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粮食作物生产回顾和展望
2017-10-14文/张宇
文/张 宇
市 场
辽宁省粮食作物生产回顾和展望
文/张 宇
在大家的印象中,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殊不知,辽宁省的农业在我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为2 100万吨,是继2013年历史第二丰收年。但辽宁农业却面临着各个作物发展不平均、玉米供需矛盾突出、优势作物面积无法发挥的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回顾历史数据分析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而对辽宁粮食市场做出展望。
表1 2008~2015年辽宁省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
表2 2008~2015年辽宁省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万吨
1 玉米
从2008年起,东北地区的玉米收储进入临储时代,玉米的收益逐年增加,以年均增长率3.2%的速度增长,2015年面积是2008年面积1.28倍。玉米抢占一些旱田作物的面积,同时由于种植玉米对土地的要求较低,许多坡地、开荒地被用来种植玉米。水稻受到劳动强度的影响,不少农户将水田改成旱田,但有稻谷有最低收购价,农户的收益也较高,水稻的面积虽有波动但是没有本质的影响。
由于连年实施临储制度,玉米产量逐年增加。但是2015年的产量仅为2008年的1.18倍。主要原因是有一些非玉米优势区域的土地也加入到种植玉米的种植队伍中。所以总产量略有下降。
我们都知道,玉米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加工饲料和玉米籽粒的深加工。但是由于玉米价格逐年上涨,导致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的成本逐年提高,致使企业开工率较低。同时,国际市场的玉米远远比国内的玉米价格低,导致国内玉米出口无望。
随着2016年的到来,国家取消了东北地区的临储制度,改为有市场定价,实行价补分离的政策,同时在非优势玉米种植区域调减玉米的种植面积。这就使玉米完全融入市场,彻底的成为了商品,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玉米的价格。还有就是引导农户种植大豆等长期依靠进口或供小于求的品种。
就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来说,2016年辽宁省玉米调减了200万亩,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引导农民种植大豆、花生、饲用玉米和鲜食玉米等。对于2017年,通过金农热线对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查,70%以上的农民还想种植玉米,理由是玉米种植相对劳动强度小,而且玉米的收储、流通环节较为完善,卖粮相对容易;剩下30%的农户准备改种大豆、花生等作物或因地制宜搞些中草药、食用菌和小浆果的种植等。未来国家会进一步调减玉米的面积,是玉米达到供略大于需或国内外价格趋于平衡,使将来的玉米库存逐渐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2 水稻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所以国家对水稻的重视程度极高。在辽宁省,水稻的面积相对2008年的面积,2015年的面积下降17%,但是产量只下降了7%。辽宁省在水稻的科研上属于全国领先水平,先后研究出了不少粳稻优质品种。同时,由于水稻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出现,为水稻集约化种植探索出了新路。而且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面积比较大,人力是无法完成各种农事操作的,所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和收割、植保机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水稻种植的效率。
2017年水稻的最低收购价也有所下调,粳稻的最低收购价由每斤1.55元下调至1.50元,这就意味国家有意深入的挖掘水稻的价格形成机制,即便是最低保护价也要由市场来决定。目前有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不太适应种植水稻的地区,由于目前水稻的收益较高,种植模式变成旱改水,没水就打井取水种植水稻,俗称“井灌稻”。这种种植模式的改变无疑是饮鸩止渴。这样的结果会加剧环境的负担和承载能力,这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精神背道而驰。未来几年,水稻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面积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但是随着优质稻米的种植需要的增加,产量会有所下降,由于是口粮,产量下降的幅度实在可控的幅度。
3 花生
花生在辽宁省的地位虽不比玉米、水稻,但也是极具有影响力的作物。呈几何时,辽宁省的花生以小粒花生最为著名,而且没有黄曲霉素的污染,从而享誉国内外。但是花生的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011年的37.7万公顷,2015年下降到27.8万公顷,基本相当于2008年的面积。但是产量下降幅很大,2015年的产量仅相当于2008年的一半左右。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品种严重退化。目前我省主推的品种还是上世纪70年代研发的一个品种,而且连年种植,自发留种,私自繁种,照成品种退化严重;再者生产条件比较差。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玉米受到临储政策的影响,水稻受到最低保护价的影响,收益均较花生的收益高。所以花生长期处于“后补队员”的角色——实在不能种植水稻和玉米,农民才会想到花生。这些土地大多是地力瘠薄,漏水漏肥的沙土地,同时抗旱能力较差,而且没有灌溉能力。一旦出现干旱对产量有严重影响。第三是栽培水平较低。由于受到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加之中国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管理水平比较差,进而影响了花生的产量。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花生应该借着玉米调减面积的契机,以消费为生产的动力,形成以消费促生产的新模式。延长花生类食品的产业链,进而推动优质花生和花生订单农业的发展。同时,从上述的影响花生面积和产量的因素下手,最终推动我省花生产业的发展。
4 大豆
相对减产的作物有玉米、大豆和花生。大豆的播种面积连年下降,2008年播种面积为18.1万公顷,2015年的播种面积为10.7万公顷,仅是2008年面积的0.59倍。产量的下降速度快于面积下降的速度,2015年的产量是2008年的产量的0.49倍。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民收益较差。国内大豆消费总体是依靠进口,所以定价权不在国内,致使国内大豆整体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由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生产能力较强,机械化程度较高,所以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一直较低。从而导致国内豆农的人财物投入下降,最终使大豆产量下降;第二,大豆不能重茬种植,重茬种植会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但是由于玉米的大面积种植,玉米除草剂对大豆有危害,致使可供大豆倒茬的地越来越少,要想种大豆就只能重茬,这是大豆产量下降的第二条原因;第三,大豆的科研受到关注较少,大豆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加之大豆可以自交留种,农户对这样做的后果认识不足,这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原因。
2017年国家调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改为由市场化定价加补贴的机制,这种补贴模式透露出国家将更加鼓励种植大豆,要在非优势区域将减少籽粒玉米的种植。从短期来看,大豆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不可逆转,所以我们要在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和优质大豆上做文章。在品种上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发展新的技术手段,从而在大豆品质育种方面有新的突破。再者就是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使大豆种植提高到规模化、产业化的层次;第三点是利用价格导向,在大豆主产区扶持那些种植优质大豆的农民。从而使国产大豆在某一方面打破进口大豆的优势,进而使国产大豆突出重围。
5 高粱
从表2可以看出,近十年相对增产的是高粱和水稻。2008年高粱种植面积为7.27万公顷,2015年减少至5.32万公顷,2015年高粱的种植面积是2008年的0.73倍。但是在高粱的总产量方面,2015年高粱的产量却是2008年0.94倍,这就说明2015年高粱的产量水平要明显高于2008年,也就是虽然高粱面积缩减但是单产却增加了。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粱育种水平的提高,良种在生产上的使用;二是高粱本身就是耐旱耐涝耐瘠薄的作物,受到环境影响比较小,所以产量水平比较高。2014年辽宁省全省旱情严重,比较2014年与2015年的总产量可以知道,玉米约减产2成,而高粱产量基本没有变化。预计未来的高粱作为辽宁省粮食生产的一股力量,承担着省内丘陵干旱地区的粮食生产的重任,面积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6 小麦
辽宁省春小麦最近几年的单产没什么变化,基本上随着面积的减小,产量也成比例的减小。未来几年国家会加大引导东北地区加大春小麦的种植,特别是专用小麦的种植。由于春小麦在辽宁省7月初即可开镰收获,后茬种什么作物是春小麦面积扩大的一个制约因素。所以这个就需要我们农技推广人员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也需要国家对种植春小麦制定出相关的扶持政策。
未来的5年至10年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达到调结构,促发展的目的。我省要借助农业大发展的时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张宇,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专业博士,辽宁12316金农热线市场分析与预警工作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