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队3小时一睹真容,值了!

2017-10-12刘淼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王希孟徽宗蔡京

刘淼

9月15日至12月,青绿山水画孤品《千里江山图》于故宫午门展出,因画作的珍贵与脆弱,一百年来只展出过四次。此次展出为这幅长卷巨作的第五次亮相。

更为难得的是,这幅孤品为年仅18岁的画师王希孟所作,18岁是他人生中最好的时候,而他也刚好生活在一个文化极为自由的年代。与同为宋徽宗政和年间诞生的《清明上河图》相比,普通大众或许对王希孟及《千里江山图》知之甚少,为此,我们采访了青年艺术家、画家马菁菁与知名历史博主@宋徽宗赵佶官博,聊了聊关于王希孟与其老师宋徽宗,以及这位少年画师一生一画、一画一生的故事。

宋朝的“Freestyle”

讲故事的人开篇常常会拖长了语调说,“很久,很久……”之前。那么在王希孟的故事开始之前,我们也说说王希孟所在的很久很久之前的那个年代。王希孟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极好的年代。当时的统治者宋徽宗,如果不做皇帝,大概能成为宗族里最成功的文艺大家之一。而作为皇帝,他就把自己的一股子文艺性全表现在了自己推动的政策里。以科举选拔画师,创建画集收集全天下奇珍异画,这样一身艺术细胞的皇帝,马菁菁戏称他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掀起了宋朝的“文艺复兴”。

在这位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推动的一系列艺术政策中,对王希孟影响最深、甚至堪称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便是画院制度。或许是艺术家自带的随性,宋徽宗创建的画院制度抛开条条框框,不看年龄大小,不看地位资历,只看两个字——实力。

天才少年

在宋徽宗设立的以作品定人生的画院制度下,少年王希孟能通过考试进入皇家画院便不足为奇。十几岁,在现在大概还是骑着自行车狂奔上学,下课跟同学嘻嘻哈哈打闹的半大孩子。但通过科举考评进入皇家画院的王希孟,已经是有了职称、靠自己双手吃饭的职业公务员。

初入画院的王希孟并非顺风顺水,“十来岁的小孩被安排进书院打杂”。但还好,有那股子天分和灵性在,就注定他不会被埋没。《千里江山图》的跋文详细记录了王希孟被选入画院到被发掘的整个过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事在作之而已”。

博主赵佶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过程,“政和二年,因被弹劾而辞官在杭州休养的另一位艺术大家,蔡京,重回大内领权宰相……因早年和蔡京相识,所以王希孟的作品可以经蔡京之手親呈皇帝,虽然在画院考试时未有及第,但是经蔡京的美言和这几年自己的学习有所进步,徽宗亲自批示王希孟‘画甚工,其性可教,也就是说你画的虽然不太好但聪慧可教,于是王希孟成了‘天子门生,由皇帝亲授画法,这个待遇只有徽宗的儿子也是一个艺术胚子的赵楷得到过。”

“最好的18岁”

这位天赋极高的少年就这么成为了宋徽宗的门生,由艺术大家亲授其法。本就天赋秉异的王希孟,有了宋徽宗加持,打怪升级之路可谓一路通畅,画艺、胸怀、见识噌噌噌地飞涨。

这幅画,只有18岁的王希孟能画得出。正如马菁菁在采访中多次强调的节点——18岁。“那个时候荷尔蒙极足的王希孟,与宋徽宗的老灵魂相碰撞,在徽宗的指点下,如饥似渴地吸收前代笔法,恨不能一夜白了头,只盼时间走得再快点,把所有的知识一瞬间全收入脑海。宋徽宗已经老了,即使他有心,却因荷尔蒙不够而力不足。可是王希孟不一样,他年轻,他青春,他荷尔蒙强。”

或者用陈丹青在《局部》中的话说,“我们在想象中国古典画家的时候,都是白胡子老人,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个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18岁,长几岁,小几岁,都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这幅作品虽然是王希孟的,但可以说,它也是带着宋徽宗的念想与寄托的。那时候的宫廷画大多为青绿山水,呈富丽堂皇之姿,宋徽宗是喜欢的,他引导着年轻的王希孟,以《千里江山图》画出了他心中的山水泉林,他的梦中江湖。宋徽宗对《千里江山图》溢出胸怀的感情,从他将此画赐给他的宠臣蔡京便可窥见一二。

或许是一画便耗尽了王希孟一生的心血,呈上《千里江山图》后短短几年,王希孟便去世了,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像王希孟这样以少年之姿,仅以一画名垂青史的画家”。

tips

历史博主@宋徽宗赵佶官博独家提供历史

@宋徽宗赵佶官博

微博红人,“宋徽宗赵佶官博”皮下,cos宋徽宗,以皇帝口吻与网友交流,当然不是乱称“朕”,他的微博干货满满,处处有梗。

宋徽宗自创字体——瘦金体

宋徽宗可以说是艺术性最高的皇帝之一,或者说是艺术特性最全面的,有的皇帝专攻诗词,有的专攻化学也就是炼丹,有的专攻木匠活,徽宗赵佶除了诗书画琴棋律茶,甚至园林,风水,蹴鞠,雕刻,服饰,宗教,理学,几乎是无所不通,还自己独创“瘦金体”。

宋徽宗的画院制度——高级研修班

徽宗时代的画院制度与北宋先前比,一是画院成立了“画学”研究体系,通俗地说就是成立了高级研修班专门让画院的学生和老师自学和互相学习,研究绘画和与绘画相关的所有事体,互相切磋精进。二是画院打破了“以资次排序”,采用“有阙即于次等第内拣试艺业高低”的方式,以绘画技艺的高低来定地位职称,而不以辈分来讲。

全能Boy王希孟

进入画院的王希孟在绘画上突飞猛进,除了要研习绘画诸如人物、山水、鸟兽、花竹、木屋的技巧,还要体会和运用设色、布局、观气、描摹等技法。更要系统性学习子经集注,各类哲学、宗教、文学,以及自然、人文、地理等等学科,包括《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都要理解于心,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质。

王希孟为徽宗赐死?不可信!

王希孟为皇帝赐死不可信。《北宋名画臻录》里记载王希孟“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第一,《北宋名画臻录》是清代善本,经过元明到清,注释多有遗补篡改,第二,北宋有不杀文人士大夫的祖训,对一个画院学生,顶多是流放,况且,王希孟又得皇帝本人的赏识和蔡京的举荐,徽宗能下此狠手?所以赐死之事不足为据,不可轻信。

正确欣赏《千里江山图》的三个姿势

马菁菁

酷爱水墨的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研究者。曾举办个展《忘乐园》。著有《山山水水聊画画》,以轻松的笔触带领读者畅游中国书画八卦趣史、水墨技法、鉴画秘笈。

从右往左

首先要从右往左一点一点看局部,跟着画作的视角走。它的每个局部都成景,都有不同视角,在跟着画作不停地变化视角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似你在山里走一样。身临其境的感觉源于《千里江山图》使用了散点透视,并结合了深远、平远、高远。与西方画作大多遵循客观规律采取焦点透视的手法不同,散点透视将各个视角、角度的风景纳入画中。

局部看画

《千里江山图》集前代笔法之大成,将前朝所有笔法融入一幅画中。画作细致到了极致,每一树、每一山、每一水纹,都是一笔一笔绘出的。层层叠叠的青绿山水,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碧波,每一个局部,都可以单独拎出来成画。

看跋文印章

画作尾部的跋文与印章同样不可错过。有时看跋文好似破案,从短短几行字可摸索出画作背后的故事,甚至作者的一生。跋文告诉你这幅画的来历,谁收藏过它。有的人收藏后喜欢写跋文,有的人喜欢盖章。一般收藏者会在原画上补上一截作跋文或盖章,除了乾隆喜爱直接写在画上。看《千里江山图》的跋文,可知王希孟是谁,这幅画怎么来的,最后去到谁手里。王希孟是宋徽宗的学生,18岁画《千里江山图》,宋徽宗高兴极了,把它赏给宠臣蔡京,蔡京就写了跋文。此后1000多年里,它被各色收藏者收藏,跋文越补越长了。《千里江山图》上也有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收藏章,被梁清标盖过章的,就可以认定跋文无误。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希孟徽宗蔡京
文史视野下的徽宗绘画与文化权威构建
——《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评介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图
金马传说
回到王希孟作画的历史现场《千里江山图》卷辨析
实话
蔡京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