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

2017-10-14裴瑾玮董宝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枕骨选穴三针

裴瑾玮,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沈阳 110032)

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

裴瑾玮,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沈阳 110032)

目的 观察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针灸科门诊42例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选取同样例数作为对照组,只针刺鼻三针穴。观察、比较2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6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比单纯针刺鼻三针更有效。

过敏性鼻炎;针灸疗法;鼻三针;枕骨下项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ing the Nose Three Needle and the pain point of the inferior nuchal line of the occipital bone on acute allergic rhinitis.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ho visited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he Nose Three Needle and the pain point of the inferior nuchal line of the occipital bone,the same case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selected as acupuncture the Nose Three Needl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9%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69%.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ing the Nose Three Needle and the pain point of the inferior nuchal line of the occipital bo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nly acupuncturing the Nose Three Needle on allergic rhinitis of acute stage.

Keyworlds: allergic rhinitis; acupuncture; Nose Three Needle; the inferior nuchal line of the occipital bone

过敏性鼻炎(AR)又称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其以鼻塞、流涕、喷嚏、鼻痒、鼻黏膜发白等为主要症状,伴有目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其对患者的反应能力、记忆力、睡眠质量、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过敏性鼻炎还可诱发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黏膜炎症性疾病。在2002年全国哮喘病会议上提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气道的同一种病”,两者只是程度轻重有别而已。中医认为其致病因素可分内外二因,其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劳欲、久病等伤及脏腑所致的脏腑功能虚损;其外因为外感风邪异气所致[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气环境和生态的恶化、生物物种、饮食结构等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过敏性鼻炎将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并且有从季节性向常年性发展的趋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达23% ~25%,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3]。笔者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临床中应用针刺鼻三针穴及枕骨下项线痛点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任何中西医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6~62岁,平均(34.9±5.7)岁。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平均(35.5±5.5)岁。2组在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1)临床症状:鼻塞、鼻痒、鼻痛、喷嚏、流清水样涕等症状出现2项及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 1 h 以上,同时可伴有目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2)体征:常见鼻黏膜发白,鼻腔水样分泌物;酌情可行鼻内镜或鼻窦CT等辅助检查;3)皮肤点刺试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 min后观测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判定结果时对照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说明书。注意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 d以上进行;4)血清特异性lgE检测:可作为过敏性鼻炎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lgE检测结果相符,方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2)年龄10~70岁;3)发病期在症状加重期或急性发作期;4)无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窦炎、过敏性咽喉炎、鼻息肉、鼻出血、嗅觉障碍等相关并发症出现者;5)能够正确地描述本人意愿,且留有有效联系方式并愿意配合随访者。排除:不符合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及血压过高或患有其他颈项脑部疾病,针刺枕骨下项线有危险者等。

1.4 治疗方法 嘱患者注意采用戴口罩等方法隔离花粉、尘土等可能引发疾病的过敏原。

1.4.1 观察组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穴: 鼻三针即印堂穴、迎香穴(双)、鼻通穴(双)。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针刺局部穴位。

针刺迎香穴,朝鼻根方向平刺1.0寸左右,局部感觉酸胀感明显,患者有流泪感或者泪出;印堂穴,朝鼻根方向平刺 0.5 ~0.8寸左右,使酸胀的感觉扩散至鼻尖;鼻通穴,针尖朝鼻根方向平刺0.3~0.5寸左右,每次留针30 min,针刺10次休息1 d,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2~4个疗程。

同时针刺枕骨下项线痛点。在解剖学上,自枕外隆凸向外侧延伸的线条样结构称为上项线,自上项线向枕骨大孔侧(在上项线和枕骨大孔之间的中间线处),可以见到与上项线基本平行的横行的线条样结构,为下项线。选点在下项线处,患者俯卧位,面部朝下,枕骨下项线部选取有明确压痛、酸胀感的阿是穴4~10个。操作: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斜刺或平刺局部痛点,留针30 min/次。

1.4.2 对照组 仅针刺鼻三针穴,方法同治疗组。

1.5 疗效观察

1.5.1 疗效标准[5]显效 :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嗅觉恢复,鼻黏膜红润正常;有效: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嗅觉有所恢复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反而有加重的迹象。

1.5.2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6]0分:症状全无;1分:1 次连续喷嚏 3~5次,流涕≤4 次,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间断鼻痒;2分:喷嚏 6~10次,流涕 5~9次,交互性或间歇性鼻塞,鼻痒伴蚁行感但可以忍受;3分:喷嚏≥11 次,流涕≥10 次,鼻塞严重几乎全天用口呼吸,鼻痒伴蚁行感难以忍受。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42)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n=42) 例

2.3 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lgE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lgE比较(x± s ,n=42) IU/mL

3 讨论

笔者选择枕骨下项线的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是结合了针刺病位选穴的4个原则:即按经络循行选穴、经筋理论选穴、神经分布区选穴、肌肉起止点选穴[7-12]。

3.1 按经络循行选穴 枕骨下项线通过的经络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足太阳经为一身之藩篱,有顾护卫表、抵御外邪之用,若受到外邪侵袭,可引发鼻部气血失和,发为鼻鼽。而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上巅,循额,至鼻柱。”督脉主一身之阳,调理督脉有振奋一身之阳气之功,疏风解表散寒,温煦头面部,可疏通鼻部气血,治疗鼻部病证。此外,足太阳络脉失和也可直接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灵枢·经脉》云:“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实则鼻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可见足太阳络脉之虚可引起鼻鼽的发生。由此可见选阳经的穴位来治疗本病取“益气固本”之意[13]。

3.2 按经筋理论选穴 鼻部疾病与经筋也有密切的关系,《灵枢·经筋》云:“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枕骨下项线以及脊柱神经与内脏植物神经因其特殊的解剖联系而在功能上相互影响。因神经的分支穿行在经筋之间,其支配相应的经筋与脏腑,一旦经筋张弛失度,即可引发局部组织结构失衡,导致相应器官与脏器发生疾病。

3.3 按照神经分布区选穴 有医家[14]认为可以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鼻黏膜上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有关 。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分泌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等多种神经肽,而鼻神经肽具有强烈的致血管扩张以及促炎作用。从解剖生理学角度分析,植物神经可支配鼻部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而其中的交感神经则来自颈内动脉上的交感神经丛及岩深神经。颈上交感神经节及其周围的神经受压迫或损伤后导致所支配器官和区域的血管挛缩,从而加重了局部的循环障碍[15]。针刺枕骨下项线痛点可以使枕骨下的神经得到恢复或放松,同时支配鼻部的血管也会得到舒张,鼻腔内鼻黏膜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得到恢复,有效降低患者鼻神经肽的分泌水平,抑制组织胺的形成和释放,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和降低鼻腔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从而解除诸如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3.4 按肌肉起止点选穴 颈部是全身气血与头面部交接的通道,将枕骨下项线痛点作为治疗点,是因为其周围附着诸多重要的肌肉,与肌肉相关的组织如韧带、神经、血管等以及相关的循环系统均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有影响[16],过敏性鼻炎是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在鼻部的表现。附着于枕骨下的小肌群有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均在颅底的深层,头部的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屈运动都与这些肌肉的功能密切相关。长期不良姿势或长时间保持同一个体位,均易造成枕骨下小肌群的急、慢性肌筋膜炎[17]。当颈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拉伤或颈部其他肌肉出现劳损时,这些枕下肌易出现较严重的肌筋膜痛。所以枕下小肌群的扳机点是造成头面五官疾病的最常见原因。绝大多数枕骨下项线痛点需要医者做仔细的触诊检查方可得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少数需要配合实验室或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单纯使用鼻三针可以起到一定的振奋阳气、宣通鼻窍的作用,加上枕骨下项痛点可以更好的起到沟通全身和头面部气血,把全身气血调动至病所,起到全身调节的作用。但在枕骨下项线这个部位进行针刺治疗,务必考虑到与之相邻的重要组织结构,如椎动脉及深层的解剖结构,防止伤及这些结构产生不良的后果。

[1]黄圣文.过敏性鼻炎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2]孔维佳.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24(23): 1098-1104.

[3]DELGADO J, DÁVILA I D, DOMÍNGUEZORTEGA J,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allergy is influenced by the causative allergen[J].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2013, 23(5): 309-314.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 2010, 38(6): 67-68.

[5]吴丹, 李瑞玉.过敏性鼻炎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 16(3): 165-166.

[6]陈玄.鼻敏片,清热止嚏汤对寒,热证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Th1/Th2失衡相关因子的影响[D].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

[7]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8]锡琳, 韩德民, 吕晓飞, 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44(12): 982-985.

[9]曲良, 张扬.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1): 207-210.

[10]司慧芳, 姜爱萍, 王兵.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现状评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21(2): 125-129.

[11]刘彩梅.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渊76例[J].现代中医药,2009, 29(6): 51.

[12]董宝强, 张小卿, 黄凤云, 等.论针灸治疗的选穴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3): 304-305.

[13]梁超, 王静芝, 姜涛.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 Meta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6): 43.

[14]毛树文.微针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 2015, 34(7): 524-525.

[15]朱才兴, 焦伟国, 王娜, 等.手法治疗单纯枕下项线附着肌痉挛型头痛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14(4): 378-379.

[16]顾之燕.变态性鼻炎的新概念——系统性炎症反应的鼻部表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12):955-956.

[17]李义凯.枕下痛 [J].颈腰痛杂志, 2010, 31(4): 243-248.

Effects of acupuncturing the Nose Three Needle and the pain point of the inferior nuchal line of the occipital bone on acute stage of allergic rhinitis

PEI Jinwei, DONG Baoqiang*
(Schoo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China)

R245.3

A

2095-6258(2017)05-0768-03

2016-10-25)

10.13463/j.cnki.cczyy.2017.05.027

辽宁省第二批次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资助(2013226012)。

裴瑾玮(1990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推拿机理与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董宝强,男,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8004018680,电子信箱-826065585@qq.com

猜你喜欢

枕骨选穴三针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刺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后路枕骨髁螺钉技术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枕骨大孔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所有人,都是一个人(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