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岗前培训还是就业陷阱
2017-10-13文/王楠
文/王 楠
是岗前培训还是就业陷阱
文/王 楠
很多大学生都利用寒暑假找单位实习。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顾问汤梦娟认为,实习这关不可少。“没有实习经历,毕业时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毫无实践经验者可能处处碰壁。”
可大学生们也担心:万一实习单位不靠谱咋办?比如,以岗前培训名义骗钱,把实习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实习生受工伤无人负责,拖欠实习工资,甚至将学生骗入传销团伙……面对媒体披露的形形色色实习“陷阱”,大学生们要擦亮双眼。
上当受骗遭欠薪
暑假期间,在北京上大学的杨东东从网上看到一家公司招聘他这个专业方向的实习生,马上前去面试。公司老板称很满意他的表现,但需要进行10天的岗前培训。“交了600元培训费,说上岗后返还费用。”然而交钱后公司再没联系他,实习也没了下文。“我去找负责人理论,他不承认收了钱,我交钱时也没要发票,死无对证。”
山东大学生罗森森暑假期间在某企业做财务,领导口头承诺实习月薪2500元,一周一次值班。实习时,变成了每周值班两次,没过多久又增加到三次。第一个月发工资时只发了1600元。“打电话找负责人,对方死活不承认当初答应的条件。”
“本想假期打工赚点生活费,没想到成了‘讨薪一族’。”去年暑假,广东的大三学生丁雨松到某家公司实习,面试时公司负责人承诺实习结束后发放工资。可一年过去了,丁雨松还是没拿到钱。
暑期实习不仅可能遭遇诈骗,人身安全也没保证。
“好歹没出意外,就当是卖苦力了。”东北某高校学生小纹说,近期看到那么多人被骗到传销团伙里,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丢了性命,非常后怕。“我也是随便在网上找的实习单位,打电话问了一下情况就去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太草率了。”
而一旦实习生发生意外伤害,有的实习单位会百般推诿责任。据报道,一些大学生暑期在公司实习时受伤,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医药费:在校大学生并非公司正式员工、实习生操作不当造成人身损害、没有签署安全责任协议书,等等。
如何避开实习陷阱
汤梦娟认为,学校要尽到安全教育责任,总结一些案例的特点和规律,提醒学生防范。同时也要搭建实习信息发布平台,帮学生寻找合适又安全的实习岗位。“特别是对大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被骗,学校不能‘大撒把’。”
大学生自身也要绷紧安全这根弦,通过正规渠道找实习单位。正规的职介网站有筛选机制,能过滤虚假实习信息。此外,还要查看公司的营业执照,提前了解公司信息,多向有实习经验的人请教。“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贪图高薪,被坏人利诱。”汤梦娟说。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建议,大学生在实习前最好和实习单位签订规范的协议,明确相关待遇。“至少要保留双方确定实习待遇的录音、短信等证据材料。特殊工种和岗位的,要约定实习期间出现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李鹏提醒,学生在暑期实习过程中,应定期和辅导员保持联络。跟实习单位产生纠纷时,及时向学校请求协助沟通。
制度的“安全网”应尽快弥补漏洞。2016年4月,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遭受人身伤害提供保障。
“但这个管理规定只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对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来讲,实习风险仍然缺乏保障。”杨保全指出,目前大学生暑期实习的相关法律条款几乎是空白,大部分内容属于相互约定范畴。“实习经历对职业选择有重要影响,是推动社会人尽其才的重要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做好引导和规范。”
岗前培训即是试用期开始时间
李某今年4月1日在山东省高唐县职业介绍机构组织的用人单位用工招聘会上,经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被某机械制造公司招收录用,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并约定试用期自4月15日起至7月14日止。
4月3日,李某接到单位通知,要求其于4月5日到单位参加为期15天的岗前培训,培训期间自己承担生活费,双方均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合格发放上岗证。培训结束后,李某通过考核合格后取得了上岗证。李某认为,单位进行岗前培训是必要的,但培训期间应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培训期间的工资,至少应发放生活费。为此,他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咨询,但迟迟未获答复,便到当地人社部门进行咨询。
工作人员答复: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对于岗前培训时间是否能计入试用期,目前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均没有相应规定,但从试用期概念来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也是双方相互了解、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岗前培训,劳动者能够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进行了解、选择,用人单位则是对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进行全面考核的过程。因此,岗前培训应计入试用期期限,即李某的试用期自4月5日起至7月4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