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地理科学类杂志的出版传播样态
2017-10-14徐微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下技术的变革,引起各种传播渠道性质的不同进而导致了传播的差异,导致了媒介使用方式的差异,导致了经营方式上的差异,在地理科学类杂志中则显现为传播的理念、出版的方式、传播内容的新型传播样态。
关键词:地理科学类杂志;新媒体;出版传播样态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不同于数理类和实验类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博物类科学,地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既是自然的故事,又将自然反映于人文之中。地理类图书中则充分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对于地理类杂志而言,当前地理杂志的内容也由早期的自然地理知识传播,逐渐过渡到传播生态环保的理念,关注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关切人类生存问题等。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地理科学类图书也在运用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式传播更令人喜闻乐见的地理文化。
二、地理知识的传播理念转变
在过去,地理科学类的传播者总是以“科普”自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便已意识到,此种对于地理类的传播理念是受人诟病的,地理类杂志开始转变为“科传”的方式,“科传”更注重双向式,真正揭示了传播的互动性,这也为其后来在新媒体中能更加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培根曾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在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而在于其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深度和广度。”那作为地理科学类的知识传播则是一部分社会成员A,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向另一部分社会成员B,传播特定的知识信息,并受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过程。学科知识传播经历了一个 “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科学传播”的发展、演进过程。并且在传统的观念中“科普”的概念立意偏低,传统的“科普”概念暗含着,似乎在向世人宣告,科学一定准确,已知便是所有,从而剥夺了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精神,人们缺乏创新,不敢打破常规,认为已知则一定正确,这易得国民陷入一种不积极思考的依赖性巨婴时代。
因此,“科普”在传播方向上是由A到B,而缺乏由B到A的反馈,这已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科普观念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促使观念发生改变。科学传播应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前提,强调科学传播双向互动和内容形式多元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地理科学类图书的出版传播样态
通过前文关于地理学科及传播理念变化的介绍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地理科学的传播样态,当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态势较为紧张,此类状况不能归咎于因新兴媒体的崛起而导致的广告投放变少,网络媒体等的崛起会对大部分的平面媒体产生影响,但这并不会摧毁平面媒体,而是对平面媒体的呈现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传播内容分析
在地理杂志中,最突出的内容莫过于其中的图片部分,人们在阅读地理类杂志时对景观的欣赏会有一种“尽收眼底”的快感,景观中的各种元素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展现出来,但若将所见通过文字语言描述出来,就变成了有先后顺序的,线性的内容。因此,对大众地理杂志而言,图像(照片、地图、图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要将图像最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语言来使用,用图像来讲故事。航拍、俯瞰照片是地理杂志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知的景观展现出令人惊奇的面貌。
(二)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出版思路是:在选题策划之初就考虑不仅要策划电子音像内容(音频、视频、动画、互动),还要同时策划图、文内容(传统纸书的内容);内容策划完成后,同样内容可以整合包装成不同形式的产品,图文成纸书,电子音像成光盘,图文与电子音像整合进入网络,图文以阅读器、手机、电脑、IPAD 为终端,图文与电子音像结合以电脑、IPAD、手机为终端。可以将内容加广告或者收费直接通过网络盈利;可以在手机上做简版图书、短视频直接销售盈利。通过这样完整的策划,更有利于地理科学杂志与新媒体的发展融合。
當然,在实践中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我们也可突出做好部分,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世界著名的地理杂志品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新媒体思路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相结合,采取了建立杂志的社交媒体的方式,并取得的良好成效。社交媒体已迅速崛起成为杂志传播最活跃有效的平台之一。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未来3—5年,杂志社交媒体的受众数量就会超过传统的印刷+数字版受众。这种趋势酝酿着某种杂志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在社交媒体平台,编辑最优质的内容,创造最值得信赖的阅读,让粉丝体验更多的幸福、自信、美好、感动和希望,或许将成为突破目前数字化转型困境的亮点。
(三)出版的新形势
地理类杂志是依赖于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中的,地理类杂志的出版则更需体现出在新媒体时代下尽力满足读者的需求,例如《国家地理杂志》现已经可以通过VR技术运用在地理类图书中,使得读者能置身于自然,“身临其境”。出版永远不会依赖于传统的技术,地理杂志的出版则通过技术的革兴实现产业的转型,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王大鹏,李红林. 科学传播领域三大国际会议的研究及其启示[J]2014(24):1-5.
[2]王大鹏.理性和微科普[N]. 科技日报,2013-12-13(008).
[3]徐彩群. 科普杂志的“微媒体”应用现状研究[J].科技传播,2014(8):16-17.
[4]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规模及趋势分析[EB/OL].国产研智库.http://www.irinbank.com/analyst/101/11499.shtml.2016-6.
作者简介
徐微(1994-),女,贵州省六盘水人,西北政法大学2014级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