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与“贯通”结合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设计
2017-10-14董大奎
王 鹏,董大奎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融通”与“贯通”结合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设计
王 鹏,董大奎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对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要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遵循国家职业标准分层化的理念,以双证融通课程为核心,按照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塑造的要求,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贯通”有机结合,科学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这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丰富和扩大职业教育重大改革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贯通;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标准
Abstract:To combin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needs to innovate the course system reform thinking,follow the concept of hierarchical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with the core of two certificates integration course,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mand of knowledge learning,ability cultivation and qualities shaping,it connects the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certificate with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and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s the integrated course system.This is significant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needed by society and enrich and enlarge the reform achiev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connection;curriculum system;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自2010年开始,上海市开始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这项改革是上海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受到政府、学生、家长、试点学校等各方的重视和积极反响。笔者曾撰文总结了此项改革的特点。[1]目前已形成年招生超过5000人的规模,影响力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由笔者领衔的上海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取得了重要的成果[2],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两年来,经批准共有24所高职院校、34个专业点进行了改革试点。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笔者所在的团队积极探索将“双证融通”植入到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中,以创新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旨在实现“融通”与“贯通”的有机结合。这对于丰富和扩大职业教育重大改革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贯通”与“融通”的内涵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中高职衔接)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3]由此可见,课程衔接是“贯通”的核心问题。改革实践也表明: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支持外,一个科学合理、一体化设计的课程体系是中高职教育贯通成功的关键。据此,有必要按照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塑造要求,把中职教育相关专业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行重新设计、有效整合,形成职业能力培养脉络鲜明、清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4]
高职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看似简单,实质上,受到体制的制约——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分属两个部门管理,从上至下皆是如此。因此,在高职教育领域尚未见到由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共同协调推动的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同时,作为上海职业教育的重大创新改革举措,“双证融通”是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内涵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间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和培训过程、专业教学考核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融合,而不是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简单对应。
“双证融通”改革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改革,原本这两种各自独立的改革能否结合起来呢?这是改革向纵深推进时自然提出的课题。实践探索表明,实现“融通”与“贯通”的有机结合,既有其必要,也是可行的。如要在中高职教育贯通中引入“双证融通”的要求,必须构建以“双证融通课程”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是“融通”与“贯通”有机结合的必要前提,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有效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
要实现“双证融通”与“中高职贯通”的有机结合,其关键是实现课程体系的融合,前提是在把握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
“双证融通”是通过合理设置“双证融通课程”,实现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标准、培训过程和技能鉴定的融通。这种模式强调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标准和目标岗位要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属于横向贯通。中高职贯通则是通过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推动中职校与高职校间的师资、设备、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贯通培养、分段实施、协调发展。这种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逐步深化,强调技术技能水平依据职业标准分层递进,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纵向贯通。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横向贯通还是纵向贯通,都要求在内容上与一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密切联系、紧密对接,因此,有必要探索两者在国家职业标准框架下的有机结合。为此,笔者引入原劳动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组提出的“职业标准体系层次化”的设想。
该设想认为:每一具体职业、工种和岗位,需要一定数量的职业特定技能,它们总量最大、适用范围也最狭窄。每一行业又存在一定数量共同适用的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数量上比职业特定技能少得多,但适用范围涵盖整个行业。更大范围又存在一些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即核心技能。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刘永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跨行业的职业技能概念,指的是不同行业共同需要的职业技能。[5]这样,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就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构成。
与此对应,学生完成或适应职业活动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可分为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以职业特定技能为依托存在。从而可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着眼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构建分层次一体化设计的职业能力框架,并据此设计课程体系框架。
三、“融通”与“贯通”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按分层次职业能力框架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视野,使我们能够全方位地思考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以分层化的职业能力目标引导知识体系,围绕“职业性”和“高等性”的融合,以多元整合的课程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6]课程分类及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分类及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
全部课程由公共课与专业课两大类组成。
公共课包括公共文化课和通识教育课,除承担显性化的理论基础功能外,还可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促进隐形化的核心能力提升的效果。可围绕数学应用、交流表达、革新创新、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外语应用、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要素,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并可与职业素养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大赛等进行有机结合。
专业课被整合为职业平台课、职业方向课、职业拓展课。职业平台课是为构建行业通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职业方向课则对应于岗位职业特定能力,要求通过学习能够适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职业拓展课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类:横向拓展对应营销、客服、质量管理等便于在行业间迁移的跨行业职业能力;纵向拓展课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深化、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上述体系框架,把握学生身心特征及学习特点,遵循人才成长与培养规律,职业能力培养按照由低级、中级到高级,技术技能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编排内容。
1.打牢理论基础,体现高教属性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完善和高职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公共文化课程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同时公共文化课程又是促进数字、语言和信息技术运用等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因此,为避免高职教育中职化、职业教育培训化,需要开设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学业基础,内容逐步深化的文化理论课程。并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夯实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2.重视通识教育,提高全面素质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围绕艺术欣赏与审美、科学精神与体验、生态环境与人文关怀等方面展开,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正确的审美观念、初步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环境和生活的关注意识等。通识课程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体现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通过此类课程的熏陶,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更有变技术为艺术,提升就业“附加值”和技能“保鲜期”的作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时可考虑与校园文化、学校办学特色有机结合。
3.突出专业课程,确保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平台课与职业方向课等专业课程是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职业平台课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设定基本必修课程;依据“双证融通课程”衔接需要设立必要课程;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确定特色课程。职业方向课与相关职业的职业标准直接对应,核心是“双证融通课程”。课程开发应依据相关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并结合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既要覆盖高级技能的核心内容,还要包括初、中级技能的基本内容。可充分发挥五年贯通一体化培养的优势,把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世界技能大赛等理念融入进课程中,实现技术技能的梯度递进。
4.开设拓展课程,发展学生专长
设置纵向拓展课程的目的是深化专业学习,突出专业方向,凸显综合化、实战性的特色;横向拓展课程则是拓宽学习领域,促进就业创业。可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学程),并用课程地图的形式可视化地表现出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7],使学生方便地根据职业规划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专长学习。学工部门、专业教研室分别提供职业倾向测评和选修课程辅导。
四、“双证融通课程”开发
“双证融通课程”是职业方向类核心课,更是“融通”与“贯通”有机结合的关键节点,对构建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有必要对这类课程的开发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1.规范课程开发流程
确立规范、清晰的开发流程是课程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对于改革试点课程更是如此。在笔者参与执笔的《上海市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指南》中,对课程开发流程和要求作了详细规定。“双证融通课程”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双证融通课程”开发流程
由图2可见,通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对课程开发过程进行分别规范。培养方案规定融通的职业资格证书,各门融通课程的类别、名称、基本内容,统驭和指导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等则分别从学习、教学、考核等方面对设计理念、基本内容、格式要求等做出规范,同时明确了课程开发主体和文件评审要求。
2.兼顾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面向职业生涯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设计“双证融通课程”的基本依据。职业能力培养依靠以职业活动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方法保证,即按照“目标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过程提取→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内容选取”的过程进行。职业素养的影响比其它因素更深远,过程更复杂,可通过素养教育寓教于乐、素养考核结合教学项目的方式进行。在每节融通课程上课之初先分享5分钟职业素养小故事,用案例、视频、微课等形态呈现。根据课程项目设置考核指标和频率,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且必须达到70分以上该门课程方为合格。
3.提升教学团队综合能力素质
任何教学改革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作为保障。对“双证融通课程”的师资要求在试点文件中明确:承担“双证融通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型要求,具有三年及以上的高职教育教学经历,拥有与“双证融通”证书一致的高级(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可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双证融通课程”中技术技能培养模块的兼职教师。[2]并要求把课程团队情况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中列出,技能鉴定专家对“双证融通课程”的开发提供具体指导。除关注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还需特别注意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基本技能及操作规范等,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4.注意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的基础和落脚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以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要求主要采用任务引领的模式开展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任务引领教学的一般设计规范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协调实训操作与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教学与综合素养培养的关系,强化对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专业兴趣的培养与考核。将授课、演示、操作等整个过程设置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将操作性强的内容放在实训室采用一体化方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和要求参照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编制的《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进行。[8]
[1]沈怡,董大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贯通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7):28-3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DB/OL].[2017-05-25].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511/418232015004.php,2015-12-14
[3]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8.
[4]董大奎,李卫芬,涂明.中、高职贯通方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0(2):41-43.
[5]刘永澎.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什么样[J].职业,2003(10):40-42.
[6]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引导下的高职课程体系重组[J].教育与职业,2008(30):22-25.
[7]董文娜,巩建闽.课程地图是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56-64.
[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DB/OL].[2017-05-25].http://www.chin ajob.gov.cn/Weekly/content/2012-04/26/content_708273htm.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 辉]
Curriculum Design for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ion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Integration"and"Connection"
WANG Peng,DONG Da-kui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1800,China)
G712
A
1009—7600(2017) 08—0052—04
2017-07-12
2014年上海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高职重点课题研究项目(14-049);2014年上海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双证融通项目(14-037)
王鹏(1977—),男,安徽萧县人,副教授,硕士;董大奎(1950—),男,浙江绍兴人,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