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此要实现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最不该忽视的就是学生自身的作用。
1.在准备学习阶段应完成的功课
(1)激活学习态度,为实现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化学学习前首要的工作是激活学习态度。而在激活工作中对已有知识技能激活和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进行化学新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激活已有的相关化学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复述或复习作为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技能;回忆有关的化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重温原先形成化学知识技能的问题解决过程;用跟新、旧课题关联的新问题来组织有关化学知识技能的回忆和再认,等等。化学学习动机是化学学习的动力,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但有利于学生倾向于化学学习,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发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及意义,激发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积极性等。
(2)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指引有效学习行为发生
依据笔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不会有计划地进行化学学习,即使有也多数都是依据各类考试进行制定的,并不是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这样的化学学习计划往往都是考试前3-5天临时制定的,效果并不显著。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的学习计划,过了这个阶段,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使得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变得更为有效。在有效的学习计划的规范下,使学生收获好成绩同时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生成有效学习行为。
2.在课堂学习阶段应完成的功课
勇于参与课堂讨论,保持化学学习积极性,引发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参与课堂讨论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新课开始前提的问题,通常是为本节课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从思想游离的状态转到化学学习上,同时这个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中提取出与新课知识相关的内容,方便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加工。另一方面是当所学知识和已有认知基础产生冲突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在本身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的重新建构,同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考的结果,又是思考的开始。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发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学生要时刻记着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要积极参与化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3.在课后学习阶段应完成的功课
做好新课和习题的概括、总结,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维持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化学知识技能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应该适时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使学到的化学知识技能系统化,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形成化学知识网,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再现,还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概括、总结知识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是图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思维导图,在制图过程中学生的头脑在积极思考,这种行为的有效性要比教师总结学生照搬好很多,而且为后期复习提供了一份有自己特点的学习资料。对于习题学生可以将一种类型的题归结到一起,以便发现这类习题的共性,找到这类习题的巧解方法;还可以准备错题本,帮助自己发现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无效学习行为的发生。
三、环境
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程度之大。创设适宜的环境能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本身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准备倾向,有助于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
1.课前学习环境
创设安静、民主、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满足学生发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只有满足了学生的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感、爱、自尊),才能引发学生的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事实上,越能够满足学生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学生越有更强的动机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越能引发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目前学生普遍的状况是自控力较差,学习上需要依赖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一个安静极简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以便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生成有效学习行为。除了生活环境,对学生课前化学学习行为影响较多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一个民主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会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课堂学习环境
改变座位排列方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保持化学有效学习行为。课堂座位排列有很多种方式:秧田式、分组模块、餐桌式、马蹄式、圆形式。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目前班级采用最多的秧田式,这种排列方式整齐划一,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纪律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地位,但却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也影响后面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模块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互助交流,但是教师不容易监管课堂;马蹄式的排列有利于师生交流,但只适合小班教学。课堂座位管理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教师要根据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和班级情况,选择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这样能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得以发生、维持。例如:讲《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选秧田式的排列;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时,可以根据班级人数选择马蹄式或者分组模块。
3.课后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与同伴讨论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维持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笔者身边有一帮很有想法的家长,这些家长发现孩子在家学习时效率特别低,总是坐不住凳子,后来他们商量在课后班租个教室,让孩子们放学后到课后班上自习,每天派一位家长在教室里看自习,一段时间下来,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環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程度,学习是需要氛围的。但笔者认为更应该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空,问题讨论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思维迸发,提升学习行为的有效性。endprint
四、媒介
媒介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媒介的选择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1.课前学习媒介
选择自己喜欢的化学智能移动终端,维持化学学习兴趣,生成化学有效学习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走进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智能移动终端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这也给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了便利。学生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化学智能移动终端辅助化学学习,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有效。比如:小猿搜题,这款软件适用于各个学段各科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解答那些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而且每次搜索都给出三个与扫描题目最接近的答案及解析;虚拟化学实验室,是一款专门针对化学实验开发的软件,学生可以在这里选择仪器、药品等重温学过的化学实验,再次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高考化学,这款软件为高中学生提供了海量优秀学习视频,还可以进行专属订阅,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不断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强化自己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2.课堂学习媒介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模型教具,弥补语言描述的局限,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认识化学物质的结构,便于给学生灌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引发化学有效学习行为。例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选修内容涉及了很多物质的立体结构,对于缺乏立体感的学生来说学习选3时倍感吃劲,因为在他的头脑中想象不出来空间立体构型,那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使用教具和多媒体将物质的空间构型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这种立体结构有了清楚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化学有效学习行为不断持续。
3.课后学习媒介
充分利用化学教科书上的各类资源,选择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教辅资料,巩固并检验自己一天所学的化学知識,保持有效的化学学习行为。化学教科书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文本材料。不但教师要仔细琢磨化学教科书的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上的各个栏目及其价值,寻找恰当的利用角度,充分发挥栏目的作用,学生更要以教科书为依据进行化学学习,特别是课后习题更要高度重视并利用,不但是对本节学习的检验,还能带动学生参与到化学实践活动中,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对化学产生深厚的情感,带动有效学习行为发生。而且课后习题里经常出现高考题的身影,例如: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63页习题9的A选项对应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题第10题的A选项,人教版选修4第64页实验3-5对应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题第10题的D选项。可见对化学教科书上的资源,我们一定要仔细琢磨,充分利用。教辅资料对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选择一本或两本符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课外辅导资料,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拓展化学视野和化学思维,便于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生成。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生成有效学习行为并得以持续,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只有有效的学习行为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收稿日期:2017-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