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两节《黄河治理》课程学习分析与启发
2017-10-14范江龙白鸽
范江龙++白鸽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侧重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此和生活紧密相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驱动,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简单的实验动画、生活中的事例去帮助同学们分析研究并解决地理事物,形成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黄河治理;人地协调;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和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理性分析,敏与总结。我们以两节关于初中地理《黄河治理》为例分析,为我们地理学习与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关于两节课堂的简要记录
二、两节课的分析
(一)第一节课的分析:
优点:1.整节课设计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的讲解到位,重点突出。2.导入给学生听觉和视觉冲击很有震撼力,能迅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3.运用谷歌地图,后边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模型,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加直观清晰的阐述出黄河上、中、下游的不同特点以及可以开发利用方面扬长避短。4.采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有感触的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与知识。5.教师恰当、及时的延伸和引导,给学生鼓励、肯定性的评价。
缺点:学生讨论时间,观察实验模型的时间略长,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短,对于学生读图解图能力训练不到位。
(二)第二节课的分析。
优点:1.导入直接,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习的重难点,中华文明发源与黄河增强自豪感、拉近与课堂的关系。2.从地图册、课本入手,找到黄河的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并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方法。3.以奉献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的地理面貌,对于黄河的开发利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紧扣主题、前后相连。4.忧患意识,同样的讨论、发言,同学们总结出来黄河存在的问题,断流、凌汛、地上河教师引导学生们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空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缺点:黄河基本概况,留给学生查找分析的时间和空间过少,老师基本上直接给出答案;未能很好利用谷歌地球等新媒体教学,例如实验演示、模型制作等。
(三)两节课相比较分析。
两节各有侧重,亮点纷呈。第一节课的亮点:很好的使用谷歌地图、实验、模型等新媒体,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第二节课的亮点:层层递进,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人地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共同的优点:1.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2.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相互促进激发诱导,以情感融入,善于引导。3.设问的方式、方法给学生鼓励性、启发性的肯定积极评价。4.善于运用实验,运用身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帮助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通过两节课学习的启发
综上所述两节课亮点纷呈,值得我们分析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帮助学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2]。
(一)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对于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空间、学生创新能力、读图识图分析空间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3]。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是整个思维能力培养提升的重要一步,关键一环,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就是用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综合分析后揭示其本质规律并加以分析应用的思维活动[4]。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识空间事物,实践应用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注重方法与实践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课堂高效学习,生活就是地理,现实生活中许多实例和地理知识紧密相联。学校支持、社会鼓励多措并举,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办地理手抄报,悬挂地图,摆放地球仪等时刻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5]。
综述:
综合各方面的措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使社会认可我们地理学科的地位,我们地理学科才能更好发展,我们的新课改才能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丁同成.形象思维的基础[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11。
[3]刘英.直观手段在中学地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刘滨谊.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2008(6):46~48。
[5]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