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心热血沃新花
——记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王世杰

2017-10-14李胜基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学

◎文/本刊记者 李胜基

丹心热血沃新花
——记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王世杰

◎文/本刊记者 李胜基

又临一年丰收季,又到一年教师节。教师节不仅仅要赞美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讴歌这个灿烂的、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平凡而伟大的老师,总会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挥洒激情;他们勤耕三尺讲台,用生命熔铸崇高。如今,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良好风尚,名校长、名教师更是层出不穷。本文主人公王世杰便是其中之一。

——题记

成果和荣誉

■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项目12项,代表性研究成果——“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在我国首次投产并在各大油田推广应用,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石油工业领域的空白。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12项,两次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讲的《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两门课程均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所带领的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贡献突出,被评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团队”。

■成为上万学子尊敬喜爱的恩师,2016年荣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荣获“辽宁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世杰出生在辽南一个景色优美的小山村,本来平静的童年生活却因一颗雷管在手中爆炸而瞬间改写。伤愈后,他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成了残疾人!长大后还能拉小提琴、还能开飞机吗?”梦碎、伤痛、哭泣,童年就此充满了阴霾。就在对命运和前途迷茫无助之际,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为王世杰的人生指明了方向。于是,他秉灯苦读,如愿考入县重点高中,继而考入沈阳机电学院。“我能改变命运,走上求知求学、科技报国之路,党的恩情没齿难忘!”王世杰感言。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就要教书育人;走进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就要引领创新。”王世杰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大学教师,在科教兴国中责任重大。

从教近三十载,王世杰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无论科研和行政工作多么繁重,都没有脱离过基础教学讲台,出色地完成了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表现出了优秀的职业道德。他长期坚持研究型教学,坚持教学法研究,坚持双语授课,把科学研究中积累的思想方法巧妙地融入“授业传道”中,使教学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受到各级教学质量检查组高度赞誉,更是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广泛拥戴。“王老师的课,我们爱听。不枯燥,内容丰富,上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在实际教学中,王世杰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深耕讲坛,还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克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王教授不仅自己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还带出了一支‘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这的确令人敬佩!”一位青年教师评价道。

“教书是‘授业’,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但这远远不够,还要‘传道’育人,传人间正道、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王世杰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

几年前,王世杰偶然获悉,一名新生因受多方面影响,思想偏颇。了解到详细情况后,王世杰主动接近他,“先倾听学生的理解,再阐释我对科学和社会的认知。可能碍于我是老师,当时他没有反驳我,但显然并不认同我的观点。第二次形同上次,于是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终于,他渐渐开始反驳我,我知道这意味着我们的关系拉近了。就这样,我们之后的每一次接触都仿佛是一场辩论与博弈。一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找到我,坚定地说:‘我彻底明白并相信您所说的了!我会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将来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这件事让我内心喜悦:一是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前途一片大好;二是我切实履行了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在党组织关怀和培养下,王世杰从一名普通的教师逐渐走上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先后担任了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可他并不喜爱“领导办公桌”,不为“挖墙脚者”的高薪聘用所诱惑,始终秉承“学问做在车间里,论文写在产品上”的科研理念,心无旁骛地工作在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坚持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试验,常常因为要攻克一个难题,带领团队不分节假日地埋头苦干。付出终有收获,王世杰带领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研成果要取得,人才队伍更要建设好!”王世杰特别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创造发明思维和科技竞争技艺,始终坚持“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并给自己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普通教师能争取到的荣誉和科研项目,自己从不申请。”不仅如此,王世杰还竭尽全力为青年人才规划方向、选团队、创造试验条件,促使他们在科研业务上快速进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有效疏导他们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现在,学院里的青年博士既把我当成‘带头老师’,又把我当成‘贴心兄长’”。

近几年来,通过大胆改革与创新,学院引进的30余名博士都快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为学院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青年教师、党员吕晓仁博士,在王世杰的帮助指导下,到学校工作仅5年时间,就获得了省、市多项荣誉,获发明专利5项,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著作2部,目前已经成为一名很有实力的学科带头人。

惜时如金勤奋耕耘

正是因为教育事业关乎国家未来,多年来,王世杰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在学科与专业发展上大胆改革、超前规划,努力做到尽职尽责、严谨务实,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智慧造就的。”30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使王世杰深深体会和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误人子弟,时刻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和团队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每天在讲台、实验室工作12个小时以上,晚上10点到家,不只是他自己,就连家人都习惯了。而这个习惯或说是工作劲头,不论逢年过节,还是寒暑假,王世杰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了,风雨无阻。

“人们都羡慕老师有寒暑假,您怎么利用这段休息时间?”在假期里采访,记者的问题倒也自然。可王世杰的回答却令记者大跌眼镜:“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寒暑假,即使春节也就休息一两天。因为假期里琐事少,干扰因素就少,有宝贵的安静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取得成果固然开心自豪,还有更多的课题项目需要我们抓紧时间去攻克,必须惜时如金、勤奋工作……”

2015年,王世杰患病住进了医院,就在做手术前半个小时,他还在向同事详细叮嘱下一步工作;住院期间,他多次在病房里与同事研究探讨学院发展事宜……其实,同事们都不想与他在病床前谈工作,便岔开工作话题,纷纷劝他:“别这么拼命,身体重要!”可王世杰不以为然,转弯抹角又绕回到工作上来。“搞好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有紧迫感、拼命精神和危机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我,责无旁贷!”王世杰这样告诉记者。

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世杰时刻牢记党的恩情,也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用满腔的爱去浇灌学生成长进步的沃土,用毕生所学去推进国家科技的发展进步,用全部精力去实现一名党员教师的‘中国梦’,这就是我要做的,也是一定要做好的!”王世杰如是说。

本栏编辑/程晓松 邮箱/ksdx@sina.com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