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博物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2017-10-14杨刚

魅力中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黔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刚

摘要:民族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事业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责任。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其流传下来的文化更是丰富且厚重,无论对于我国还是全球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受到了博物馆的关注,作为民族地区的精神凝聚力所在,民族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收藏和保护的依托,而且民族博物馆的存在,也能够引导民族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黔南

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积累的社会和自然知识等都属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创造力和多样的文化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的消失,所以作为民族博物馆,需要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民族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就是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少数民族“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相对于传统博物馆注重实物的保护,民族博物馆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侧重保护无形的文化,黔南州共有43个民族,除了布依族和苗族之外,诸如水族、毛南族、侗族、仫佬族等也都在其中。这些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民族文化也在逐渐的消失,这就需要民族博物馆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二、民族博物馆凭借自身优势为黔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适当的措施为其保存、传承、发展以及创新提供保护,实现连续性的保护。

(一)帮助民族文化主体恢复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因为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元素的冲击,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失去自信,对此,需要采取措施恢复民族文化的主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从而产生保护意识。在黔南,可以通过民族博物馆等渠道向少数民族介绍文化平等和多元文化的思想,使其了解民族文化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本民族文化认可。此外还可以充分借助当前新兴的媒体,开展民族文化的宣传工作,全面系统的对内对外介绍黔南州的民风民俗以及自然风光,并且建立相关的官方微博,对黔南州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详细的介绍。根据黔南州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主动的策划各种大型宣传活动,诸如摄影展、书画展、工艺展等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活动,而且还可以与省级甚至中央电视台合作进行黔南州各民族文化专题片的拍摄,提升宣传的权威性,在向世人展示黔南州所蕴含的丰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少数民族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可。

(二)增强主流社会和黔南州民族文化的互动,加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复制。民族博物馆可以通过向主流社会宣传民族文化,增强主流社会与黔南州民族文化的互动,在吸引全社会对于黔南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的同时,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输出和复制,这本身就是一种规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重要措施。而且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吸引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自觉保护。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主流社会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第一个方面是由政府牵头为当前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定,例如将独山县基长镇评定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独山花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定布依族村寨好花红村为“中国民族特色村寨”等等,借助影视、戏剧、书画以及文学等诸多形式向世人展示民族文化;定期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展示诸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荔波布依族傩戏》《鼓龙鼓虎长衫龙》等,提升黔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的知名度。第二个方面是借助上述措施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观众。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在民族博物馆内传授给本民族小孩简单的民族舞蹈、民歌、手工艺以及民间游艺、竞技等,通过各種形式吸引本民族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来,吸引全社会人们加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通过这些措施,将民族文化承载其中,并且起到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教育作用。

(三)加强黔南州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物品的保护。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以及民俗风情。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保护优秀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借助民族博物馆所拥有的专业管理经验及设备对为能够体现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的物品进行收藏和保护。诸如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乐器、文献古籍、刺绣、蜡染、苗族银饰以及蜡染工艺相关的织布机和其他工具等,都需要进行收藏和保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综合、传承以及独特的特点,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收集、记录和保存。除此之外,根据社会变化,还会有很多新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博物馆也需要凭借敏锐的眼光及时的予以收藏和记录,逐渐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展示、研究、资料和收藏的中心。

(四)通过民族文化创造经济效益,进而反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纯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对于本民族而言,其存在并非必要,即便是政府与社会各界如何努力,最终也会消失。所以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势必需要与旅游和经济相挂钩,只有能够让本民族群众切实从中获得经济效益,才能够产生认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力和需求。仪式、节日、手工艺品等都是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措施,民族博物馆掌握着对民族文物的开发版权,可以借助馆藏文物特色开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化商品。然后在民族博物馆内设立展示、展演、展销厅,向前来旅游参观的人们售卖少数民族银器、蜡染、刺绣等物品,同时向游客现场展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的制作过程,吸引游客的关注和购买,此外,由当地政府和民族博物馆牵头,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到其中,提高黔南州整体旅游经济收入,通过旅游收入再度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复兴,提高当地人们对于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重视程度。

三、总结

民族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其作为保护的主要机构,在遗产保护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所以民族博物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对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帮助黔南州少数民族向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宣传其民族文化,使得这些民族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还提升当地的经济收入水平,实现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当地经济水平、以经济收入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好黔南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先勇.黔南布依族婚姻习惯法及其当代变迁研究——以平塘县掌布镇联合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201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黔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色贵州引客来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大交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