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从孩子的自身出发
——现代儿童剧《寻找“红头发”》创作谈
2017-10-13方晚
■方晚
寻找:从孩子的自身出发
——现代儿童剧《寻找“红头发”》创作谈
■方晚
戏剧创作,尤其是儿童剧的创作,贵在富有童真童趣,尊重儿童的审美情趣,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正能量,儿童剧的创作少不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往往有时候我们还得“戴着镣铐跳舞”,《寻找“红头发”》就是这样一个命题作文。接受这部儿童剧的创作有点儿奇特:常州金坛华罗庚艺术团领导找到我,希望结合江苏省文明办“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题创作一部反映当下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的儿童剧,剧名就叫——《寻找“红头发”》。我的第一反应是:“红头发”听上去颇具童趣色彩,对于儿童剧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命题。可“红头发”是什么?找他干嘛?怎么寻找?所要展现的礼仪素养教育主题又该如何传达?
我想,不论是写礼仪教育还是写儿童成长,儿童剧的首要任务是体现童真童趣,要写出几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来,写出符合儿童心理的行为动作来,由人生戏,喻理于情,方能寓教于乐。形象和动作的来源,仍然是孩子。
孩子向来喜欢美好,天性好奇,“寻找”是他们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能,这是童真的体现。在琢磨的过程中,我不由想起了少年时期曾摘抄过的一句契诃夫名言:“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和思想。”美,代表了良好的礼仪风采,代表了良好的精神面貌,更应代表孩子们心灵思想美好的追求。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寻找的吗?所以,“寻找红头发”过程中的“寻找”,实际上可解读为孩子们通过“寻找”这一戏剧动作,去寻找美、寻找爱、寻找温暖,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尊重并获得成长的过程。寻找的最终落点是——爱和美、温暖和尊重。
方晚近照
那么,就从“红头发”开始。新学期,班里来了个新同学——霍兴仁,仪容不整、性格孤僻,最奇怪地是书包里藏着顶“红头发”。学校要举行礼仪风采大赛,同学们商量该演什么主题。经过讨论——美,成为孩子们所要表现的主题。霍兴仁与穆书石报名参加选拔,表演小品。谁料,霍兴仁竟顶着红头发上场,瞬间引发同学们的反对与斥责,由此,产生关于“美”与“不美”争论,矛盾激化。冲突中,受到刺激的“红头发”霍兴仁愤然出走……同学们进而寻找。几经波折,同学们不但找到了他而且了解到“红头发”背后真实的秘密,纷纷为自己“不美”的行为感到惭愧,决定共同帮助霍兴仁。剧情发展到这里,同学们对于“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最后,“红头发”亮相礼仪风采大赛,并在表演中再次道出“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和思想”,以“戏中戏”的形式进一步点明主题。从讨论到争论到再认识,伴随着“寻找”这一动作,孩子们对于“美”的认识逐步提升,正切合孩子探究式的接受心理,寻着剧情线索理解美德教育的内在意义。
动作有了,线索有了,主题逐步引出,儿童形象的塑造如何鲜活起来?这还得从孩子自身出发,追寻他们所特有的童趣。
孩子的内心是多彩的,是富有想象的。首先,“红头发”是小主人公的外在形象,是他区别于普通孩子的标志。这个形象是独特新奇的,一下子就能引发孩子好奇和探究的兴趣——红头发,好奇怪!红头发,是什么?
霍兴仁(谐音“火星人”),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因为父亲就是个科幻迷,在他的描述中,火星人有着火红的头发,闪亮着火的光彩。深受父亲影响,霍兴仁爱上了红头发,并希望戴上红头发扮成真正的火星人。父亲答应了霍兴仁的愿望,表示将在10岁生日那天送上红头发作为礼物,希望孩子戴上红头发找寻更多欢乐和梦想!因此,“红头发”充满了幻想的色彩与美好的期望,符合孩子们爱幻想寻梦想的心理特征,这也是童趣的体现之一。然而,随着剧情推进,“红头发”在承载美好愿望的同时,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分量。盼望已久的礼物到了,父亲却没能回来。为了救人,父亲遭遇了意外,“红头发”正是父亲留下的最后的礼物。面对父亲突然离世,母亲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时时照顾在身边,转学到新学校又遭遇了同学的不理解,于是,我们的主人公将他孤独的心躲在一个角落,唯有戴上“红头发”怀念父亲、寻找温暖……在一声呼唤后,幻想中的火星伙伴们出场了,他们与霍兴仁共舞,在这里“红头发”既富有浪漫色彩,又带有了几分悲伤;既有童真幻想,也有内心抒发,“红头发”成为爱的象征和寄托,也是同学们此后逐渐寻找到、体味到的爱与温暖。哦,是这样的一个“红头发”……
童趣,可以说是伴随孩子们成长的“生长素”。
我有个五岁的女儿,哄她逗她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给她变东西,一会有了一会没了,始终兴趣不衰。受此启发,我为小主人公霍兴仁寻找到了一个小伙伴——穆书石。他热情率真、仗义执言,还会变小魔术,被同学称为“魔术师”。这个人物的设置,本身就带着较强的童趣色彩,一出场便能让小观众发出“哇”的惊叹。在霍兴仁第一天被尴尬拦下不能进校门之时,他以小魔术巧妙解围;在霍兴仁情绪低落时,他变出花朵让小伙伴破涕为笑,更鼓励霍兴仁展现自己。在同学们纷纷质疑霍兴仁时,他更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帮助同学们逐渐改变看法,认识错误。他与我们的主人公,一唱一搭、一静一动,穿针引线,推动剧情,不仅引导了戏中的同学们,更带动了现场的孩子们们融入剧情,在整个剧中完成了“发现”和“寻找”的全过程。
在各方的关注和扶持下,2017年5月27日,儿童剧《寻找“红头发”》在江苏大剧院成功首演,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省内各地中小学生及老师共千余人现场观看了演出。作为编剧,这一次,我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孩子们之中,试探自己的剧作。其间,当“魔术师”变幻戏法与“红头发”对戏时,孩子们惊叹、欢喜;当“红头发”孤独地躲在角落与幻想中的火星朋友对话时,孩子们又突然间安静了;当舞台上的班长和同学们唱出那封《寄给妈妈的信》时,孩子们落泪了……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台词于我来说,是那样熟悉,可我也不禁同孩子们一样,受到了感染。这再次证明,只有在儿童身上去寻找、去发掘,才能写好他们的故事。身旁的两位老师说:“我们的儿童剧就要这样!”这是对这部剧的肯定,也是我“寻找”的验证。我想,在这一刻,“红头发”找到了!观剧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善、寻得了友谊与温暖,懂得了美,还有什么比孩子们心灵点滴的触动更宝贵的呢。
继成功首演后,2017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寻找“红头发”》在常州大剧院正式拉开了全省巡演的序幕,正与该剧中“新学期开场”、“礼仪风采大赛演出”的故事背景相契合,因此,这场演出别具意义。当天,一千多名小观众给予更加热烈的反馈,尤其是“妈妈”从观众席上飞奔上台与霍兴仁相拥的那一刻,台上台下连成一片,戏里戏外融合一体。创作由孩子自身出发,更由孩子们的泪水与笑容的真实反映,让我的创作获得了更多灵感源泉与提升动力。新学期,新起点,“红头发”正与孩子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