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住宿环境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2017-10-16李湘萍

复旦教育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住宿问卷校园

李湘萍

大学生校园住宿环境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李湘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大学校园住宿管理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实践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在回顾学生参与理论及国外大学生住宿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案例高校学生调查数据,对大学生校园住宿环境满意度的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满意度整体偏低,不同背景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大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背景特征、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以及校园人际互动。相较而言,男生、高年级学生、理科学生、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毕业后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度高的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率高的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满意度更高。促进校园住宿管理,特别是住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提升不同学生群体住宿环境满意度、发挥校园住宿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住宿管理;住宿环境;学生满意度;学生发展

Abstract:As a major functional area i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residential management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Based on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 of student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residential management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using a dataset from a China's university student survey,this paper explores college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n campu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ents'satisfaction,the differences of satisfaction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and the causes of students'satisfaction.The main empi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level of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low.There i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The causes of students'satisfaction include students'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students'involvement in and outside their classrooms,and students'interactions with peers and educators on campus.Comparatively,those students,such as male students,senior students,science students,students without leader experience,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students with siblings,students with clear career planning,students involved more in campus activities,students with more interactions with educators,are more likely to show higher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than others.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residential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resident assistant or resident advisor,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even their whole learning experience on campus.

Key words:Residential Management;Residential Environment;Student Satisfaction;Student Development

一、问题的提出

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说过:“假使给我两个大学,一个没有住院生活和导师制度,而只凭考试授予学位,一个是没有教授和考试,而只聚集着几辈少年,过三四个年头的学院生活,假使要我选择其一,我将毫不犹豫地选后者。”[1]纽曼所看重的学院生活,实则体现的是大学住宿生活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隐性教育功能。香港大学前任副校长、著名教育学者程介明先生在香港大学学生宿舍担任了18年的舍监,离任时依依不舍,他感言:“大学宿舍是年轻知识分子学会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学生自治的理想实验室”。源于欧洲、成熟于美国的大学寄宿制管理,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实践,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高校住宿管理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在我国高教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上都愈加关注大学生住宿管理及其教育功能,相关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各高校住宿改革层出不穷。这不仅是欧美高校寄宿制管理理念辐射的结果,也是我国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

我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主要实行统一的校园集中居住模式。大学四年中,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大学生们的主要居住空间,也是他们在课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重要场所,是整个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关于母校生活美好回忆的重要环节。既然住宿生活和住宿管理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大学校园住宿的主体,大学生群体是如何看待他们大学四年的住宿生活的?大学校园的住宿硬件及软件环境是否满足了学生个体和群体的需求?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满意度有何差异?学生背景特征、课内外活动参与与其住宿满意度有何关联性?影响大学生住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亚历山大·阿斯汀(Alexander W.Astin)的学生参与理论[2]为基础,在回顾国外大学生住宿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案例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对大学生校园住宿环境满意度的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住宿环境满意度”指学生对校园住宿硬件设施条件以及住宿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评估大学校园住宿环境并提出改进建议,将有助于推动大学生住宿管理专业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二、文献述评

源于欧洲的大学寄宿制管理,成熟于美国的大学校园[3],尤其是一流私立大学。这种成熟不仅表现在大学寄宿制管理实践的日益专业化,也体现在这一领域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研究成果的逐步累积。从学生视角来评估大学住宿管理的有效性,是已有实证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大学生住宿满意度

学生是大学校园住宿的主体,学生满意与否是衡量住宿管理有效性的首要指标。学生住宿的满意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学校住宿管理的优点和不足,满意度调查已经成为住宿管理者评估住宿项目和预测大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之一[4]。

阿斯汀发现,相较于走读生,住宿生对大学校园环境和个人就读经历的满意度更高[5],因为住宿生比走读生拥有更多参与校园互动的机会,如果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校园中各类学术及社会性互动,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就会更高。既然校园住宿与学生就读满意度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选择在校园中住宿的大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和住宿管理是否满意呢?沃茨·理查德(Wertz Richard D.)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校园住宿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可以在宿舍休息、独处、安静学习、聚会、结交朋友以及寻求各方面的帮助和自我发展[6]。此外,埃仁·麦科伊等人分别调查了学生个人背景、生活环境和学术环境对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是学生个人特征还是大学组织特征,都对学生的住宿满意度有一定影响,比起住宿制度、住宿活动项目或其他环境变量,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其住宿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深远[7]。

(二)住宿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阿斯汀开创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相对于走读生,住校大学生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水平更高[5]。住宿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往往比走读生更优秀,毕业后倾向于追求更高的学位,职业发展前景也更好。阿斯汀认为这种积极影响的真实作用机制在于校园住宿提高了学生在有意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阿斯汀的研究在政策实践层面唤醒了人们对大学寄宿制价值的再认识与重视。此后大量的实证研究不断印证:校园住宿通过提高大学生参与度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也有少数学者对校园住宿的影响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校园住宿虽然可以促进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合、增加人际交往、保证学生的归属感和智力追求,但也有可能构建出一个虚幻的社区,从而封闭学生的视野,抑制学生的发展。尽管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大学寄宿制生活对学生学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深刻影响还是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意开发和拓展寄宿制的教育功能,着力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

美国大学住宿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都表明,专业化的住宿管理对于提高学生校园活动参与度、提升就读满意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我国高校住宿管理从历史、理念、功能,到管理体制、从业人员及具体服务内容,都与美国大学寄宿制管理存在较大差距。自实行扩招政策后,我国高校纷纷改善住宿硬件设施,不少大学尝试创建住宿学院,开始增强大学生住宿管理中的服务和育人意识,但从目前住宿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尚未开启住宿管理的专业化进程。差距不仅表现在管理实践上,还体现在学术研究中。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就读满意度的研究在不断升温,高校相关研究人员或是汉化欧美等国家的相关研究工具,或是在借鉴国外研究工具基础上自主研制调查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收集到相关数据,继而围绕大学生的就读满意度,开展了一些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但这其中专门论及大学生住宿满意度、从学生视角来评估大学住宿管理效能的研究极少。此外,在已有的大学生就读满意度研究中,多数研究采用大样本调查数据,侧重探讨不同类型院校之间学生就读满意度的差异,即关注院校类型层次对学生就读满意度的影响。而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四年中所获得的各方面发展及就读满意度在院校内的差异大于院校间的差异,即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因此,为深入了解组内差异,在包括各种类型院校学生在内的大样本调查之外,还需要特别针对同一类型院校的学生展开调查。本研究尝试从学生视角入手,以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利用案例高校学生调查的微观数据,对中国当前高等教育情境下大学生住宿环境进行实证评估,并据此提出更为专业化的改进建议。为控制学生住宿满意度在院校间的差异,突出院校内差异,本研究对同一所高校内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学生住宿满意度进行深入的微观调查,从而弥补大样本调查数据的不足,能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三、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回顾美国大学生住宿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围绕大学生校园住宿环境满意度的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展开具体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校园住宿满意度的现状分析;不同背景学生校园住宿满意度的差异分析;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研究方法

研究实证分析部分采用传统统计与计量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均值比较、方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计量回归分析主要包括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研究数据来自2012年对北京地区一所案例高校2766名本科生进行的一项关于学风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研究者自编问卷。该案例高校是北京市属一般本科院校,2008年在北京市两所工科院校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共有3个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约10000人,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全校共有9个学院,以工科为主,兼有文理学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1.问卷编制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调查工具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研究目的及案例高校的具体情况,自编了预调查问卷,然后在预调查数据基础上,依据问卷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在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删除或修改表述不清、不能理解及不必要的题目,最后形成问卷定稿。问卷采用李克特式评分,1分表示很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无意见,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很满意。正式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学生基本背景信息、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学生发展及满意度。同时,依据预调查数据、调查要求和样本公式,得到大概的实测样本量。

2.问卷施测

问卷正式施测于2012年进行,在案例高校的3个校区共发放问卷3500份,实际回收2766份,问卷回收率为79%。本次问卷调查在抽样框(学生总体分布及名录)基础上,采取严格的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与比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层时同时考虑学生所在学院、年级和学生性别等因素,有效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另外,调查采用专业调查员现场指导来实现问卷的发放和填写,问卷的回收和填写质量都非常高,因此,总体数据质量很高。问卷回收之后即对问卷进行编码,随后录入、对比纠错,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最后得到可用于统计软件分析的数据。

3.样本特征

样本学生来自全校9个学院,从性别来看,男生占57.8%,女生占42.2%。从年级来看,一年级学生占26.2%,二年级学生占27.3%,三年级学生占25.4%,四年级学生占21.1%。从生源地来看,北京生源占62.6%,外地生源占37.4%。样本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独生子女占64.4%。从家庭背景来看,68%的样本学生父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水平,样本学生父母从事职业类别多样,频次较高的如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自由职业。从入学前就读经历来看,65.9%的样本学生入学前就读重点或示范高中,在高考填报志愿时,48.9%的样本学生将目前所读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由此可初步推断,案例学校整体生源质量不错,但学生对学校和就读专业的初始认同度并不高。从入学后就读经历来看,样本学生在学术性活动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尤其是在课业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都比较低。相对而言,样本学生在社会性活动中的参与热情很高,尤其是娱乐、体育以及各级各类的学生会活动。从人际互动来看,样本学生无论是与教师还是辅导员的互动交流频率都偏低,相比之下,学生更倾向于同辈间的互动。从满意度评价来看,样本学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尚可,但对学校目前校区分散以及学风状况的满意度较低。

(四)研究假设

根据学生参与理论以及大学生住宿管理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不同背景学生在住宿硬件条件、住宿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学生的背景特征、课内外活动参与、校园人际互动对其住宿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果

(一)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主体部分的题项设计大多采用多项选择,例如李克特量表形式,因此在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时,更适宜采用克隆巴赫的Alpha系数来估计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表明,问卷总体的信度系数为0.961,其中,学生参与部分信度系数为0.861,学生发展部分信度系数为0.929,学生满意度部分信度系数为0.949。各部分的信度系数均在0.80以上,说明该问卷信度良好,各部分题项设计合理,测量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较小,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高。

2.效度分析

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正交方差最大法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检测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中学生参与部分KMO系数为0.890,学生发展部分KMO系数为0.964,学生满意度部分KMO系数为0.956。各部分的KMO系数值均在0.85以上,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均为0.000,表明问卷各部分适合作因素分析。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按照正交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问卷各部分提取出若干公共因子,相应解释总方差变异的58.188%、63.112%、61.432%,说明问卷各部分题项设计合理,效度良好。

(二)学生校园住宿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校园住宿满意度现状的描述统计(表1)分析发现:就总体而言,样本学生的住宿满意度偏低,尤其是对住宿硬件条件的满意度,只有17.4%的样本学生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其次是对住宿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约30%的样本学生表示“满意”或“很满意”。这表明案例高校的住宿硬件条件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目前的主要诉求还停留在改善住宿硬件条件方面,但这并不说明学生对住宿管理服务就没有要求,只是目前还不十分迫切,暂时被搁置,当住宿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之后,学生希望学校提升住宿管理服务质量的呼声会越来越强烈,而相对于硬件条件的改善,住宿管理服务等软件方面的提升则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三)不同背景学生校园住宿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为探讨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住宿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何种背景特征的学生对校园住宿的满意度更高,需要对不同背景学生的住宿满意度进行统计描述、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1.个人特征方面,无论是对住宿硬件条件的满意度还是对住宿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不同性别的学生住宿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说明女生对改善校园住宿条件及服务的诉求更为强烈。

2.个人就读特征方面,不同年级、专业、学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其住宿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首先,随着年级的升高,样本学生住宿硬件条件的满意度也在提高,体现了随着自然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以及对校园生活的逐步适应,学生对待住宿环境的认可度与包容性在不断增强。第二,从专业来看,理工科学生的住宿管理服务满意度高于文科学生。一方面,这种差异可能来自文理科专业学生性别比例的不同,理工科专业男生多女生少;另一方面,差异可能来自文理科专业对学生学习形式、思维方式等的影响不同,理科生在实验室学习的时间较多,待在宿舍的时间较少,而文科生往往对周边的环境更为敏感、更喜爱批判,所以,理科学生的住宿管理服务满意度高于文科学生。第三,从学业成绩排名来看,排名在前25%的学生其住宿管理服务满意度最低,满意度最高的是排名在26%~50%的中等成绩学生。第四,从学生干部经历来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在住宿满意度方面也有差异,学生干部的住宿硬件条件满意度更低。作为本科生中的“精英”,学生干部不仅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而且学业成绩往往更优秀,他们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表2 不同背景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结果

3.家庭背景特征方面,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住宿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城镇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住宿硬件条件的满意度更高。一个可能性的解释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城乡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有较大差异,农村学生对城镇学生所诟病的大学住宿条件,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包容度。此外,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了较低的住宿硬件条件满意度。这是因为家庭子女数量的不同不仅直接关系到子女人均占有物质资源的多寡,也会影响子女对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和评价。

4.个人期望特征方面,住宿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本科毕业后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其住宿的满意度最高。这可能是因为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因为有着明确的生涯规划,对于宿舍生活环境本身并没有太多注意,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更加务实,对于住宿环境的需求不太“挑剔”。

综上所述,相对而言,男生、高年级学生、理科学生、学业成绩中等的学生、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毕业后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住宿满意度更高。由此,“不同背景学生住宿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四)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结论,除了学生背景特征之外,大学生就读期间的课内外活动参与及校园人际互动,也可能对就读满意度产生影响。为了解这些可能的因素是否会对学生住宿满意度产生显著性影响,具体影响程度是多少,我们建立了影响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因素分析模型:

式(1)中,S为住宿满意度(满意=1,不满意=0);Xi为学生背景特征、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以及校园人际互动的一组虚拟变量;u为随机扰动项;β0为截距项;β1i为各项的回归系数。

对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样本量为2766。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学生性别、所处年级、学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个人毕业期望等学生背景特征以及就读期间的课内外活动参与和校园人际互动,是决定学生住宿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具体回归系数和机会比率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性别来看,男生对住宿环境表示满意的可能性比女生明显更高,男生对住宿硬件条件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女生的1.911倍,对住宿管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女生的1.220倍;通过对比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在所有影响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因素中,性别是影响学生住宿满意度的最强因素。这一结果再次说明女生对改善校园住宿条件及服务的诉求更为强烈。从年级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四年级学生对住宿硬件条件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一年级学生的1.814倍,再次说明随着自然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以及对校园生活的逐步适应,学生对待住宿环境的认可度与包容性在不断增强。从学生成绩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学生对住宿管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排名靠后学生的1.261倍。从学生干部经历来看,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对住宿环境表示满意的可能性比学生干部明显更高,普通学生对住宿硬件条件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学生干部的1.292倍,对住宿管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学生干部的1.247倍,印证了前文差异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结果。从生源地来看,来自农村学生对住宿管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来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学生的1.205倍,农村大学生对大学住宿条件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包容度。从是否为独生子女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对住宿硬件条件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独生子女家庭学生的1.575倍,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在生活物质条件上的相对优越,进入大学校园后对住宿环境的要求会更高,因而表现出较低的住宿满意度。从学生个人的毕业期望来看,毕业后打算就业而或创业的学生对住宿硬件条件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毕业后无明确打算学生的1.262倍,对住宿管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机会比率是毕业后无明确打算学生的1.259倍。从课内外活动参与来看,无论是课业学习参与还是课外活动参与,参与频率越高的学生对住宿环境表示满意的可能性就越大,印证了阿斯汀“参与越多,满意越多,收获越多”的学生参与理论假说。从校园人际互动来看,与教师互动频率越高的学生对住宿管理服务表示满意的可能性越大。这也印证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即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会提高学生的就读满意度。

表3 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决定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性别、所处年级、学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个人毕业期望等学生背景特征、就读期间的课内外活动参与和校园人际互动。这一回归分析结果再次印证了上文差异分析的相关分析结果。由此,“学生住宿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学生背景特征、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以及校园人际互动”这一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回顾大学生住宿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所案例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大学生校园住宿环境满意度的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综合统计分析、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样本大学生的住宿满意度偏低,尤其是对住宿硬件条件的满意度偏低。不同背景学生住宿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年级学生、理科学生、学业成绩中等的学生、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毕业后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对住宿满意度较高。此外,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度与他们对住宿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参与度越高,住宿满意度越高。大学生住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学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个人毕业期望等学生背景特征以及就读期间的课内外活动参与和校园人际互动,其中性别因素最明显。从对住宿环境表示满意的可能性来看,男生高于女生,四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高于学生干部,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省会和直辖市的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毕业后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高于毕业后无明确打算的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度高的学生高于参与度低的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率高的学生高于互动频率低的学生。本研究中,差异分析与计量回归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上述研究结论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提升大学生对校园住宿环境的满意度?如何发挥校园住宿的育人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校园住宿管理的专业化是根本途径,美国大学住宿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都表明,专业化的住宿管理对于提高学生课内外活动参与度、提升住宿满意度以及学习收获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那么,如何促进我国高校校园住宿管理的专业化?比较有效的措施是促进住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各功能领域中,住宿管理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触也最紧密,他们接受过专业化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能够按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需求,遵循甚至是创建相应的学生发展理论,与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管理者共同参与设计、建设住宿环境,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活动项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国高校住宿管理应尽快开启住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相关进程,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等多个方面,打造一支具备专业化水平的住宿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的住宿管理人员不仅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学生住宿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还要具备科学研究素养,能够研究和评估学生对于住宿环境的需求和满意度以及住宿生活对学生发展的真实影响,然后依据评估研究结果,提供细分、有效的服务,提高不同学生群体的住宿满意度和学习收获度。只有这样,我国高校才能在改进校园住宿硬件条件的同时,为学生持续提供专业化的住宿管理服务,发挥住宿管理应有的育人功能。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0.

[2]ASTIN A 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9,40(4):518-529.

[3]BLIMLING G.The resident assistant:applica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working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 residence halls[M].Dubuque,IA:Kendal/Hunt Publishing Company,1995:20-45.

[4]李湘萍,马娜,洪成文.美国大学生寄宿制管理理念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12(1):61-62.

[5]ASTINAW.Four critical year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7.

[6]WERTZRD,MENARDA,MEABONDL.Residencehallsperceptions study:a report of the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regarding the residence hall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R].U.S.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Wealfare,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1976.

[7]LI Y,MCCOY E,SHELLEY M C,WHALEN D F.Contributors to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special program (fresh start) residence hall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5,46(2):176-192.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n Campus

LI Xiang-ping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016-10-06

李湘萍,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从事高校学生发展、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住宿问卷校园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问卷网
P大的住宿学院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酒店住宿
“住”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