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2017-10-12
战略政策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发布时间:2017年3月1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2日下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强调,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科技兴军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条件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习近平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发挥国防科技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要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汇聚起科技兴军的强大力量。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方面要强化国防意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支持。
国防部:深化军民深度融合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发布时间:2017年3月30日
3月30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回答记者提问。
吴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习主席对军队人才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强调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大力实施人才强军战略,打造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将逐步建立,“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强新形势下军队人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军队制定实施“十三五”时期军队建设发展有关规划计划,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军队人才建设作出顶层规划和制度安排,抓住人才这个科技兴军关键要素,把军地合力培育人才作为战略问题来抓,深化军民深度融合培养,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积极借智国家优质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延揽引进力度,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强化官兵科技素养,深入推进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为实现强军目标打造强大人才方阵。
军委装备发展部首次集中发布国防专利解密信息
发布时间:2017年3月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促进国防专利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集中解密了国防专利3000余件,并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进行陆续发布,首次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2346件。
此次国防专利信息的解密与发布,是国防专利制度实施三十多年来首次,是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宽军民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军转民”的有益实践。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信息交流不顺畅等因素,国防专利技术绝大多数仅用于本系统,转化为民用的非常少。这种情况不利于为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服务,也不利于国家加快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从2015年开始,组织千余家国防专利权人单位,为打破僵局,国防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已授权国防专利逐项开展密级审核工作,实现了国防专利大批量集中解密,并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公开发布。
据国防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介绍,以此为突破口,下一步,将专门制定国防专利定密解密相关规定,国防专利解密信息定期公布将成为常态化工作。同时,依托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他们还将重点开展国防知识产权门户、国防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进一步开展梳理、推送、对接等服务。
产业发展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使用
发布时间:2017年1月19日
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量子卫星“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
据介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测试阶段全面完成了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自测试和天地一体化链路测试,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工作一切正常,成功构建了星地单向、星地双向、地星单向量子信道,系统信道效率、时间同步精度、跟踪瞄准精度均超过系统指标要求,可以满足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要求。
量子卫星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是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项技术突破不仅使得我国具备了对光纤无法覆盖的地区——如我国的南海诸岛、驻外使领馆、远洋舰艇等——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级量子通信保障的能力,并为我国未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墨子号”从研制到发射均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2016年底,“墨子号”和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等重大成果共同入选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点评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
北斗产业化应用全面提速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4日
华润燃气近日在昆明、长沙、宜宾等地展开北斗结合燃气全业务链的应用。与此同时,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无人汽车驾驶方面展开了北斗精准应用测试。北斗进一步拓展广阔的民用市场,产业化应用全面提速。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认为,北斗卫星导航服务要产生效益,必须在“用”上下功夫。北斗应用和北斗产业化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正在迎来最佳历史机遇期。
北京燃气开启北斗应用新里程后,北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方面,北斗系统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目前已为全国300多座城市的多种行业应用提供着北斗精准服务。
截至2016年底,北斗民用用户已达千万级。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预计明年可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而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全国银行业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在四川绵阳挂牌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8日
近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核准同意,四川绵阳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正式更名为军民融合科技支行,这也是全国银行业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
绵阳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也是军民融合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军民融合科技支行行长罗奇介绍,支行针对军民融合领域小企业众多、有技术、缺资金资产的特点,开发出系列创新性的信贷产品,企业可凭所获军民融合订单等获取信用贷款,免去资产抵押苦恼。企业研发、技改同样能获得信贷支持。截至目前,支行为军民融合企业授信18亿元,发放贷款超过8亿元。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一年多来,绵阳市努力探索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着力打通科技与金融对接通道。绵阳率先成立3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建立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支公司,设立5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以及规模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目前绵阳军民融合企业达到238家,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
风云四号首批图像发布我国气象卫星实现升级换代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7日2月27日,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获取的首批图像与数据。此举表明,风云四号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协调匹配、工作正常,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实现了升级换代。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经过对首批获取的图像和数据初步分析,图像层次分明,云层和地表纹理丰富,风云四号卫星的主要探测功能得到全面验证,综合探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的新成就,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目前,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正在按计划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卫星在轨测试,计划今年6月-7月份交付使用,同步组织力量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预警等领域开展应用攻关,积极推动在水利、农业、林业、环境、减灾、海洋、能源和航空等行业的应用。
同时,风云四号还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高精度的气象卫星资料,为共同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提供支撑,在区域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体现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进一步提升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