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浦江畔,执一世担当

2017-10-16

中华民居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老城新城

杨浦江畔,执一世担当

2003年,阮仪三在上海外滩。

“大学时期,我开始走上了中国古城镇保护之路,直至今日。”隔着一个甲子的悠长回望过去,阮仪三对引导他走上这条道路的老师们依然心存感激。

跟随董签泓教授在同济大学研究城市建筑史的阮老, 1958年听到德国学者雷台尔的观点:中国只建设新城,不保护老城。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老城,在建设新城的过程中被拆除,很可惜。雷台尔建议,中国建设新城与保护老城并重,同济大学开设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的课程。听取雷台尔的建议,以董签泓为首的几位教授开始编写教材,在同济大学设立了中国城市建设史的课程。当时,在中国,只有同济大学开设了这门学科。阮仪三跟随另一位教授陈从周,从1956年开始对苏州、扬州、杭州一带古建筑和古园林进行测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修复苏州和扬州古建筑,采用的全是当时保留下来的手绘图样。陈先生还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国古典建筑方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这对阮仪三影响很大。“正是因为有幸师从同济大学这两位学术精英,我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触古城镇保护。”阮老说道。

1961年到1965年,阮仪三跟随董签泓进行中国古城镇调研活动。“我们乘坐火车、驴车,步行走路,几乎调研了全国主要的古城,包括张骞出使西域路线上的塞北古城、长城沿线古寨、九边重镇、东南沿海地区古堡等。100多个城市中蕴藏的文化的丰富程度完全超出我的想象。那时,很多文物古迹都保留了原来的状态,我们能看到很多宋、元、明、清的建筑。越看越觉得古人非常了不起,建成和留存了这么多好东西。后来,我把这些调研成果协助董教授写成了《中国城市建设史》。里面所有的图都是我手绘的,大部分文字初稿是我写的。”阮老说。

除行万里路之外,阮仪三也读万卷书。当时,上海徐家汇图书馆藏有20余万卷全国各地县志,完整记述了各地古城、古镇的发展史实和风土文化。阮仪三如获至宝,常常整天泡在图书馆内手抄文字和临摹画,带一个冷馒头当午餐。很多县志看不懂,就手抄出来四处找人请教。就这样,阮老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研究资料。

“文革”后,阮仪三就开始独立进行城市历史研究工作了,并在这个领域逐渐取得很多成果。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老城新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珠江新城夜璀璨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活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长江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