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寻找不同的平衡点
2017-10-13易丹
易丹
慢综艺并不是一个新的节目类型,只是综艺节目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新的制作理念。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近两年,作家木心作词的歌曲《从前慢》借春晚舞台火遍大街小巷,柔软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击中了无数人的心灵痛点。当上班族深感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活得越来越浮躁的时候,也开始反思,生活有没有另外一种选择和可能性。
如今,瞄准了这一需求,综艺节目也在“慢”上做起文章来。综艺圈还为大量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总结出一个新名词:慢综艺。
“我觉得快综艺和慢综艺都是一个大综艺的形态,慢综艺并不是一个新的节目类型,只是综艺节目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新的制作理念。”知名电视人夏青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由“好看”到“有味”
从《快乐女声》《奔跑吧兄弟》等游戏竞技类综艺节目,到《花儿与少年》《一年级》《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观察类真人秀,过去,观众在休憩时间追求劲爆、刺激,喜欢观看热闹的竞技类节目,现在,安静地观察类真人秀则成为新的潮流。
夏青认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可以定位为慢综艺,这类节目相对快综艺来说“更有回味的空间”。将一群合适的明星放置到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旅行、学做菜、做农夫、修房子、开客栈……呈现出相对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能吸引观众的关注。
以明星经营体验节目《中餐厅》为例,节目看点是赵薇等五个明星如何在海外经营餐厅推广中华美食,于2017年7月开播,截至发稿时已连续九期收视率夺冠,创造了慢综艺首屈一指的收视与口碑。
夏青认为,《中餐厅》里赵薇和黄晓明之间的友情呈现,以及节目中的菜品呈现,让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在看老友互怼回味自己的老友相处之道的同时,还有实用的做菜方法可以学习。
“很多观众觉得这些做菜方法有用,就冲这点也会接着追看节目,因为节目不仅有趣,还有用。”夏青说。
如果说快综艺的精髓在于“好看”,慢综艺的精髓则在于“有味”。由于制作理念和观众期待点都不同,慢综艺不再主打紧张晋级的游戏规则,而是通过节目本身的情怀与人文内涵打动人心,相比之下更有精神鸡汤般的治愈效果。
《中餐厅》导演王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快综艺是快节奏社会的初期产物,可以筛选出节目最精彩的部分让观众目不暇接。慢综艺则是快节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走累了,总要停下来静静心。”
夏青向本刊记者解释道,当时下生活节奏紧张到一定状态的时候,观众以休闲放松为观看目的,即使是好作品,过度的戏剧感、紧张感也会造成心理压力,令观众疲惫。
《亲爱的·客栈》剧照
“节目中人物之间的矛盾过于突出的时候,观众的抗拒心理就开始呈现出来,轻则给差评,重则放弃收看。”夏青认为,慢综艺实际上是在“找一个平衡点”,“我们要了解观众需要什么,了解观众的心态之后再引领观众,让观众在节目中找到舒适感。这个时候,一个节目就形成了它的风格。”
然而,当各大卫视纷纷发力,慢综艺强势扎堆之时,只有极少数能成为爆款,更多的只是噱头。
相似的类型,不同的内核
国内综艺节目长久以来都饱受“抄袭海外节目”这类声音的指责。有网友甚至在论坛上展开热烈讨论:“为什么大部分火起来的综艺节目都是抄袭来的?难道就没有中国原创的综艺节目吗?”
网友们列举: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抄袭自美国的《美国偶像》;央视《交换空间》抄袭自美国的《魔屋》和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东方卫视的《魔法天裁》抄袭自美国的《决战伸展台》……
几乎所有爆款快综艺,都能让网友们追本溯源找到海外蓝本,井喷式增长的慢综艺同样难逃怪圈。比如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翻开豆瓣评论,不难发现给出差评的首要原因都是该节目形式和整体创意涉嫌抄袭韩国节目《三时三餐》。
《向往的生活》导演王征宇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到现在为止,《三时三餐》我只看过第一季第一集,因为不敢看,怕会陷入到他们编剧思路当中……《三时三餐》更多表达的是人与食物的关系,我們还是希望更多去讲述中国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
取材于生活的慢综艺,即便屡陷抄袭舆论风波,依然在强势崛起。根据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这五大卫视新出炉的节目单,即将播出的新题材综艺节目被生活类慢综艺占据半壁江山。
在媒体研究者尤亦春看来,“快慢综艺”的变迁符合周而复始的发展变化规律,这种综艺制作理念变化的本质,是受众文化鉴赏力的波动、改变和进步。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节目真的很“魔性”,不敢相信自己看一群明星做饭、拾柴、聊天居然能追几个月。
“因为真实。人们看多了节目如何作秀,所以没想到在节目里还能看到这样平凡普通的日常。而这些琐碎日常,竟然还有趣。”王恬说,“看上去像白开水一般,但谁的生活不是这样呢?聊天、做饭,这是每天人们都在经历的事情,最普通平凡的日常,所以在节目里,人们不止看了明星,还看了自己。”
王恬认为,在慢综艺里,观众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认同感——想看看一样的日子别人能过成什么样,在琐碎日常中,找一种熟悉感。
传统综艺已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逼迫电视制作者在新的领域挑战。
全球化时代,不管中国还是海外电视制作人,都在寻找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容。
夏青表示,电视节目的类型是基本恒定的,但是内核却是每个制作人赋予的,同样的节目类型,不同的出发点会带来不同的内核,呈现出来的节目就会是完全不同的面貌:“当观众和评论者认真审视节目内核的时候,也许大家会重新界定借鉴、抄袭之说。”
经得起市场考验才是精品
各大电视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个现象:经济发展更好的中心城市,收看慢综艺的人数更多,并且呈现出极大的观看忠诚度,这其实也说明了现代精英群体对于“慢美学”的渴求。
2017年下半年,湖南卫视的《亲爱的客栈》、江苏卫视的《三个院子》、浙江卫视的《漂亮的房子》,以及东方卫视的《青春旅社》四档民宿类节目将扎堆而上。
“慢综艺扎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恰巧说明我们可能抓住了一个创作风口。”王恬说:“如同共享经济是人们生活以及资本的选择,慢综艺扎推,也必然是电视观众和市场的选择结果,优秀的电视节目创作人必须保持这种市场敏锐感。”
同时,王恬也清醒地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任何一次潮流中,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往往只能容下前2位,而且往往是第一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视和制高点的口碑。这意味着,对于电视创作人来说,创意、执行的准入门槛更高了。
“慢综艺扎堆对观众来说是好事,选择更多了。只是对于同业制作方来说压力也更大了,会被逼着不断去创新去做得更精良。”夏青说。
慢综艺没有紧张刺激的游戏规则、节目形式简单、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吸引眼球,主要通过节目的人情味儿打动观众,策划难度本就很高。加上观众审美的日渐提升、版权的限制等问题,当同质化节目越来越多的时候,会倒逼制作团队给过于浓郁的鸡汤加新的鲜料。
至于加料之后效果如何,观众认可不认可,却还需观察。
慢综艺的制作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相对来说,以“快”为理念的综艺节目已经发展成熟,想要与之抗衡,慢综艺首先要提升原创能力,进行更新升级,丰富节目模式,从而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避免“昙花一现”。
夏青认为,任何产品,都要经过市场检验:“东西好自然而然会有一窝蜂跟上来的人,但是能留下来的精品一定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产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