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017-10-14张静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9期
关键词:妇女儿童宋庆龄樟树

张静

一、听写词语,质疑导入

1.听写词语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 敬 瞻 仰 留 影 纪 念

2.出示校对,齐读词语,引导观察发现:第一行描写樟树;第二行描写人们对宋庆龄的怀念活动。

3.词语是有温度的,它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意思和感情。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的课题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当周恩来同志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她是怎么表现的?——生接: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5.点红“舍不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6.学生质疑:这是两棵怎样的树?为什么宋庆龄同志对它们如此不舍?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听写两行词语,让学生对宋庆龄故居前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进行了铺垫。同时引导学生质疑,引入下文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感悟樟树的“蓬勃”

1.快速浏览,找出描写樟树的自然段。(4、5两节)

2.默读四、五节,思考:这是两棵( )的樟树。在相关词句下圈画,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4.指名交流,相机指导:

(1)品读樟树的外形美: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亦或“生命力强”“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相机板书。)

(2)引导交流、品读第4节:出示全段课文

①“樟树不高”——给人的整体感觉。

②枝干粗壮、伸向远方、伸得远远的——生命力强

③稠密、绿得发亮——树叶又多又密,生命力强

④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放飞想象,练习说话:

A.“四季常青”——

当春回大地时,樟树展开了绿色的双臂,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当赤日炎炎时,樟树披着一身绿装,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当秋风乍起时,樟树穿上绿色盛装傲然挺立,还是那么——蓬蓬勃勃;

当寒风凛冽时,樟树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依然是那么——蓬蓬勃勃。

B.——无论( )还是( ),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⑤小结:正是因为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宋庆龄同志才不肯搬家,还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批注、交流中,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等词句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通过关联词语“无论……总是……”引导学生想象樟树一年四季所经受的磨难,但它却依然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的特点,感悟宋庆龄舍不得樟树的原因。

(3)品读樟树的内在美: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4)比较写法:课文、同样写樟树,作者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四节:内容:外在美,是正面描写;

——第五节:内容:内在美,是侧面烘托:课文开头还写了别的树木——指名读相关句子。

交流:石榴树招虫有什么特点?

——虫子种类多:同一棵树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虫子繁衍快: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5)总结两段:这是两棵(蓬蓬勃勃、有拒虫香气且能永久保持 )的樟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樟树时采用了不同的写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此外,再把樟树不招虫的特点是别的树木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感悟写法

1.宋庆龄舍不得的仅仅是这两棵樟树吗?樟树和宋庆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浏览阅读宋庆龄的材料,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在小组里开展讨论。

2.交流:宋庆龄:

(1)充满活力——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永葆青春和旺盛的战斗力,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

(2)一身正气——在危难之际,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不相反动势力妥协,保 持坚定不移的信念。

3.补充介绍“宋庆龄樟树奖”

宋庆龄是20世纪的伟大女性。为了纪念和发扬宋庆龄女士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伟大精神,表彰在妇女儿童事业领域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使宋庆龄女士毕生关怀和从事的妇女儿童事业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福利会于1985年6月创设宋庆龄樟树奖。

樟树,是宋庆龄女士生前最喜爱的树木。它郁郁葱葱,幽香沁脾,質地坚硬,品格高洁。因此,以宋庆龄女士名字和樟树命名,旨在弘扬以她为代表的妇女儿童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缔造未来的崇高精神。

4.感悟写法:以树喻人(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宋庆龄的精神品质。通过人物品质和樟树精神的比较,认识到宋庆龄和樟树的相似之处,也因此了解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什么是借物喻人。

四、品读课文,拓展写话

1.正是因为宋庆龄同志一身正气,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里充满生命活力,为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在她逝世后的三十多年里,许许多多的人怀着——引读课文最后一节。

2.角色采访:看到这么多人在樟树前留影,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

3.学生进入角色,以“站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写话练习。

4.交流。

5.教师小结:树如其人,见树思人,借物抒情——人们深深怀念宋庆龄同志。作家茹志鹃用这样一篇清新的文字让我们体验了美好的阅读享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采访和写话,学生在这两棵樟树身上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了主题,深化了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妇女儿童宋庆龄樟树
合力织就 妇女儿童 权益保护网
对收买方量刑偏低,买卖能否同罪?判决书背后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心连心手拉手爱心公益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相信香樟树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