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水柱测压法结合负压引流早期诊断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2017-10-16何昀宏
李 赢,何昀宏
·经验交流·
垂直水柱测压法结合负压引流早期诊断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李 赢,何昀宏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OCS)早期准确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小腿OCS患者 77 例,42 例采用垂直水柱测压法测量骨筋膜间室内压力,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创面 VSD 负压引流,二期关闭创面。对照组 35 例采用 Whiteside 法测压,切开减压后敷料覆盖,常规换药,相同方式闭合创面。结果2组患者测压方法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VSD 负压引流在加快创面消肿愈合、减少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换药组(P<0.05)。结论垂直水柱测压法结合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易于普及的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治疗方法。
筋膜间室综合征; 水柱; 压力; 引流术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为创伤后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致残致畸,甚至危及生命。我院2011年5月-2016 年5月采用垂直水柱测压法结合VSD负压引流治疗小腿OCS患者42例,与对照组35例(采用 Whiteside 法测压,切开减压,常规换药)对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2例小腿OCS患者,男39例,女3例。年龄23~51岁,平均 36 岁。致伤原因:煤矿井下重物砸伤26例,机器挤压伤11例,车祸4例,高处坠落1例。合并骨折:pilon骨折8例,内外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5例,胫腓骨中上段骨折5例。所有病例伤肢肿胀严重,部分有张力性水泡形成。采用垂直水柱测压法测量骨筋膜间室内压力。对照组35例,男34例,女1例,平均年龄32岁。损伤原因相同,合并胫腓骨骨折19例。测动脉舒张压,二者压力差值≤10~30 mmHg为切开减压指标。伤后减压时间4~6 h,平均4.8 h。
1.2 治疗方法:疑似OCS患者,垂直水柱测压法测量骨筋膜间室内压力3次,取平均值,减少因血凝块或肌纤维堵塞针头引起的误差。取小腿肿胀严重侧骨筋膜间室为进针点,局部消毒,输液管保留100 cm盐水,将连接输液器的8号针头刺入骨筋膜间室后待输液管内水柱稳定后刻度尺测量并记录。对照组采用Whiteside法测压。将动脉舒张压和骨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力之间的差(△P)作为标准(1 mmHg=1.33 cmH2O),△P≤10~30 mmHg 作为骨筋膜间室切开术的指标[1]。切开减压者充分打开筋膜室暴露肌肉组织,使各受累间室充分减压,采用单一切口,以减小组织损伤。用 VSD 敷料覆盖创面缝合固定,术后负压吸引。对照组切口敷料包扎,定时更换。合并骨折者暂不固定或行外固定支架固定。7~14 d后视伤口肿胀程度、皮肤张力及肉芽生长情况,直接缝合或创面植皮;合并骨折者根据骨折部位和特点,行骨折内固定术。
1.3 疗效评定:患者定期随访,结果根据 Merchant 评分标准[2],分别从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程度、步态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可,>60分为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小腿骨筋膜间室压力比较:采用垂直水柱测压法测得42例患者骨筋膜间室压力为15.36±3.11,采用Whiteside法测得35例患者骨筋膜间室压力为15.07±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减压术后消肿时间、换药频率、创面感染、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3 术后随访:随访77例患者12~36个月,治疗组经切开减压骨折固定术治疗后创面及骨折均愈合,无肢体坏死。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小腿外侧感觉减退、麻木,1例出现肌萎缩,4例出现踝关节骨关节炎。Merchant评分:优25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85.7%。对照组出现 1 例骨髓炎,4例切口感染延期愈合,1例踝关节炎,优良率82.9%。
3 讨论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OC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早发现早确诊,及时减压,最大限度减轻病变损害是治疗关键。临床上对于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多根据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如患肢过度疼痛、被动牵拉痛、肌无力、患肢肿胀和筋膜室的紧张感等。其缺点是主观因素较多,易被骨折等其他因素干扰产生误判,导致误诊误治。当出现“5P”征时,已失去救治的最佳时机。早期诊断的依据是 IPC(组织内压测量),也是筋膜室切开减压的依据,方法如Whiteside 法、电子测压法等,诊断较确切,但操作复杂,使用不便,设备价格昂贵,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垂直水柱测压法是一种较新的组织内压测量法,其应用效果与传统 Whiteside 法相一致,客观准确,但操作简单,更具应用优势[3]。垂直水柱测压法利用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输液器与骨筋膜间室相连接,当内外压力达到平衡时测量输液管内水柱的垂直高度,通过单位换算即可得出骨筋膜间室的压力。当骨筋膜间室组织压力与动脉舒张压之差≤10~30 mmHg 时进行手术切开减压。临床上许多患者难以接受长切口减压治疗,提供手术客观依据对医患双方都十分重要。我们使用垂直水柱测压法无须特殊设备,操作简单易行,容易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利于基层开展使用。
对OCS切开减压后的创面用 VSD 覆盖负压吸引有许多优点:①持续负压吸引状态,可及时清除创面腔隙及创面的渗液和分泌物,减少感染机会,促进肉芽生长,为创面修复提供良性环境[4],利于下一步缝合关闭切口或创面植皮,同时也可满足部分骨折内固定的要求。②扩张毛细血管,减轻组织水肿,加速肿胀消退[5-6],利于减轻皮肤张力,缩小创面面积。③避免因切开减压、创面频繁清洗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VSD技术对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患者痛苦等,具有其他常规处理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7]。全部患者经 VSD 技术治疗后缝合关闭切口或创面植皮愈合,同时满足了二期行骨折内固定对软组织的要求。
[1] 王亦璁,姜保国.骨与关节损伤[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Merchant TC,Dietz FR.Long-term follow-up after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and fibular shafts[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1989,71(4):599-606.
[3] 苏伟,赵劲民,崔向荣,等.垂直水柱法与Whiteside 法测量骨筋膜室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4:296-298.
[4] 王春喜,卢怡,王晓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184-186.
[5] 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75-77.
[6] 叶楠,王军,王陶,等.外固定支架固定及VSD负压引流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4-165.
10.13621/j.1001-5949.2017.09.0826
宁夏宁东医院,宁夏 灵武 750411
R686
B
2017-02-14责任编辑王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