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探讨
2017-10-14托乎提·吾许尔
托乎提·吾许尔
摘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想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寻找应对的策略,创新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加强安全教育、德育教育。只有把德育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非常紧迫。近年来,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组建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德育队伍,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和开展德育的评价等。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等。本文通过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小学生德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农村德育教育的现状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如撒谎、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会认真听课;对于学习任务,在校骗老师,回家骗爷爷奶奶,根本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很少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刊物,自愿去做课外练习,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别人,甚至给同学取绰号;在班上充王充霸,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爱吃零食,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小吃,来到学校之前要买零食,到校后又买,放学后还要买,甚至有的还逼着别的同学或者小一点的同学给他买,有的还互相攀比谁的零食多,玩具多;班上不时有发生丢钱丢东西等事情,而且很难查找,有的学生捡到钱物不主动交老师;自我为中心意识严重,不管长辈、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没有信心,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2.德育教育目标不够精确。
目前很多小学的德育目标定位都不够明确,定位太高或者太空洞。例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的德育目标都定位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或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从长远着想,这样的目标当然没有问题,但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目标的定位却不够精确。不同年龄的学生道德认知差距比较大,不能用同一个目标来要求不同的学生。我们都知道小学六年分为高中低年段,这三个年段的学生,他们思想品德的表现是有很大不同的,对他们的德育要求也不同,如果用同样的德育目标来要求学生,这是不切实际的。
当前,很多小学德育目标的定位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表现在:一是标准太高,难以达到;二是过于空洞;三是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可见,德育目标的定位问题关系到德育的效果,是小学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学校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德育目标的定位上缺乏时代感,无法与城市化接轨。
3.德育的方法缺乏创新性。
过去的德育方法重在说教而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当前小学生的年龄,有很多思想品德的内容学生还不了解,如果单纯地进行说教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过去的德育方法,必然劳而无功。其次是过去的德育方法跟不上儿童发展的时代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使当今的小学生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有想法,过去的德育方法和对他们越来越不适应,因此,作用也十分有限。第三是过去的德育方法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德育的方法急需创新。
二、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1.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
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学校,教师就应当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建立德育的概念。在农村学校,老师既是老师,又充当着爸爸妈妈的角色,既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又要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老师的言行舉止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老师必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做到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老师要融入孩子们的世界,做他们的朋友,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慢慢帮助他们摆脱自卑,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享受到快乐。
2.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实际。
德育教育要反映孩子的需要,那么教师所教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所谓“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待社会”,无疑要让他们先拥有自己的世界,并使他们的眼睛、心灵有充分感知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以承认他们真实的生活世界,尊重他们为前提。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增加他们的课外实践。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内容;形式也应灵活多样。教育他们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尊敬老人,让他们回家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洗一次脚,帮助他们做一次家务等,然后叫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可能就会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与不易以及对他们的付出。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的可操作性,而且还有效的把爱心思想根植于孩子们酌脑海中。
3.创新教学方法,把德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德育决不是开开校会,做做学生思想工作,或者上几节品德课就行了,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各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在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开放式、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整地实现德育的价值。例如,将德育与语文课文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通过朗读课文,去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现代德育的渗透,告诉学生乱砍滥伐、破坏环境,对人类意味着毁灭,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爱护环境的现代公民意识;将德育和英语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或者培养小学生学好外语,将来报效祖国的意识;将德育和信息技术课结合起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网络,怎样文明地使用网络……。如果我们在各科教学中能与德育结合起来,加强渗透,就会使德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锦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东莞市为例[D].广州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