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饲料与精细化生产管理
2017-10-16李清宏
■文/李清宏
猪的饲料与精细化生产管理
■文/李清宏
饲料占养猪生产成本的75%左右,也是制约生猪生产的粪污问题的源头。做好猪场精细化生产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是源头控制猪场排污的关键,事关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
精准数据是实现生猪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精准供给生猪营养的基础。当前,实现生猪养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RFID标签、智能化饲喂设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云端数据计算技术与智能反馈调节技术,实现生猪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从根本上实现生猪精细化生产。
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畜牧科学技术,而且需要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融合。近年来,在国外养猪设备与国内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量的智能养猪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许多猪场管理软件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对提高生猪生产的科学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些硬件产品与产业链条和生猪生产需求实际要求相比,尚有数据融合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多数软件产品仅解决了生产指标的统计问题,距离数据的挖掘应用尚有很大距离需要完善。
构建统一的标准是实现开放发展的前提。生猪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猪场管理水平,实现饲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满足我国猪业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的生产实际。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是解决产品问题的基础,也是构建生猪精准生产产品的基础。实现不同产品的融合、比较,离开统一的标准是难以想象的。
实现生猪精细化生产,关键在于数据与数据的应用。解决猪场的数据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但我国生猪生产的饲料资源不足与环境约束现实,要求我国科技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该重任。■
李清宏,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专家组成员、农业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山西省专家组成员、《猪业科学》第二届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会员、山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西优势肉用家畜高效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生猪饲养管理PI。从事生猪高效生产与健康养殖,特别是在猪业大数据建设与智能化生猪生产领域具有独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