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鹅健康养殖模式
2017-10-13赵英光
四川白鹅健康养殖模式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水禽生产在家禽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近年来增长速度超过了养鸡生产。四川白鹅作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对象,其健康养殖不仅仅能促进遗传资源的保护,还能保证四川白鹅产业的健康发展。四川白鹅的主产区位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重庆和四川两地,为使其适应外界环境更好的生长,本文拟从场地饲养环境、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使用、动物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四川白鹅的健康养殖模式。
一、鹅场的选择
鹅场选择地势高、平坦、有树木等庇荫处;有良好水源,水源以深层地下水较为理想,排水要方便,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和环境的保护,有优质草场方便放牧,交通方便,以保证饲料及场内物资运输的畅通。但与主要交通干线距离最好在100 0米以上,以防止疫病的传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远离居民生活区、厂矿企业、旅游景点和医院等场所,保证场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二、种鹅的选择
1.雏鹅的选择
从2~3龄的母鹅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鹅中,选择适时出壳,体质健壮,绒毛光洁且长短稀密适度,体重大小均匀,腹部柔软无钉脐,绒毛、喙、胫的颜色都符合品种特征的健雏作种雏。一般选择早春孵出的雏鹅,这时孵出的雏鹅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生活力强,开产早,生产性能好。
2.育成种鹅的选择
在70~80日龄的育成鹅中,把符合品种要求、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的个体留作后备种鹅。
3.后备种鹅的选择
在12 0日龄至开产前的后备种鹅中,将各部位器官发育良好而匀称、体质健壮、骨骼结实、反应灵敏、活泼好动、品种特征明显的个体留作种用,把羽色异常、偏头、垂翅、翻翅、歪尾、瘸腿、体重轻、衰弱等有缺陷的个体及时淘汰。
4.开产前种鹅的选择
(1)母鹅选留标准。在18 0日龄后选留体躯各部位发育匀称,体形不粗大,头大小适中,眼睛明亮有神,颈细、中等长,体躯长而圆,前躯较浅窄,后躯宽而深,两脚健壮且距离较宽,羽毛光洁紧密贴身,尾腹宽阔,尾平直的母鹅。
(2)公鹅选留标准。体型大,体质健壮,身躯各部位发育匀称,肥瘦适中,头大脸宽,眼睛灵敏有神,喙长、钝且闭合有力,叫声洪亮,颈长、粗且略弯曲,体躯呈长方形,前躯宽阔,背宽而长,腹部平整,腿长短适中,强壮有力,两脚距离较宽。若是有肉瘤的品种,肉瘤必须发育良好而突出,呈现雄性特征。除此之外,还必须检查阴茎发育情况,最好还要检查精液品质。
三、鹅的饲养及管理
1.营养水平调整
在种鹅开产前,合理补充营养,除增加谷物类、饼类饲料外,补加适量的砂砾和贝壳。精料补饲是否合适可以通过检查鹅的粪便来判断,如果鹅粪粗大而松散,轻拨就能分成几段,表明鹅饲料中精青料比例适当;如果鹅粪细小而坚实,则说明鹅饲料中精饲料多、青饲料少,要酌情进行调整。开产时,应将临产母鹅与未产母鹅分开饲养,临产母鹅羽毛紧凑有光泽,尾羽平直。肛门平整,周围有个呈菊花状的羽毛圈。行动迟缓,腹部饱满松软而有弹性,耻骨间距离宽。采食量增加,喜食无机盐饲料。母鹅进入产蛋期后,应提高其饲料质量。配制饲料应充分考虑母鹅产蛋所需的营养,尽可能按饲养标准配制。在产蛋高峰期,饲料中添加 0.1%蛋氨酸可以提高种鹅产蛋率。饲料喂量每只每天补充精料15 0~20 0克,分3次饲喂。
2.适时适地放牧
在圈养的情况下,一般青料的饲喂量都不够,必须适时适地放牧。在补充青料的同时,让鹅充分活动,保证其体质健康。放牧选择春、秋季最宜,放牧时尽量做到早出晚归。夏季气温高,要避免烈日直晒。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后的稻田是鹅放牧的黄金牧场。收割前半个月,应给鹅补饲稻谷,以适应日后需要。冬季气候寒冷,能觅的食物较少,必须增加和补喂配合精料。放牧要坚持三不放原则:化肥农药施用不久的区域不放,发生禽传染病的区域不放,受污染的区域不放。赶鹅放牧要缓行,尽量避免大声惊群或跑伤。
四、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防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在养鹅的全过程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制定环境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和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鹅群健康。
清洁卫生的鹅场,有利于疾病控制,同时也能使鹅吃料长肉,提高料肉比。尽量不用河水、塘水作饮用水。饲养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做到用具卫生。科学合理用药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措施,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更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重庆 赵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