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C2M看蔬菜订制

2017-10-14郭建男

新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蔬菜环节

文/郭建男

从C2M看蔬菜订制

文/郭建男

新技术、新科技、新模式会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近几年,国家多次提出“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全新概念,这也让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市场需求在改变,同样推动着产业模式的改变。

产业适应生活发展脚步,各个行业都在追求着高效率、低成本的快餐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层渗透,优秀的电商平台应运而生,B2B、B2C、C2C等电商模式也随之衍生,其实从客观上来看,这些模式都没有很好的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消耗,以往每一个传统行业领域都在遵循着属于它的商业运作模式,只为扮好自己的角色。殊不知,当有了大数据、智能标签,生产基地与消费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供需一体化时,也就消除了库存积压的烦恼,这就是所说的“C2M”模式。

C2M就是短路经济,简单来说就是预约购买,按需生产,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从理论来讲,C2M商业模式互惠于双方,商家多利润、减库存,买家少花钱、购良品,恰恰迎合了现代消费者追求个性、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实际上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生产周期过长。厂家接到预售订单后生产时间通常需要15~30天,季节性产品如服装,从订单到送到消费者手中,产品可能已经失去了使用的意义,相比于B2C灵活性商业模式的“次日达”或“一周达”,C2M已不可匹及。其次分散与集中的博弈。消费者的订单,需要积累一定的订单数统一制造。订单量不大的情况下,对于厂家来说,为了保证产品按时供货,不得不开机生产,生产成本其实已经大大增加。最后导致“廉价”产品并不廉价。

C2M商业模式比较于B2C等成熟性电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商业规则,但模式的解决方案正随着体系完善趋于流程化,不可否认C2M确实有效降低了企业转型的投入成本及技术门槛,正因为这样才会涌现出众多企业纷纷加入C2M模式的行列,希望能尽早赶上这趟早班车。

企业固然这样,农业也正从传统耕田劳作走向冷链物流、生鲜配送等,无论是坐以待毙或是自主转型,都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农业模式之路已经越走越窄了,是时候该考虑一下自主转型的可能性了。

安全、品质、需求,这三个关键字越来越受人重视,蔬菜的私人订制也是顺应潮流,符合现代人对生活高品质的需求。蔬菜订制是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到消费中的一个环节过程,同C2M一样,蔬菜直接送到餐桌前,减少了很多流通环节,消费者能吃到既“便宜”又健康的蔬菜,农民也不必经过批发市场或超市物流配送而减少利润。在国外,家庭生鲜有70%是靠订购配送的。国内的生鲜配送起步较晚,但对于有选择困难症、腿脚不便、没有时间买菜的市民,以及一些具有较好经济条件、对食品安全追求较高的市民来说,“菜宅送”还是很有市场,应该说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但为何蔬菜订制叫好不叫座呢? 消费者担心花了高价是不是就能吃到正宗的有机或绿色蔬菜。此外,冷链保鲜技术不成熟,蔬菜损耗率高,则是对生产基地很大的考验。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成熟物流链条,也是农产品配送面临的普遍难题。

表1 C2M和蔬菜订制模式优缺点对比

综合所述,从表1不难看出,C2M和蔬菜订制都存着缺点,而且基本是大同小异。两种商业模式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想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使收售双方都能有利益可图。但为什么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反而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呢?一个完整的工业链条,需要多种工艺来配合完成,减少其中一个阶段,另一个环节可能就要承受双倍的压力。C2M和蔬菜订制其实也一样,企业要想减少成本的输出,就要完善自己的流程体系,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来完善缺失的环节,有利必有弊,权衡利弊,盈亏基本持衡。

目前的C2M和蔬菜订制,放眼市场,能够做出成绩的很少,消费者都认可这种模式,但实施起来确实很难,消费者只是拍手叫好,而生产商却是满目萧条。近两年,国家政策从“互联网+”到供给侧改革,都是力图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激发传统行业的活力,调整供给结构,拉动内需,为农业发展寻求新动力。无论是企业转行还是农业转型,都需要考虑自身发展条件,如何转型?适不适合转型?这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蔬菜环节
商业模式画布
奇怪的蔬菜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蔬菜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最喜欢的蔬菜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蔬菜也“疯狂”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