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手机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2017-10-14

新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行骗骗术骗子

使用手机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很多农民朋友的手机也从老式的黑白屏跨越到了智能彩屏。智能手机的使用确实给农民朋友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信息获取、技术查询都变得高效便捷,但同时,智能手机也成为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的媒介。基于手机及网络的骗术层出不穷,也给使用者造成了很多麻烦和困扰。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识别这些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骗术案例集合】

1.扫扫就泄密——“二维码”骗局

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近年来“二维码”成为了流行骗术。有骗子在公众场合拿着二维码求群众帮忙扫码的;也有在微信群里发布二维码让群友帮忙扫描;有的是采取二维码“套牌伪装”,如伪造交管部门的“违法停车告知单”,让车主扫描上面的二维码“交罚款”以此骗取钱财等,还有在最近流行的共享单车二维码上覆盖骗子二维码等。据了解,有的二维码是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其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密码等隐私信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泄露;有的则是伪装付款二维码造成直接的钱财损失。

2.钱货恐两空——“网络”陷阱

现今,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虚假购物、虚假兼职等骗术层出不穷。通过微信、网络等购买商品的人要小心,发布虚假销售信息,收钱后就不知所踪、无法联系的骗子大有人在,很多人是收了钱就拉黑顾客,而轻信骗子的代价就是货款两空。还有很多骗子通过QQ、微信、网络等发兼职信息,有人上钩后,骗子就以交入职费、保证金等各种借口要求事主多次交费。

3.骗你没商量——“伪基站”短信诈骗

“建设银行信用积分兑换”“手机退还话费”“某节目抽中了幸运观众,赠送某某礼品”……相信不少人都收到过类似的诈骗短信,甚至有的行骗短信十分简单明了“XX款直接打到我某行账号上”。有些短信中还会附有链接,有的直接放上银行卡号,不过无论是什么,打开链接,汇了款,必然就是钱被骗走的结局。

4.温柔里下套——“伪装熟人”行骗

还有骗子伪装成熟人行骗,比如下载与好友一样的微信头像冒充好友索要钱财,还有的好友不在当地的,盗取好友的账号或者改换账号,谎称外地钱包丢了需要钱救急等。更有骗子在掌握了一些人的详细信息后,以出车祸、嫖娼、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各种理由给当事人的亲戚朋友同事打电话,要求通过银行汇款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由于是熟人,很多人对这种骗术往往缺乏警惕,特别是一些老人,对于这种情况丝毫没有怀疑。

【法律惩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通过网络、电话等进行钱财骗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根据“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诈骗解释》)的规定,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性质和特点,《意见》进一步统一了数额标准和数额幅度底线标准:电信网络诈骗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应当分别认定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

【给您提醒】

骗子固然可恨,但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骗子的骗术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与我们安全意识不强,个人信息外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登陆网络要多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切勿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1.严守信息流失途径

不能确认环境安全或者信任,不随便扫描二维码,不随便参加扫码、注册、抽奖等活动;不在微信朋友圈或其他社交网站上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信息,如晒照片、晒信息等,关键的信息可以打码发布;不随便连接免费Wi-Fi,以防不法分子盗取信息;不正规的场合不随意参加调查,填写个人资料;用过的手机、电脑若想要转卖回收应该先彻底清除数据后再进行;快递接收后,快递盒子上的快递单信息要去掉再丢弃;手机上的GPS不用的时候适当关闭,以防一些病毒App的定位。

2.保持冷静增强沟通

时刻保持警惕,接到诈骗短信、电话及网络信息的时候,不要马上回应,要多渠道进行确认。比如冒充熟人行骗的,可以先通过电话或者其他人联系到本人,确定之后再进行操作;对于一些冒充银行的短信或者电话,可以拨打相关的客服电话进行咨询确认再作处理。只要大家提高警惕,总会找到漏洞,从而识破骗局,避免财产损失。

猜你喜欢

行骗骗术骗子
骗子?
谨防借“新冠疫苗”行骗
动物骗术大曝光
替身儿子善意“行骗”
警惕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行骗的不法行为
骗子鸟
传销常用六大骗术
行鸟的骗术
揭秘骗术,决不上当
诚实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