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承哲学道法第一人

2017-10-14何东兴

生活文摘 2017年3期
关键词:宝鸡老子

一、老子与尹喜结缘传道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晔列传》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其道,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太史公惜墨如金,洋洋洒洒80多个字,记载了一位哲学伟人在一个特殊历史年代发表伟大哲学巨著的来龙去脉。从2500多年前的那一刻起,华夏大地关于《道德(上下)篇》问世的历史传说情节大同,版本各异,故事精彩纷呈,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抱朴子·神仙传》曰:“老子西出关,关令尹喜候气,知真人将有西游者,遇老子,强令之著书,耳不得已,为著道德二经,谓之《老子书》也。有老子庙……渭水又东过陈仓(今宝鸡)西。”

无独有偶,清代乾隆五十年邓梦琴版《宝鸡县志》人物卷中记载:“周,尹喜为散关令,老子将西出关以昇昆仑,喜占風气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老子有客徐甲,少赁于老子约日雇百钱,计欠甲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游行,速索偿不可得,乃债人作辞诣关令,以言老子。而为(徐甲)作辞者,亦不知甲已随老子二百余年矣,唯计甲所应得值之多,许以女嫁甲,甲见女美,尤善随通辞于尹喜,(喜)得辞大惊乃见老子。老子问甲曰:“汝久应死,吾昔赁汝为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大元清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日汝何言吾,吾语汝到‘安息国固当以黄金计直还汝,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元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具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复能使甲生,乃为甲叩头请命,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元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谴之而去。并执弟子之礼,具以长生之事授喜,喜又请教诚老子,语之五千言,喜过而书之,名曰:《道德经》焉。尹喜行其道以得仙(神仙传)”。《宝鸡县志》记载了一段美丽传奇的历史故事。至于老子为何欠徐甲巨债?徐跟随老子二百多年?此人乃白骨所化等等究竟是真是假,我们没必要去深究。最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子与尹喜基本上是同一历史年代的人。那么,尹喜究竟何许人也,何德何能,能让圣贤老子为之留下毕生的思想精华呢?

史料记载:“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关尹,今甘肃天水人,生卒时间不详。他自幼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素(《太公素书》)、易(《周易》之书),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官至周代大夫。周敬王(公元前519年即位)二十三(公元前496)年天下将乱,(喜)辞去大夫官职,转任函谷关令,遇老子,得授《道德经》” 。因为尹喜好学敏思,颇有建树,老子“知喜命应得道”,故将平生道法尽数传于他。尹喜谨遵老子嘱咐,大彻大悟,著有《关尹子(九篇)》,被道教尊为《文始真经》历代传颂。

据推算,先哲老子的生卒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71年~471年)之间。至圣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八月二十七日,卒于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岁。从孔子拜见老子之后的敬仰之情,可知老子年长于孔子是肯定的。尹喜的年龄应该与孔子接近,比老子小得多一点,故此三人皆为同时代的至尊圣人。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漂亮女孩。民间也有另一种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尹喜见紫气东来,以卜算之数提前预料有圣人至,便派人洒扫道路四十里,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两人在此一住许多年,而后老子便传下一部震古烁今的神著《道德经》,名虽为道德,但说的却是芸芸众生,万千宇宙,玄妙科学,无一不涉,其诡异神奇,令后人叹为观止。尹喜得了《道德经》,传之天下,自我修行过后,便如老子那般飞升而去,得道成仙,被道教尊为文始真人,留下一段千古传颂的神奇佳话,成就了其在中国道家史上的历史地位。

二、“紫气东来”的传说

自古以来,“紫气东来”与“老子出关”紧密相扣,如老子不出关,焉有紫气东来之说。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东晋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记载:“老子将西入关,关令尹喜,好道之士,睹真人当西,乃要之途也。”笔者认同“老子出关”的历史,对“紫气东来”这个美丽传说发表三点不同看法。

其一,紫气东来是对老子身份的一种特殊渲染。因为老子不同于一般的圣人,连孔子都说他是“人中之龙”啊!他肯定是一位脚踩祥云、头顶紫气、点石成金、呼风唤雨、鹤发童颜、飘若神仙的大贵神奇之人。

其二,紫气东来是老子在当时社会的一种人气指数。想想看,老子在周代是一位德高望重、举足轻重的官场大人物,独自骑青牛一直向西而行。一路上肯定与好多骑马赶路的商客和公差之人擦肩而过,这些人当中肯定有认识老子的人。今天有人走到函谷关说老子西行,走到洛阳了,明天有人说老子到了三门峡,后天有人说老子快到灵宝了。尹喜得到关于老子的人气消息一天天临近函谷关。所以,由此判断“紫气东来”,有圣人过来。

其三,紫气东来为老子出关西去“莫知其所终”以及后来的“化胡成仙云游西域” 留下非常玄妙的伏笔,增加了老子在后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尧舜大禹、成汤后稷、文王武王、周公姜尚等每一位伟大历史人物,都有其神奇故事和美妙传说。紫气东来中的人物老子和尹喜,地点在“出关”,核心是《道德上、下篇》,演绎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故事。

三、函谷关与大散关之辩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渭水》记载:“(渭水)又东经上邽(今天水)城南……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流……盖李耳西入,往经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渭水东入散关。”可见,老子经伯阳谷入陇的故事,《水经注》中早有记载。endprint

太史公在《史记》中只是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没有说是函谷关,还是大散关,反正是“至(到)关”了。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指出:“渭水东入散关”,此散关肯定是指大散关。自古关中的古关有四处,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东有潼(函谷)关、西为散关。唯东西二关另有说法,东关为函谷关、西关为陇关。西周至战国时期,函谷关重于潼关,散关险于陇关,故而此西关乃指散关也。

无独有偶,雍正十一年韩镛版《凤翔县志》记述了“老子过关”的故事,只是情节与前略有不同。说的是周无极元年,老子将要过关,关令尹喜敕门吏:“若有老叟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不得放其过关。”一日,果有老者过关,门吏急忙报告尹喜,尹喜高兴的大叫:“好啊,‘道要来了,我要见圣人了!”于是带上印绶、以弟子礼迎接老子。老子给他传授了《道德经》五千言,并留密旨三十六章。临别时老子叮咛尹喜:“你修行千日后,到成都青羊寺找我”。尹喜将密旨整理后称之为《西升经》。

故事至此告一段落。然而不论地方县志如何记载,民间野史如何传说,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散关由汉唐的京畿之地、关中门户,随着宋元之后的国都东迁而日渐衰弱,老子所出之关可能被地处中原西大门的函谷关所替代。从地利位置看,紫气东来的函谷关与秦州伯阳山之散关二者相距甚远,若是二者指的同一地点,毕竟难于自圆其说。

明代陈继儒《偃曝谈馀》和《宝鸡县志》都有关于关令尹喜故宅的记载,无疑印证了老子西游的故事发生在宝鸡益门镇的散关,秦岭天台山现有老子洞存焉。《宝鸡县志》记载:“尹喜故宅在县西南十五里益门镇太和山,又通仙观。”旧壁题有一首诗:“通仙仙观依南山,疑有仙人驾鹤还。不见真仙丹穴冷,空余灵观白云间。”宋人程大昌在《雍录》“关中”一节中,在“散关”一词后加注“周尹喜尝为令”六个字。足见从郦道元到程大昌等历代地理学家公认尹喜与老子的结缘地在散关而并非函谷关。

太史公《史记》关于老子的记载,更让函谷关之说苍白无力。《史记》记载老子西出关之后“莫知其所终” 《道藏》中也多有老子出西关赴西域化胡的故事。假如此“西关”指函谷关,则老子出关则是进入秦岭北侧的关中腹地,并在楼观台讲经,留下许多洞天福地供后人膜拜。既然一切事情发生在关中,就不可能出现后来“莫知其所终”的故事结局。

紫气东来是一个渗透着传统文化理念的神话故事传说,其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年代,指向了一种说法,那就是西出散关毋庸置疑、无可辩驳。这个问题,宝鸡文化学者杨宝祥先生在《紫气东来在散关》一文中有详尽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四、老子、尹喜在宝鸡的历史遗存

孔子因为有弟子“七十二贤”,众人合而著就《论语》经典,成就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至尊位置,固有“半部《论语》制天下”之说;老子因与大贤尹喜结缘,传承《道德上、下篇》,彰显了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神圣地位。尹喜为弘扬中国道法第一人,其名垂青史,功不可没,与日月同辉。

尹喜的著作《关尹子(九篇)》闪烁着高超的思想智慧,也体现了他效法老子道法自然,敬畏自然的哲学思想。他对生命的敬畏在于:“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对时间的尊重在于:“人之一呼一吸,日(光)行四十万里,化可谓速矣,惟圣人不存不变。”对道的精辟阐述在于:“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他的这些道法思想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观点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关尹子(九篇)》道教尊称为《文始真经》,鉴于尹喜在弘扬道法方面的卓著贡献,被中国道教尊为无上真人,玉清上相,位居天府四相之一。元顺帝至元三(1266)年加封(尹喜)文始尹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

宝鸡天台山二峰伯阳山有老君洞历史古迹,尹喜是东周时期的有识之士,宝鸡市渭滨区益门古镇有尹喜故居和墓地史迹遗存。《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关于尹喜记载:“周康王时尹喜为大夫,后为东宫宾友,结草为楼,仰观乾象。一日,觀见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乃求出为函谷关令。遇老子,迎为师,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历三十五章及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喜欣争持诵,奉行道成” 。

宝鸡是老子西行出关的重要节点,前有伯阳山“风透玄关”,现存关令尹喜之墓焉,大量的史迹遗存,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探究价值。笔者认为对于老子文化的研究,既要尊重现实的史实,又要不断挖掘新的历史发现,考证肯定传经布道第一人——尹喜在宝鸡的文化足迹。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考察、实证、挖掘这些历史古迹,必将解开宝鸡是老子文化的重要落脚点,以此链接老子西行四川、甘肃、临洮、新疆和田等传经布道的圣心之路,与全国各地老子文化研究机构达成共识,为古丝绸之路增添更加厚重的史料支撑,为宝鸡乃至全国的优秀传统经典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何东兴(1958-)男,陕西岐山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周易文化研究所所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宝鸡老子
漫画
宝鸡发布城市新形象整体建构与传播行动方案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Part of CET4
Women’s Self—esteem and Mother’s love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Suicide
漫画
智者老子
秦腔里的宝鸡人最大的特色是“没有特色
千年打造的DNA
寻找老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