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应立马退市A股市场不是“闲企”收容站
2017-10-14熊锦秋
熊锦秋
一旦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也即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那么就将强制退市,而无需经过“退市警示”和“暂停上市”环节;由此就可避免一些上市公司在A股苟延残喘,或者剩个空壳在市场长生不老、待价而沽现象
8月7日,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华多利集团公告称,港交所已决定暂停公司股份买卖并将公司列入除牌程式第一阶段,原因是公司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港交所除牌制度或可给A股市场带来一些启示或借鉴。
港交所在函件中称,华多利集团存在着严重的持续经营问题。二手车业务和放债业务是华多利集团的原主营业务,但在2016年,这两项业务的营业总收入仅为490万港元,营业收入不足以支付集团的费用及开支。资产方面,截至2016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仅为约5660万港元,存货及贷款应收利息金额分别约为530万港元及1310万港元,这些资产没有产生足够的收入和盈利,以确保公司有一个可行和持续的业务。
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第13.24条规定,发行人须有足够的业务运作或拥有相当价值的有形资产或无形資产(就无形资产而言,发行人须证明其潜在价值),其证券才得以继续在本交易所上市;否则就将除牌。不符合第13.24条规定的情况包括,一是上市公司出现财政困难,以致严重损害发行人继续经营业务的能力,或导致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停止运作;二是发行人的负债额高于其资产值,也就是净资产为负。
是否属于“财政困难”,这需港交所进行主观判断,但若上市公司部分或全部业务停止运作,入不敷出,基本可将其归为此类。A股市场与此类似的退市指标,是“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也基本停滞,也相当于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
看似A股市场此类退市指标更为量化和精确、更利于参照执行,但正因为列出明确指标、且这个指标明显偏低,上市公司在规避退市红线就更加心里有数。现实中,有些上市公司一年营业收入就勉强在1000万元以上,人为操作痕迹明显、其目的就是规避退市。
对A股的一个启示或借鉴,就是对上市公司同样可设立“足够的业务运作”退市标准,至于什么情形不满足“足够的业务运作”,也可借鉴港交所规定的上述两种情形,即“净资产为负”以及“财政困难”。而对“财政困难”无须列出明确判定指标,以免上市公司照葫芦画瓢、有意规避,应由交易所人员来进行主观判断。比如经营业务部分或全部暂停,上市公司入不敷出等,都可归为此类,通过赋予交易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来防止上市公司有意规避红线行为。如果实在要列出判定指标,不妨规定“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不得低于5000万元”,低于这个指标,上市公司就属于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
当然,港交所规定的“足够的业务运作”方面的除牌程序,笔者也不敢恭维,其程序也较为拖沓。有关程序按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停牌后首6个月,发行人必须按第13.24A条的规定,定期就有关发展发出公告;第二阶段,港交所致函发行人,使其注意它持续未能符合第13.24条的规定,并要求发行人于其后的6个月内呈交复牌建议……
华多利集团并非第一次步入除牌程序,早在2008年12月港交所就将其列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但之后华多利集团多次上交复牌建议,终于在2012年6月11日恢复股票买卖。华多利集团在复牌第一年(即2012年)实现了净利润3879.1万港元,之后每年亏损都超千万港元。
与港交所“足够的业务运作”除牌规则相对应,A股市场的净资产以及营业收入方面的退市程序也是异常拖沓。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依然如此,则暂停上市;第三年依然如此,则将终止上市。也即A股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或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方才退出市场。
笔者认为,A股退市程序也应尽量简化。比如一旦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也即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那么就将强制退市,而无需经过“退市警示”和“暂停上市”环节;由此就可避免一些上市公司在A股苟延残喘,或者剩个空壳在市场长生不老、待价而沽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