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月,中华情

2017-10-14漆光昊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9期
关键词:后羿白驹过隙团圆

漆光昊

月亮、月光、月色……,“月”只是一个名词,在外国人的眼中,它也许是一个天体,一个星球,但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心中,月不仅是神秘的,还是“活”的、多情的。古往今来,无数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一年中秋,独自站在庭院中,举头凝望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和优美诗篇不禁涌上心来。

中秋节这一习俗是由一个神话而来的。相传西王母给后羿长生不老之药,谁吃了就可以成为神仙。嫦娥趁后羿出去打猎偷吃了灵药,身子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后羿伤心不已,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就制作月形的馅饼,盼望嫦娥归来。嫦娥本想过神仙的生活,可到了月宫,一个人寒冷孤寂,虽然长生不老,却饱受相思之苦,反不如在人间快乐。遂以自己悲苦的身世告诫人们团圆的快乐,离别的悲苦。固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后世过中秋,祈福家人团圆。

“月”象征着团圆,人们也盼望团圆,但“人有悲欢离合”,盼团圆又无法团圆,自然望月怀人,通过“月”表达思念之情。思乡的游子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情结;异地情人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苦苦相思。深闺红烛,心系塞外,妻念夫,儿思父,战乱离别苦,所谓“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兵荒马乱知之际,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子儿女,而她们想必也在遥望长安罢,正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相思月中,我最钟爱的是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出了所有远在他乡之士的心声。

月亮高悬于夜空,像宇宙的眼睛关注着茫茫众生。人生无常而宇宙永恒。遥望那一轮孤月引发了古人对宇宙和时间的思考。明月永远悬挂在夜空中,孤零零的,不知在等待着谁。年复一年的等待,铸成了传世的永恒。在仰望夜空时常引发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但见明月皆如此。”人生如白驹过隙,在茫茫宇宙中微乎其微“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不如“行乐须及春”不想那么复杂,只求将自己的生命度过得充实快乐,所谓“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有时 “月”也是不顺利时寄托心情的景物。如《月下独酌》那豪迈而略带孤寂的感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无奈,尽在一句对“月”的描写中流露。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茫茫宇宙,人生只如一瞬。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的痛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万事只求心安理得,何苦为了那些得不到的东西而烦恼呢?

在中华文化漫漫长河中,总能找到“月”的身影,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举杯对月,明月故乡。在中华文化中,月是诗意的化身,她神秘、清高、孤寂,有时也温柔、妩媚、清纯。举头望月,胸中涌起各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头万绪,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停歇,这也许就是“月”的神奇与魅力吧!

讓我们在穿越古今时空的月光的照耀下,充实地度过自己的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羿白驹过隙团圆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流年絮语
后羿射日
盼团圆等
反问俗语
团圆的日子
1月,新的一年
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