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研究

2017-10-16卓泽林杨体荣

复旦教育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博雅文理学院办学

卓泽林,杨体荣

当前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研究

卓泽林,杨体荣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1)

在招生数量减少及其引起的经费短缺等各种力量的拉扯下,美国文理学院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文理学院对引领其办学的指导和管理理念、设置的课程和学习项目、筹措经费的策略以及内外合作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而办学理念和模式上的变化反映了文理学院当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文理学院的办学,尤其是这一特定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对博雅教育的重视及其在外部压力之下的转向,能为我国高校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理念;模式

Abstract:Under various tensions like decreasing enrollment rates and shortag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due to enrollment problem,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the U.S.are marching toward a new direction.Adjustment has been made at different levels,including the leading school-running and managing philosophy,curriculum and learning programs,fund-raising strategies and coope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ountry.The adjustment reflects the existing dilemma faced by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Research on the school-running experience of 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the U.S.,especially the emphasis on liberal education by this specific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its diversion under external pressure,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better fulfill their functions.

Key words: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the U.S.;School-Running;Ideas;Models

在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张力的作用下,加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之下对倡导“小而精”的博雅教育的需求量不断下降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出现了变化,相应的办学模式也被迫做出了调整。探究当前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类关注和重视本科教育的高校在内部力量的推动下,是如何继承优秀传统并延续自身发展的。研究能为我国同类型高校和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

(一)博雅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

美国文理学院办学中最为人称道的优势,就是以小规模高质量的博雅教育来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而引领文理学院发展的正是博雅教育的理念。有研究指出,文理学院所秉承的博雅教育理念,从其最直接的语境来看,就是要反对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要通过系统广泛的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1]

对“博雅教育理念作为文理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可以从历史与比较的角度进行。通过追溯历史可以发现,美国第一批大学(包括哈佛大学的前身哈佛学院在内)最开始都是具有文理学院性质的高校,甚至可以说,它们是最合格的文理学院。这是因为,这些高校无论是人才培养的理念,还是具体课程的设置,都很好地践行了博雅教育培养全人的理念。虽然这部分高校后来有很多转型为研究型大学,但是最初的博雅教育理念对文理学院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比起美国其他类型的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式来服务社会的鲜明特点,文理学院则因对本科教育的重视而为人称道。在这一点上,有关专业组织对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的内涵给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定义。作为全美关注本科博雅教育的质量、发展活力以及公共地位的领航机构[2],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提出:“真正的博雅教育是培养我们在急剧变化的世界里负责任地、富有成效地、创造性地生活。它是一种教育,培育我们基础牢固的知识能力、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负责任地接受我们想法和行动的伦理后果。博雅教育要求学生理解基础性知识,了解自然、文化和社会;掌握认识、分析和表达等核心技能;尊重真理,认识到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探索正式学习、公民权和服务社区之间的联系。”[3]为了将博雅教育具体化,该协会制定了实现卓越博雅教育的七条标准,其主题涵盖了学习成果、学习计划、教学、课程、社会实践和联系以及个人和社会职责等多个方面。[4]此外,美国校董和校友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f Trustees and Alumni)的调查报告——《他们会学些什么?》(What will they learn?)对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的考核集中于七个学科——写作、文学、外国语、美国政府或历史、经济、数学和科学[5],这些学科反映出文理学院博雅教育拒绝过于细化的分科和过度强调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价值取向。上述组织制定的标准或考核内容为我们研究引领文理学院的博雅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形的抓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博雅教育的理念已经并正在受到多种力量的冲击,其地位岌岌可危。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理学院的数量出现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更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增长,以及学生对职业准备型学位项目的青睐。[6]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或者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所谓的“巨型大学”(multiversity)的生长,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因发展需要而对过去被视为象牙塔的高校所提出的新要求。另外,因个人职业生涯所需,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入学选择左右着高校的发展。文理学院自然未能置身事外。受到这场变革的影响,它所奉行的博雅教育也开始做出妥协,文理学院中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地位开始上升。

(二)多元一体——日常管理中的核心思想

“多元一体”是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强调的是多样性和完整性的结合以及多元与一体的动态平衡。多元一体的思想在文理学院的日常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多元”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群体的构成上。据研究推测,文理学院白人学生的数量将会减少14.8%,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的数量将会减少8.9%;而西班牙裔学生的数量将会增加13.8%,其他族裔的学生数量将会增加14.6%。[7]换句话说,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将会增长,以白人学生为主的局面将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文理学院中白人教员占到79%,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教员只占到5%,西班牙裔教员为3%,亚裔或太平洋岛民占8%,具有两种及以上种族背景的教员所占比例不到1%。[8]也就是说,就教员的多样性而言,虽然现在依旧是白人教员占多数,但文理学院正在为改变这一情况付出努力。一些文理学院组建了创造联系联合会(Creating Connections Consortium,C3),其目的就是提升文理学院教师的多样性。2012年,在安德鲁·梅隆基金会(Andrew W.Mellon Foundation)提供的470万美元的资助下,米德博瑞学院(Middlebury College)、 威 廉 姆 斯 学 院(Williams College)和康涅狄格学院(Connecticut College)共同发起了创造联系联合会,该联合会通过与文理学院多样性管理者组织(Liberal Arts Diversity Officers Organization,LADO)①23个成员机构、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合作来丰富教员队伍的构成和背景。其合作的形式包括:教员交换项目;举办峰会以建立和加强出身于劣势背景的毕业生与成员机构的教师之间的联系;设立文理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项目;提供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实习的机会;复制和推广成功的人才招聘和保留策略。

“一体”则可以解释为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的建设。首先,从地理分布上说,根据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对美国高校的分类数据,美国只有85所文理学院位于城市,城市化比例不足32%,比全国高校的城市化比例低15%。[9]这样的地理位置特点意味着文理学院远离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院内部以及学院与所在社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打造内聚力更强的文理学院。具体到学院内部,小规模办学一直以来都是文理学院引以为傲的优势,也是吸引家长和学生眼球的闪光点。小规模办学还意味着较小的班额,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同伴之间的接触更多,可以形成更牢固的学习共同体。此外,基于小规模办学的寄宿制学习,使得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在凝聚力极强的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能够真正体现出博雅教育的理念。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的战略改革计划就强调,学校需要设计一个综合了多样性(diversity)、包容性(inclusivity)和参与(engagement)的计划,要将学校转型为一个模范,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环境中构建一个寄宿制学习共同体(residential learning community)。[10]

二、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模式

在一个由市场推动的世界中,文理学院面临的主要挑战都在市场里。[11]为了应对来自市场的种种挑战,文理学院可以说是费心尽力,在尽量保持小班额教学、寄宿制学习这样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又不得不为谋求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做出改变。

(一)以职业倾向更突出的课程和教学项目为载体

在生源下降和经费紧缺的夹击之下,文理学院不得不在传承博雅教育传统和满足市场需求之间做出抉择。实际的变化表明,文理学院的课程和教学项目正在向着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例如,有研究者对比了1986-1987学年和2007-2008学年的数据,发现在225所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中,修读职业性专业的人数占比从10.6%上升到27.8%;而在这225所文理学院中,除了卡耐基高等教育分类分为I类(Tier I)文理学院的51所以外,其余的174所学院的职业性专业所占比例从15.2%上升到31.3%。[12]为了招揽更多的学生、保住自身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地位,文理学院开始提供能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的课程和学位项目,进而弱化博雅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对美国威斯康星州埃奇伍德文理学院(Edgewood College)校长斯科特·弗拉纳根(Scott Flanagan)的访谈发现,该校在5年前(2012年)对学校的课程进行了基础性改革。“我们增加了护理和医疗健康领导项目。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扩展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项目,例如教育博士(Ed.D.)项目。传统的一面是我们改变了课程。我们不只增加了学术项目,还增加了一些运动项目。我们新建了一栋宿舍楼,以改善学习环境。我们还投资了‘参与式学习’(Engaged Learning)——提供全球经历、实习和公民投入的学习方式,并为学生开办了一些具有教育精神的学术项目。”②该校校长还在访谈中提到,学校正在尽可能地缩短学生获得学位所需的时间。“在不增加额外学费负担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毕业是我们采取的这一类措施。”②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学生就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缩减运营成本的考虑。为了应对学生数量下降对学校预算造成的影响,学校不得不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对课程和教学项目进行改革,使其具备更强烈的职业化特点。

根据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2015年对博雅教育和专业项目展开的调查,在2008-2009学年,采用分布必修模式(distribution model)——学生从广泛的知识和技能领域中选择课程的模式——的机构占76%;而现在,有68%的机构采用混合模式(hybrid model),在为学生提供至少某种选择的同时,在博雅教育课程和项目中整合了更具有综合性或者说更多的共同特征,例如结构化的技能开发课程(structured skill-development courses)、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ies)和整合性的高峰体验课程(integrative capstone courses),与此同时,单纯采用分布必修模式来推行博雅教育的机构只占8%。[13]此外,通过统计《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专项排名位列前10名的文理学院设置的核心学科学习要求(见表1),可以了解这些最具代表性的文理学院在美国大学校董和校友会重视的七个核心学科的学习要求上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如表1所示,没有设置学习要求最多的学科是文学、美国历史和经济,其次是外国语和写作;从各个学院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数学和科学是最受重视的;从各个学院的排名来看,名次差异较大,阿姆赫斯特学院在七个领域都不设置任何学习要求,另有米德博瑞学院和鲍登学院只在一个或两个领域设置了部分要求而被评为最差的F等。从这些学院的核心学科设置情况来看,通识教育的地位是不如以往的。

除此以外,为了走出当下的困境,部分文理学院开始推行联合学位(joint degree)项目,旨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多拿到一个学位。有的研究者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职业化和实用性更高的课程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是吸引学生和捐款的工具。[12]

表1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前十名文理学院核心学科的学习要求

有的研究者将上述变化称之为“使命漂移”(mission drift),即:一个组织偏离其历史使命,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学院或大学的使命。[14]发生使命偏移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变革前的组织通过模仿著名大学的做法来获取合法性和声望;另一方面,组织通过扩大课程来提升收入以及客户的多样性。捉襟见肘的文理学院正是想要通过开设更多的职业课程来吸引学生,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这是生存压力之下的受迫性反应。

(二)以多渠道募集的经费为发展动力

文理学院的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政府财政资助、社会捐赠及其投资收益。其中,学费收入占据学院总花费的44.5%-50.6%。[12]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文理学院已经将学费收入的一半左右用于日常开销。虽然美国排名前10位的文理学院的学费已经超过了排名前10位的综合型大学的学费(见表2),但文理学院的经济状况还是岌岌可危。将文理学院的发展置于险境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兴趣从博雅教育转向专业和职业教育;入学人数下降;低学费公立大学扩招。[14]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升级,学生们更加看重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直接好处的专业和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伴随着对高等教育公私属性的质疑和拷问,“高等教育是个人产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加上政府运营的压力,对文理学院这类“实用性”不足的高校的资助自然削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资金募集的投入成为重要工作。

表2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排名前十的文理学院学费基本情况

以下将通过斯沃斯莫尔学院在募集资金方面的具体实践做进一步说明。该校负责管理基金的机构是斯沃斯莫尔基金会(Swarthmore Fund)。该基金会直言,因为外界的捐赠,学校才得以生存。外界的捐赠使该校有能力开展以下活动:第一,提供慷慨的经济援助——每个学生平均超过45000美元,而该校平均学费为49104美元[15];第二,为夏季的研究和实习提供资金;第三,保持8:1的生师比,确保小班制的教学;第四,资助专门为一年级新生设计的指导项目和夏季项目;第五,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资助(用于购买课本和交通补助等)。为了加强与校友及社会组织的联系,基金会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第一,在4个享有盛誉的毕业年级中聘请专门的代表,负责联系和维持与校友的感情;第二,每年聘请28名学生代表,负责更新信息、建立关系和筹集资金,这些代表每年会从2000名捐赠者那里获得平均350000美元的捐赠资金;第三,建立学生慈善委员会(Student Philanthropy Council),旨在培养受资助学生对捐赠的作用的认识,并加强在校学生与校友的交流互动;第四,通过校友聚会拉近校友与学校的距离,并向校友募捐;第五,通过举办学生-捐赠者交流会来表达在校生和学校对捐赠者的感激之情,将这样的活动作为校友与学校之间关系的纽带,鼓励捐赠行为。该校现有三个交流会,分别组建于不同的时期,目的都是为了推进学校以及在校生(也是未来的校友)和校友之间的互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除上述策略以外,斯沃斯莫尔学院还通过一些创造性的办法来募集资金。第一,每月捐赠(monthly giving)让捐赠者可以定期通过银行卡直接为学校提供资金;第二,匹配捐赠(matching gifts)则让捐赠者可以从其雇主那里获得支持,进而将慈善捐赠最大化;第三,校友还可直接以股票、证券、互惠基金(mutual funds)等方式支持学校的发展;第四,在校友委员会的联络下,校友以及学生家长都可以分享一切有助于学院发展的信息和资源。

(三)以校内外及国内外合作为突破困境助力

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的调查结果指出,打破学术简仓结构(academic silos)——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及应用之间的分隔及距离——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为了将教学的实践和现实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16]文理学院虽然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机构,有些顶尖的文理学院甚至可以叫板常青藤盟校,但是其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只占到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少数,再加上学生不断流失、政府资助缩减,其未来发展就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合作结盟成为消解现实困境的可靠选择。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不同地区的文理学院开始组建专业的合作组织。有的合作组织关注州内文理学院的生死存亡,例如威斯康星独立学院和大学联合会就支持本州内的文理学院在扩展办学渠道方面的努力,1993年成立的安纳波利斯集团则通过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来反思文理学院的发展。还有一些不同规模的专业组织也在密切关注文理学院的办学。此外,像“小三杰”(Little Three)和“七姐妹”(Seven Sisters)这样的松散组织,为促进文理学院之间不同领域的交流(如男女合校)提供了平台。

更有学者提出,合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最终形式的合作。[17]不论这样的论断是否符合大多数文理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美国的文理学院,尤其是学生人数较少、主要依靠学费维持运作的学院,与其他学校合并或被收购的命运似乎都不可避免。据报道,2016年6月,美国15所规模最小(注册学生人数在800名以下)的文理学院的院长聚集到纽约,共同开会讨论各自学校未来的发展。[17]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部分学校的合并乃至停止办学问题。这些学院的办学高度依赖于学费,同时还要为学生的收费提供很大幅度的折扣,在规模与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其正常运作已是举步维艰。而美国高等教育界的合作组织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其引以为傲的多样性,州内不同的文理学院、不同州的文理学院乃至少数加拿大的高校都参与了地区性或者说国际性组织(见表3)的建立和发展,是文理学院办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表3 美国与文理学院办学有关的代表性合作组织

三、当前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的特点

(一)博雅教育在办学中仍占主导,但传统理念已经弱化

文理学院为美国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以文理学院为平台实施的博雅教育的成效也是广受认可的。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于2013年对美国人文和艺术科学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雇主认为博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43%的雇主认为博雅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此外,当被问及是否会向自己的孩子或年轻人推荐博雅教育时,有74%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复。[18]由此可见,博雅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是比较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理学院的毕业生所取得的社会成就亦充分佐证了文理学院的突出贡献。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美大约只有3%的学生毕业于文理学院,但是文理学院却培养了19%的美国总统、20%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众多的普利策奖获得者、9%的富布莱特奖学金获得者以及24%的梅隆奖(Mellon Fellowships)获得者;《福布斯》杂志全美最富有CEO排行榜中,有8%的CEO毕业于文理学院。[19]2011年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两个世纪以来文理学院的毕业生总数只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毕业生总数的1%或2%,但是这些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成了美国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培养出了多名美国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其他多个行业的骨干力量。[12]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博雅教育的理念依旧渗透在文理学院办学的各个方面,有着扎实的历史根基。博雅教育强调的是以全面系统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通过寄宿制学习等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这样小而精的运作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因而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文理学院不得不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削弱博雅教育在学校规划中的地位。

博雅教育的地位被弱化,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政府引领下的社会发展主流思想及其相应措施构建了一个崇尚实用的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博雅教育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地位受到威胁。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注重实用、讲求实效之风盛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对文理学院的支持度却在下降。近年来,实用主义思想在总统大选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就提出“多要电焊工,少要哲学家”,最终获胜当选的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竞选和就职演说中也不断强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理学院中的博雅教育让位于职业教育是一个理性指导下的现实选择。第二,随着就业压力加剧,大学新生更多地选择了其他类型的高校或是文理学院中职业准备倾向更明显的专业。然而,学生学费收入是文理学院主要的经费来源,所占比例约为50%。学生流失所造成的经费问题迫使文理学院开设更多的职业型课程,以此吸引学生、挽回损失,而代价则是削减博雅教育的预算支出。当招生经济占据组织决策的支配地位时,教育者决定课程的教育伦理被客户服务伦理所取代,学生通过“用脚投票”(voting with their feet)的方式决定课程。[14]

(二)办学实践多样化发展,但却是压力之下的勉强应对

招生数量下降最直接的影响是学费收入大不如前,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重心转向以经济为核心的其他方面,导致政府财政也随之缩减。在经费来源不足的情况下,文理学院开源节流,积极寻找对策。

首先,文理学院通过开设更多的职业化课程和学习项目来吸引学生,以此缓和生源下降的幅度。其次,它们还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募捐来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更多的资源。最后,不同文理学院之间以及文理学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起了跨越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平台,有利于资源的共享。总体而言,文理学院的办学,不论是在学校这一中观层面,还是在课程和学习项目等微观层面,都在走向更为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但这样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在外界压力(尤其是经费短缺所造成的压力)之下被迫做出的反应。部分文理学院在这场挑战之中已经放弃,或选择停止办学,或选择并入别的大学成为其下属学院。也有很多学院因及时做出调整而逃过一劫。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这样的变革是否会激发文理学院的一些内源性自发反应,使得文理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动位置?此外,现在的变化会将文理学院的发展引向何处?这方面也有待观察。

注释

①该组织成立于2007年,是专门致力于发展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平等以及包容性的机构。具体内容参见Liberal Arts Diversity Officers[EB/OL].[2017-08-30].https://liberalartsdiversity.org/.

②来自对美国埃奇伍德文理学院校长斯科特·弗拉纳根的访谈录音文本。

③学院的排序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最新排名,其中部分学院名次有并列,在此统一选取排名前十的学院进行分析。具体排名参见National Liberal Arts Rankings[EB/OL].[2017-02-17].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liberalarts-colleges.

④在具体学习要求中,部分学院将该学科的学分划归其他领域,于是结果为无。具体评价标准参见Rating Criteria[EB/OL].[2017-02-17].http://whatwilltheylearn.com/criteria.

⑤根据核心科目学习要求设置的数量,最终排名的分级是A(6-7门),B(4-5门),C(3门),D(2门),F(0-1门)。

[1]张会亮.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特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3):22-26.

[2]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bout AAC&U[EB/OL].[2017-02-14].https://www.aacu.org/about.

[3]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atement on Liberal Learning[EB/OL].[2017-06-14].https:www.aacu.org/about/statements/liberal-learning.

[4]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LEAP Challenges-Education for a World of Unscripted Problems[EB/OL].[2017-02-14].https://www.aacu.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LEAP/LEAPChallengeBrochure.pdf.

[5]American Council of Trustees and Alumni.What will they learn?[EB/OL].[2017-02-17].http://whatwilltheylearn.com/about.

[6]CENCZYKR.Isomorphismin Liberal Arts Colleges: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n Marketing Initiatives[D].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16.

[7]WILLIAMS B.Identifying and Overcoming the Three Central Challenges for Liberal Arts Colleges[EB/OL].[2017-02-16].http://evolllution.com/managing-institution/higher_ed_business/identifyingand-overcoming-the-three-central-challenges-for-liberal-artscolleges/.

[8]MEYERSB.Where Are the Minority Professors?[EB/OL].[2017-02-16].http://www.chronicle.com/interactives/where-are-the-minorityprofessors?cid=at&utm_source=at&utm_medium=en&elqTrackId=25bfd8eb6894461092bf46c126a9b7fe&elq=d345c6347e474e2b8929 c54c1847ca36&.

[9]Carnegie Foundation.Classifications Data File[EB/OL].[2017-02-20].http://classifications.carnegiefoundation.org/methodogy/basic.php.

[10]Swarthmore College.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Swarthmore College[EB/OL].[2017-02-20].http://sp.swarthmore.edu/wp-content/uploads/2012/01/StratPlan_Booklet_12e3.pdf.

[11]NEELY P.The Threats to Liberal Arts College[G]//KOBIK S,GRAUBARD S.Distinctively American:The 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s Publishers,2000:29.

[12]FERRALL V.Liberal Arts At The Brink[M].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

[13]HUMPHREYS D.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the Results from the Latest Survey of AAC&U Members[J].Liberal Education,2016,Summer:28-36.

[14]JAQUETTEO.In Pursuit of Revenueand Prestige:the Adoption and Production of Master's Degrees by U.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11.

[15]USNewsand World Report.Swarthmore College[EB/OL].[2017-02-18].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swarthmore-college-3370.

[16]Middlebury College.Liberal arts colleges launch new strategy for diversifying faculty,partner with research universities[EB/OL].[2017-02-16].http://www.middlebury.edu/newsroom/node/440377.

[17]SELTZERR.The Futureof the Tiny Liberal Arts Colleges[N].Inside Higher Ed,2016-11-11(TEACHINGAND LEARNING).

[18]Commission o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he Heart of the Matter[EB/OL].[2017-02-23].http://www.humanitiescommission.org/_pdf/hss_report.pdf.

[19]刘春桃,柳松.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对我国大类招生高校本科教学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2):117-120.

Study on the School-Running Ideas and Models of 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adays

ZHUOZe-lin,YANG Ti-ron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China)

2017-04-27

201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区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生演进与制度变革研究”(16JDGH013)作者简介:卓泽林,1989年生,男,广东陆丰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杨体荣,1992年生,男,贵州贵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博雅文理学院办学
王博雅访谈录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黑夜的献诗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