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内各界高度关注十九大

2017-10-12陈雯萱

环球时报 2017-10-12
关键词:法理陆委会台独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雯萱

“空心新论述,将陷台湾于四面楚歌”,台湾《中国时报》11日如此评价蔡英文的“双十演说”,报道称,蔡英文的“两岸互动新模式”看在北京眼里,更像文字游戏。同一天,台陆委会官员称,中共十九大将至,对其中的涉台政策,陆委会将密切留意。

岛内媒体特别重视美国方面的情报信息,尤其是美国在任或退任的“涉台官员”。美国“在台协会”前主席卜睿哲日前表示,大陆可能在十九大报告中加入新元素,“一种可能性是传达解决与台湾分歧的紧迫性,甚至设下期限,这将会是大陆对台政策彻底大翻转,出现真正的变化”。美国台海问题专家容安澜认为,十九大后,大陆对台会渐进式施压,台湾的“邦交国”会少于20个。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包道格近日的讲话也被岛内多家媒体转载,包道格称,他近期曾在北京询问负责对台事务的人士,十九大后大陆对台政策是否会更强硬,对方回复“不预期会这样”。包道格称,统一的长期目标最好是通过经济、文化和民众的联系和融合来实现。对于“大陆对台动武期限”的传言,包道格称,从北京听到的信息都是“没有时间表”。他认为,在十九大后的一段时期内,大陆最可能的做法是保持目前的对台策略,包括在国际上孤立台湾,与台湾内部愿意合作的人合作,不与追求“台独”的人合作等。

台湾智库咨询委员董立文表示,十九大后,大陆涉台系统的一些关键人物面临换届,这是大陆对台政策的一个转折点,也是重要观察指标。

《旺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十九大召开前夕,蔡英文一方面为两岸关系进行风险控管;另一方面,台“国安会”、陆委会也透过各种渠道掌握十九大人事更迭,以及对台政策转变,准备多套剧本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

台湾前副“防长”林中斌认为,大陆一贯以两手策略处理台湾问题,当前仍以“硬的一手”居多。但他分析说,中共十九大后,大陆对台“软的一手”可能也会相应配套。为争取台湾民心,大陆将在明年两会后开放台胞参政。

担任陆委会咨询委员的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表示,经过“太阳花”学运,中国大陆已发觉“台湾青年认同”是对台统战面临的最大问题;国民党屡次在选举中大败,更让大陆体会不能再依靠“合作对象”,必须“自己出手”。为此,大陆开始陆续推出卡式台胞证、居民待遇乃至放宽台生入学门槛等,希望将优惠“绕过台湾政府,精确落实到青年与基层族群”。大陆给台湾民间“胡萝卜”的同时,“棒子”也并未省略。王信贤认为,李明哲事件,除了是大陆“教训”台湾当局,也是为“教育”台湾民众。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陆研所教授庞建国认为,十九大后,大陆将有足够时间、筹码处理两岸关系。对于十九大后两岸关系形势,庞建国呼吁,两岸实力消长越来越明显,台当局必须面对两岸实力倾斜的基本情势,也唯有务实面对,两岸僵局才有破冰的可能。岛内学者王信贤则建议台当局在向大陆释出讯息时,使用大陆领导人曾使用过的关键词,或许能让大陆感受到台当局的善意。

另外,有岛内媒体11日注意到,针对蔡英文的“双十演说”,国台办回应时只提“坚持一中、反对台独”,并未提“九二共识”,这是否意味大陆的对台政策发生变化?面对媒体提问,台陆委会主委张小月11日表示,国台办的发言,陆委会注意到了,但需要多一点时间观察,中共不久后要开十九大,十九大报告中的两岸问题、未来政策,都需要再观察。

“以法理统一防范法理台独”。台湾《旺报》11日晚发表社评称,观察大陆十八大以来的两岸政策方向,特别是在蔡英文上台以来的政策思路,几乎可以确定,大陆对台的大政方略基本已经成形,十九大只是对此进行总结和完善,之后也会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行。具体而言,大陆对台政策将区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一方面,持续完善大陆内部单方面对台让利的各项举措;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进一步确立一中原则,而贯穿始终的则是法治化。换句话说,面对台当局回避两岸关系定位的暧昧态度,以及内部持续“去中国化”动作所导致的两岸“主权”对撞风险,大陆将从法理上进行危机管控,未来将是“法理统一”与“法理台独”的对决。文章称,如今大陆已经全面启动“反独促统”的法治化进程,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推进“法理统一”,最终会让“台独”的法理空间彻底消失。留给蔡英文当局做出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猜你喜欢

法理陆委会台独
自说自话?
情与法的碰撞
法理作为民法之法源
基于案例与法理视角对现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探析
论无罪推定的法理基础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