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朱熹先生的二三事
2017-10-14汪明
摘 要: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笔者通过朱熹先生的二三事,揭示出朱熹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朱熹;教育;思想
初识朱熹先生那是2002年,第一次去庐山路过白鹿洞书院,我看到了朱熹先生亲自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那是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它既规定了教育的宗旨,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明确了为学之序和修身、处事、接物之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辦学的一般规律,而且成了后来历代书院和学校的指导方针,对我国宋元以后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时光飞逝,2012年去岳麓书院时,我有幸再识朱熹先生。那是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震动了朝野,湖南地方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朱熹临危受命,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赐紫章服。具有道学家傲骨、强烈忧国忧民心态的朱熹,不敢推辞朝命,欣然拜命前往赴任。五月,朱熹至潭州。此时,瑶民已败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采取了善后招抚的怀柔政策,遣使招降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因本次镇压瑶民起义是湖北、湖南两地的共同行动,朱熹的招抚遭到了湖北帅王蔺的反对,在蒲来矢押解后,王蔺主张斩杀以警众。朱熹不得不在入都奏事中,直接向宋宁宗面恳,要求对瑶民“毋失大信”。朱熹到任后,兴学校,广教化,督吏治,敦民风。在此朱熹改建、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是年,为了参加厦门大学博士生考试,我拜读了朱熹先生的“朱子读书法”。它有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朱熹阐述“格物致知”时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朱熹先生认为对天文、地理、生物、农业、气象等万事万物都应该研究。
时至今年的清明时节,我跌跌撞、贸贸然地支身前往朱熹先生的故里-尤溪。朱熹出生在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别墅(郑安道(义斋)馆舍)西厢房,使这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朱熹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童年,并留下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那里,我瞻仰了钟灵毓秀的“南溪书院”、“文公祠”、“观书第”、“半亩方塘”及“毓秀亭”(瘗衣处)等,并品读了朱熹先生的《观书有感》(之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典诗句。朱熹先生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据记载,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培育出一个个莘莘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到这里寻根溯源、亲近朱熹。正如刘海粟先生所颂扬的“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之所以“跌跌撞,贸贸然”,只因我对朱熹先生的广博学识和精深的思想体系还不甚了解。朱熹先生能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发展了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构建了一套庞大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从元代开始,朱子学成为中国官方哲学,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很大影响。十三世纪后,它的影响还远传国外,尤其是东亚诸国。康熙皇帝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我国著名哲学家蔡尚思教授在《闽学研究丛书》中有一段论述:“在中国文化史、传统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前推孔子,后推朱熹。”朱熹先生是中国古代新儒学的最大代表,从宋至清朝对他的封谥就达十余次,汉后被封建王朝列入“十哲”的仅朱熹一人,足见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之隆崇。
是为文,以此祭奠朱熹先生在天之灵!
参考文献
[1]张文彪.朱熹思想在当代台湾之主要学术评价[J].台湾研究集刊,2013,2.
[2]张品端.朱熹思想中的积极因素[J].南平师专学报,1998,9.
作者简介
汪明,男,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