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植根于生活

2017-10-14丁荣

读与写·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生活

丁荣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活中,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环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生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49-01

1.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创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自已感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探究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探究带来的成功喜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數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人生活实际中,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自立探究等活动,自己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探究带来的成功喜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10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邻居的叔叔来帮忙想办法,叔叔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10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10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100个1角硬币换10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10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100个1角就是10元,所以100个1角和10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等于10角","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这样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问题中,通过自己的合作、探究等活动,自己思索、尝试,获取数学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人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中,我鼓励学生把节约的零花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再如,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各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 (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生活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