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现状调查

2017-10-16吴彩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南疆人文

吴彩霞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现状调查

吴彩霞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有其必然性和迫切性,能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能摆脱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根据“以文化人”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对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的有效路径,即实施读书活动进课堂工程、深化环境育人工程、拓宽思政主渠道建设、构建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体系、加强人文教育师资建设,增强“以文化人”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现状调查

“以文化人”是指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并积极发挥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文化作品的积极作用。[1]本研究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是指将新疆的地域文化,如东归文化、石油文化、新疆精神、马兰文化等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并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挖掘新疆文化精神的本质内涵,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能进一步提高南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拓展南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论视野,能提高南疆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南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是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势的根本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高职院校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推进文化发展与繁荣义不容辞。提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达到“以文化人”教育的目的,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推进整个国家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高职院校 “以文化人”教育实践,进一步促进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的创新

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必须用于指导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体现。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有其特殊性。新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对象以民族学生居多,南疆民族学生受语言文化的局限,迫切需要实施“以文化人”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在新疆高职院校进行尝试,更有利于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不仅能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水平,而且能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的创新,使其具有本土化特征与更广泛的适应范围。

(三)高职院校实施“以人化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薪就业是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据调查,影响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在于高职毕业生存在过高的就业期望,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堪忧的事实,迫使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打造办学品牌,努力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以文化人”教育,才能弥补高职毕业生的“短板”,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质和软实力,缓解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与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因此,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二、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的现状

(一)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情况的调查

1.被调查南疆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情况。

随机抽取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3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教师层面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问卷回收率为80.7%。被调查高职院校教师总人数为127人,其中男教师50人,约占39.4%,女教师77人,约占60.6%;从被调查教师的民族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与蒙古族,其中汉族占59.8%,维吾尔族占29.9%,回族占3.9%,哈萨克族占0.8%,蒙古族占5.5%,柯尔克孜族占1.7%;从专业分布情况来看,被调查教师所学专业涉及纺织品检验、电子应用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等13个高职专业。被调查高职院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高级职称比例较少,其中,初级职称约24.3%,中级职称约61.7%,副高级职称约12.6%,正高级职称为1.4%(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南疆高职院校教师人口学变量分布情况表(N=127)

2.被调查南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学生层面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问卷回收率为92.5%。被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总人数为370人,其中男生150人,约占40.5%,女教师220人,约占59.5%;从被调查学生的民族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涉及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藏族等民族成分,其中汉族占57%,维吾尔族占29.7%,回族占7%,哈萨克族占3%,其他少数民族合占3.3%;从专业分布情况来看,被调查高职学生所学专业涉及纺织品检验、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类专业等30个高职专业。被调查高职学生以一二年级居多,三年级与预科生比例较少,其中,一年级约47.8%,二年级约31.6%,三年级约13.5%,预科生约7%。被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居住地分布来看,来自农村的居多,来自城市占16.2%,来自县城的占15.9%,来组乡镇的占15.1%,来自农村的占50.5%,来自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各占1.1%。从南疆高职院校就读学生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是来自南疆的学生,约占44.6%,来自北疆的学生约占27.%,来自疆外的学生约占27.6%。被调查高职学生人口学变量情况的分布见表2。

表2被调查南疆高职院校学生人口学变量分布情况表(N=370)

(二)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的现状

当前,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被调查南疆高职院校均实施了“以文化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但实施的渠道、方式、方法与效果各有差异。1.被调查高职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看法

项 目人数百分比改变了思念观念,提高文化品位,受益匪浅18750.5有一定影响,让我的人生有所改变11230.3有一点感触5715.4没影响143.8

表3显示,约50.5%的高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对自身的成长影响很大,约30.3%的高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约15.4%的高职学生只有一点感触,约3.8%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对自身成长没有影响。进一步调查高职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意向,约54.6%的高职学生认为必须了解,约30.5%的高职学生想了解,仍有14.9%的学生认为没必要了解。这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忽略和无知,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 被调查高职学生对雷锋精神、助人为乐行为的看法。

项 目人数百分比雷锋是道德楷模28276.2缺乏真实性277.3在现实面前,让我困惑5214.1不了解92.4

根据调查,约76.2%高职学生对雷锋精神比较认同,认为雷锋精神是道德楷模,值得学习,有16.5%的高职学生学生对雷锋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持淡漠的态度。对于助人为乐行为的调查显示,约59.7%的高职学生会主动表现出助人为乐的行为,约32.6%的高职学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约2.4%的学生表示在别人提醒后会表现出助人为乐的行为,约6.2%的高职学生不会表现出助人为乐的行为。

3.被调查高职学生对新疆精神、地域文化等的看法。

表5被调查高职学生对马兰精神的理解

项目人数百分比坚定执着9525.7乐于奉献9926.8实事求是5815.7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11831.9

表5显示,被调查南疆高职院校学生对马兰精神的实质缺乏准确的理解,只有31.9%的学生能够深刻领会马兰精神。约18.1%的高职学生无法正确说出四大名著的名称。仅约28.6%的学生能说出新疆精神的内容。仅有约36.8%新疆高职学生了解新疆戍边事业与新疆历史;约25%的新疆高职学生对新疆地理、新疆艺术、新疆文化理解甚少。

4.被调查高职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

据调查,南疆高职学生对未来前途的看法,约64.3%的高职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约36.7%的学生对未来迷茫,确少规划。进一步对学生价值观进行调查,约54.9%的学生能持正确的价值观,能从大局出发,能将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持有金钱至上观念的高职学生约占9.7%,持有享乐主义观念的学生约占24.1%,持有个人主义至上观念的高职学生约占11.4%(详见表6)。由此可见,当前高职学生价值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其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也必然存在短视行为。

表6被调查高职学生对价值观的看法

项目人数百分比金钱主宰一切369.7享乐为人生目的8924.1从个人出发,个人利益至上4211.4人民利益首位20354.9

被调查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

5.被调查高职学生对民族政策、国家前途的看法。

被调查南疆高职学生对“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观点的理解显示,约58.1%的学生认为非常赞同该观点,约26.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约7%的学生不赞同该观点,约8.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详见表8)。

表8被调查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对实现伟大中国梦奋斗情况的调查,仅有约27.8%的高职学生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大部分学生只想自己过富足安逸的生活,并未将个人的努力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南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三、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令人担忧。总结归纳,在具体实施“以文化人”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以文化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轻视“以文化人”的效果

当前,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能够基本做到了与素质教育相互兼容,能根据“以文化人”教育的相关要求,通过各种具体教育途径,如准军事化管理、读书进课堂、环境育人等多种载体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南疆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效果缺差强人意。究其愿意,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商不能统筹推进,缺乏监督与考评机制,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定位不准确、不明晰,忽略了已毕业优秀高职毕业生的良好影响力,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4]

(二)“以文化人、以人化文”资源不足,师资缺乏

伴随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南疆高职院校都配备了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设施,但总体来讲,硬件建设薄弱、投入不足,仅限于简单的图书馆、教室、宏观的体育文化等教育设施,缺乏有效的参与场所,如大型室内文化演出和欣赏场所、艺术展览场馆等方面较少。南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师资不足,缺少专家型和“名人型”教师,而且现有师资质量也急需提升。总体来讲,南疆高职院校没能做好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无法发挥出的“以文化人”教育的影响力和扩大力。

(三)缺乏实施“以文化人”教育实施的有效活动载体

南疆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有极大的盲目性,为了快速收集资料,迎接检查,所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系统性、长期性,所举办活动没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对参与“人文素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缓慢。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机构,但是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师资的缺乏,“以文化人”资源不足,缺乏特色有效的“以文化人”活动载体作为支撑,最终导致“以文化人”教育的实施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其实际功效。

四、提升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实施读书活动进课堂工程

在高职院校营造读书氛围,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是迅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行为素质与心理素质,实施“以文化人”教育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南疆高职院校民族学生相对居多,大多来自农村或者牧区,家庭经济状况交差,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学生缺乏读书的自觉意识与良好习惯,故而学生人文素质普遍较低。用人单位对南疆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素质也较为担忧。据用人单位反映,有些高职毕业生撰写的请假条,居然有十多个错别字,令人哭笑不得。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南疆高职院校必须要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南疆高职院校通过“读书进课堂工程”实施“以文化人”教育,需要分几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将学生的被动读书行为转化为主动读书行为;第二阶段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想读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第四是通过读书活动,引发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五阶段是通过读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5]

(二)深化环境育人工程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警示、熏陶、感化等多种作用。南疆高职院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诸如硬件设施建设、楼道、走廊、校史馆、文化墙、艺术长廊、音乐厅,各类活动载体,宣传展板、板报、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方式传播政能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南疆高职院校深化环境育人工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校园环境中渗透“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做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拓宽思政主渠道建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南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采取了大思政的立体化模式,从校级到系级再到班级,形成四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从政治理论课、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政系统的日常教育到各科教学。这四条渠道相辅相成,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通过深化社会实践形式来加强“两课”教学。[6]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下,将“以文化人”教育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扎根新疆本土文化,充分发挥“两课”的育人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创新育人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积极发挥思政主渠道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高职大学生成人成才服务。

(四)构建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体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以文化人”教育体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快乐成长;第二,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第三,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构建“以文化人”教育体系,不仅要立德树人,从高职学生道德品质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施环境育人工程,抓好思政主渠道建设,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还要侧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建立综合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以文化人”时效性的考量,提升高职学生的软实力,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目的。

(五)加强“以文化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多种资源的整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依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来贯彻实施。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有效沟通,能创造民主、公平的有效课堂环境;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能掌握整套教学技能;同时能唤醒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意识,恰当地利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构建高职教师岗位群,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形成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考核与培训提升。高职院校“以文化人”教育,必须要整合利用各种软硬件设施,促进“以文化人”教育各项措施的严格落实。

综上所述,南疆高职院校实施“以文化人”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创建,而且能快速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也能摆脱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也是快速提升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

[1]邢雯芝,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统计与管理,2015,(6).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 [4]李真.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以文化人、以人化文”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5]马怀立,吴彩霞.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培训,2016,(8). [6]李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017-06-20

资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德育专项课题《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GW1516BXL066)阶段性成果之一。

吴彩霞(1980-),女,汉族,甘肃高台人,副教授,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南疆人文
人文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人文绍兴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筑梦南疆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