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沟村:农耕黄土文化的活化石

2017-10-14撰文田钧伊摄影董卫娟部分

中华民居 2017年4期
关键词:正房窑洞院落

撰文田钧伊 摄影董卫娟(部分)

后沟村:农耕黄土文化的活化石

撰文田钧伊 摄影董卫娟(部分)

后沟村民居

有句话叫『地上文物看山西』。后沟村就是典型的古村。它朴实无华,却保存着大量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土穴窑洞和雕刻精美的庙宇,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农耕遗产采样地,被冯骥才先生称作『农耕黄土文化的化石』。

悠悠古村 吉祥之地

后沟村坐落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是一个散发着浓郁黄土高原风情的古村落。村庄的起源目前无实证可考,只在一块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的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村里沟、坡、垣、滩纵横交错,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有数十米。依山而建的民居和寺庙高低错落地散布在村庄内。

在祖先埋首耕种土地的远年,汉族村落的选址自然要遵循风水堪舆的轨迹,后沟村亦不例外。它背倚从太行山分出的要罗山脉,东面和西面是被俗称为“黄龙”与“黑龙”的两道黄土梁。龙门河从要罗山脉的腹地缓缓流出,一路下行,流过村庄之后,汇入潇河。“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青山、绿水的走势在蜿蜒虬曲中已然形成了典型的“二龙戏珠”格局。

由于地处偏僻,后沟村在时代的浪潮中,没有被过多改变。凭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朴的农耕文明、纯正的自然文化,2003年,后沟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唯一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采样地。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中国人在居住上追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对后沟村来说,一左一右两座土山围拢上来,形似围抱。身居其中,自会觉得稳妥安全。』

窑洞智慧 民居『哲学』

门楼

窑上窑

后沟村人的生活离不开窑洞,那里充满着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那记忆从石头、砖头蔓延到木头,让窑洞的每一寸肌理都趋向斑驳与花白,都散发出朴拙而淳厚的气息。

这里的窑洞大多依山而建,也有的在平地上垒筑而成。其中,有三合院、四合院,也有窑上窑、院中院。这些宅院在厚重的黄土地文化和千百年形成的信仰的熏染下,形成自己的一套“哲学”。

在后沟村,三合院的门楼一般开在院落南面的正中间,四合院则多开在院落的东南角。这些门楼雕梁画栋、古朴大气。翘角的飞檐划出挑逗天空的轨迹,仿佛神佛制作的发条在拨弄着旧日的时光。

步入门楼,迎面不到1米处便是宅院的第二道门—仪门。仪门嵌在高大的照壁中间,一般很少开启。人们日常出入都是从照壁两侧绕行,并且讲究左入右出。

绕过照壁,里面就是主院落。院落里砖石漫地,四壁挺立着烧制考究的灰色青砖,一看便知年代久远。

和北京的四合院相似,后沟村的院落布局也有着严格的规制。北面的房屋是正房,南面的是下房,东西两侧是厢房。有的院子里还建有灶房、耳房以及马房等。

正房坐北朝南,一般高度高于两侧的厢房,显示其在整个院落中的主导地位。正房的窑洞间数必为单数,一般为五间或七间。和很多四合院不同的是,正房最中间的一间窑洞的外墙不开门窗,而是在外墙上设置神龛,供奉天地神。窑洞内部,有的两间相通,有的三间相通。

在有的院落里,正房盖成上下两层。为了便利采光,有的上层窑洞的顶部会开一个极大的天窗。阳光从屋顶透窗而入,在窑洞里洒下一片光辉。

东西两侧的厢房目测似乎是同一高度,但实则东高西低。后沟村人笃信“不怕青龙万丈高,只怕白虎来抬头”的偈语。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若是西厢房高,则意味着白虎抬头,会为家里带来不幸,故而东厢房必定要高于西厢房。

院落里连通上下的台阶,在数目上也有规定。当地人恪守“死绝财旺”的俗谚。一级台阶对应一个字眼,即“一”对应“死”,“二”对应“绝”,“三”对应“财”,“四”对应“旺”,因此村里很少见到一级或两级台阶。

明走暗泄 精妙排水

后沟村位于黄土高原,山体极易被雨水侵蚀,但自建村至今,这个古老的村庄从未出现水患。整个村庄空气清新,环境清幽,不见污水。这要归功于村里的一整套自上而下、贯穿全村的排水系统。

在后沟村,石砌的暗渠被深埋地下,自村庄的高处顺山势而下,串联起每家每户。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一套排水系统。下雨天,雨水沿着外高内低的屋顶流入院中,然后顺着倾斜的地面汇集到低洼处的排水口里,汇入暗渠。为了防止雨水对窑洞的侵蚀,窑洞的墙基和周边都会铺上青砖或石板。不仅是雨水,家中的生活污水也会顺着排水口流出。它和雨水一起,流向村庄的西南和东南处,最终流入龙门河。

除了暗渠之外,随着地势起伏,后沟村里还布满了明渠。这些明渠可以有效缓解暗渠的排水压力,保证村庄的安全。

遇山洪不塌方,逢小雨不泥泞。这套古老的排水系统几乎可以媲美现代专业的村庄水利工程。它数百年来守护着后沟村的安宁,惠泽着后沟村的子子孙孙。

排水口

一半土地 一半神明

位于正房墙上的天地龛

后沟先民的寄托,一半留给了土地,另一半给了神明。和中国很多古老的村庄一样,后沟村里几乎家家都供奉着神明。

神明被供奉在神龛里,而神龛一般都位于家里显要的位置。那里是孩子们玩耍的禁地。在一些重要的节庆或日子里,村里的老人们会带领后辈一起叩拜神明,以期得到护佑。

天地龛位于正房居中的位置,用于供奉天地神。村里的老人介绍,天神指的是天帝,地神指的是后土。天地龛的外缘呈拱形,里面雕刻成当地的民居样式,正中间供奉着天地神。龛内布满了菊花、牡丹、梅花、蝙蝠、松鹤等精美的砖雕图案。村民家中如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一定要在天地龛前完成仪式,仿佛为天地神见证后才被真正认可。

院里的照壁上亦有神龛。这里供奉的是土地神,被当地人称为土地龛。土地龛没有统一的样式,有的砌成比较简洁的方形,有的则精雕细琢。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古老的宅院,神龛越讲究,雕刻得越精美。

除了天地龛、土地龛外,房顶上的脊首、镇宅兽以及屋檐下的吉星龛、镇宅符,都是后沟村人家中的“守护神明”。它们无声存在,却散发着隐隐的力量,给予后沟村人心灵上的慰藉和引导。

『众神』云集 庙宇堂皇

后沟村不大,却“众神”云集,集佛教、道教、儒家建筑于一地,有观音堂、玉皇殿、玄武庙、文昌庙、魁星楼等十几处保存完好的庙宇。

观音堂坐落在后沟村南部,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庙宇,有20间房屋,村里的老人叫它“南庙”。它坐南朝北,南北长33米,东西长13.5米,由山门、钟鼓二楼、东西厢房、耳殿以及南大殿构成,属于典型的明清风格的砖木式寺庙。主殿南大殿面阔五间,里供奉着观音、财神等。房檐与柱子咬合处的横梁上,依稀可见往日漆画的痕迹。横梁下有精美的龙凤木雕。在龙凤木雕间隙处,挂有10幅木版漆画。这些漆画上的钩金龙纹极为少见,为明清两代的佳作。

玉皇殿坐西朝东,东西宽6.7米,南北长15.3米,与观音庙隔河相望,在西、北、南方向各有一间神殿。南面的殿内供奉着天、地、水三官,称为三官庙;北面的一间是三霄庙,供奉着赵公明的三位妹妹;西面的正殿里供奉着玉皇大帝。殿墙正上方的一个宽窄60厘米的龛位就是玉皇大帝的龛位。殿内的南北墙上有着模糊的壁画。依稀可看出画的是玉皇大帝的信使—报马。

古戏台

玄天宫又叫真武庙、玄武庙,位于后沟村北的高阜处,是村中最高的古建筑。它坐北向南,和观音堂相对,又与村南山冈上的魁星楼遥相呼应,为北方正神安天玄武大帝的供奉宫阙。

戏台在我国古代是酬神娱人的场所。后沟村也有一座古戏台,位于玉皇殿的对面。这是一座前棚后殿的砖木建筑,吊柱暗悬,檐角平缓,耳墙朴实,古朴大气。特别是其上的砖雕、石雕、木雕俱精,卷棚顶弧线流畅,在乡村戏台中难得一见。

在岁月流逝中,后沟村越发厚重。那起伏的山丘,那层层叠叠的窑洞,那斑驳的门扉,那光亮的石板路,那静默的石碾……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和美好。如今的后沟村已然变作了守候历史河流的侍者,吟诵着久远的歌谣,远望着对岸的你我。

猜你喜欢

正房窑洞院落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八一作品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昆明“一颗印”
陕北窑洞民居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院落里的黄昏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