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加快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7-10-12于川信卢兴顺刘志伟

网信军民融合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信军民融合

◎于川信 卢兴顺 刘志伟

网信领域最具军民通用性、创新活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先进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高度集聚领域,是信息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习主席对网信军民融合高度重视,并寄予“先行一步”的热切期望。近年来,中央对网信军民融合率先作出决策部署,率先成立领导管理组织,率先颁发顶层政策文件,使网信军民融合具备了独特的技术、体制和政策优势,已成为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先发之地”。下一步,应深入贯彻习主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牢牢把握“先发之地”的总体定位,突出网信特色,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总体框架下加快推进开拓创新先行先试,为加快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参考范式,为国家整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路子、创新模式,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一、充分认识网信军民融合先行先试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落实网信军民融合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

信息时代,网络强则国家强。习主席敏锐把握时代大势,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网络强国,是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对推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并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具有砥柱支撑作用。近年来,建设网络强国在我国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战略更加清晰,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4月19日,习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网信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新理念新方法。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以信息化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要求和总体任务。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信息强军是改革强军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点战略任务。网络强国建设需要信息强军提供强力战略引擎,信息强军的需求越强劲,网络强国的引擎越有力。信息强军必须根植于网络强国的强大母体,网络强国的基础越好,网信军民融合程度越高,信息强军的步伐就越坚实。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已经在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正稳步推进优化规模结构改革,完善政策制度、促进军民融合等方面改革也即将全面启动。从总体来看,网络强国和信息强军进程不断加速,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示范引领融合发展,在打破军民二元结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努力形成网络强国和信息强军一体、统筹协调兼容发展的新格局。

(二)破解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网信军民融合工作起步早、条件好、基础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网信军民融合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在领导管理体制、融合政策推动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仍然存在着机制不够完善、法规不够配套、布局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例如,目前,以中央网信领导小组为核心的网信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创新取得初步成果,为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强大体制保障,但国家主导的军地协同、规划衔接、需求对接、资源共享、联合审查等统筹协调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军地信息资源分散,信息资源军地共享规范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军民共享范围小、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和动态性欠缺等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军地信息技术研发相对封闭、力量分散,军地协同、联合攻关的自主创新体系仍未形成,尚难有效满足日新月异的网信发展的要求。“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破解上述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网信军民融合在领导管理体制、政策推动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优势和基础,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军地需求统筹、组织管理、运行模式、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探索构建具有示范借鉴意义的中国特色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和新制度。

(三)牵引带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全局的重要手段

近两年来,中央聚焦于军民融合理论探索和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并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宣传,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热潮。下一步,亟需将军民融合的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上来,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完善、标准规范配套、市场作用发挥、重大工程推进等都需要积极的实践探索和鲜明的示范引领。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化已经进入加速创新、全面渗透、深度融合、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技术作为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也正在深刻改变着作战方式和制胜机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产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信建设担负着贯彻“五大理念”先发之地的光荣使命,作为军民融合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应当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总体框架下,突出网信特色,系统推进网信军民融合试点示范工作,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先发之地和典范工程,拿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明确具体的工作指南和标准规范,牵引带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二、科学确立网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的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主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务实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网信军民融合先发之地的有利条件,以创新示范为核心,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政策制度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军地协作、注重项目牵引,形成能够落到实处的网信军民融合先行先试策略举措。在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经验做法,形成标准规范,以点带面、推广应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一)指导原则

战略统筹,全局谋划。科学处理网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布局的衔接关系,统筹网络强国和信息强军建设,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步伐,综合考虑网信军民融合建设基础与发展潜力,自觉将网信试点示范融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工作全局,推动一盘棋谋划、一张图设计、一体化推进。

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促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需求牵引,资源共享。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注重军地需求的有机对接,加大资源双向开放力度,促进军地网信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共享、流动扩散和平战结合。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我国网信资源要素分布情况,对应不同任务、不同使命,明确各示范工程在国家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全局中所承载的功能,因地制宜地确定融合发展重点。

(二)工作目标

坚持“特、优、精”建设理念,区分示范区、创新示范基地、重大示范工程三类不同试点示范任务,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网信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试行相关特殊政策,探索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创新以军民融合为手段,统筹网络强国和信息强军建设的发展模式,形成与网信军民融合相适应的一整套融合方式、发展模式、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出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需求和建议,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经验做法,以点带面、立体辐射,牵引带动国家网信军民融合全局发展。

(三)总体构想

以网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为依据,针对制约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网信资源条件及融合潜力,综合考虑网络强国和信息强军建设布局、重要领域和重要方向军事斗争需要,按照需求突出、特点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标准,形成综合示范区、创新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的试点示范工作格局。综合示范区建设侧重于地理空间布局属性显著、资源集聚效应突出、体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行政区域开展,重点推动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的探索创新;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侧重于集中军民优秀科技人才协作攻关,突破关键网信技术,发展高端网信产业,最终形成强大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全链条整体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强大的军民一体化网信民族产业;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关注具有典型代表性、特色优势和牵引带动能力的网信军民融合建设工程项目。

三、切实找准网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的工作抓手

通过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的整体推进,积极探索创新网信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分析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扶持需求,研提综合性政策建议,构建网信军民融合综合评价体系,创建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公共支撑平台。

(一)创新体制机制

试行统揽党政军的网信军民融合组织领导和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形成网信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新模式。①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军地双方网信军民融合领导管理组织构成、联络协调渠道方式及工作程序方法,调整充实力量,明确相关职责,加强归口管理,解决网信军民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和分散管理问题以及管理领导机构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研究提出区域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方针、原则的建议,组织拟制区域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的法规,组织拟制区域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计划和方案,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各部门、各行业及各地区建设任务的落实情况、过程监控、效果评估,以及检查监督合同的订立与执行等。②需求牵引机制。军队有关部门根据网信长远发展以及现实需要,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提出军队网信需求。③规划衔接机制。做好军地网信建设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将重大网信军民融合建设项目纳入地方网信发展布局,促进军地网信建设融合发展。④军地协调机制。明确军地协调的相关流程和管理办法,健全军地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重大行动协同等工作制度。⑤评估督导机制。加强网信军民融合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强化全过程风险管理。依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适当的评估方法,对于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估和论证,以确保网信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项目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⑥平战结合机制。开展网信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军地网信联合演练,网信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网信动员潜力调查等,探索推动网信动员建设。⑦国际交流机制。军地合力推动网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引导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行为准则制定,进一步提升扩大我国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影响力。

(二)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坚持改革于法有据,需要突破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事项,由具有立法权限的机构充分授权参加试点示范的有关单位,探索推动网信军民融合综合性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注重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激发融合内生动力,保障网信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①网信军民融合财政支持创新示范、网信军民融合金融政策创新示范、网信军品采购政策创新示范等,重点总结军民融合相关主体对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采购政策的现实需求以及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政策“样品”。②梳理已有法规制度,明确细化网信军民融合中政府、军队、企业、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规范相应的运行关系、融合方式、收益分配等内容。及时清理废止不利于网信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出台军民共建信息基础设施、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军地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制度规范。③研究提出规范网信企业履行国家信息安全义务的相关法规建议。④网信军民融合标准建设示范,研究制定军民通用标准,大力推动国家标准建设。积极开展现有关键技术民用标准的军用适用性分析、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的整合修订、先进技术标准军民相互转化,推动建立军民标准转化衔接和通用化的长效机制。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结合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着眼推进“民参军”、“军转民”,打破军民壁垒,探索健全供需对接、金融扶持、技术转移孵化机制,全面改善网信产业发展生态。①引入军工产业优质资源和项目,推动军用网信产品向民用领域嫁接转移。②引导优势民营网信企业、优质网信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维修配套等领域,提高民口单位承担军品任务的层级、深度。③积极培育网络攻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网信军民融合产业。④开展军工电子企业改革,探索军工电子企业改革重组的方法途径,推动军工电子产业开放式发展,积极促进“军转民”。⑤开展自主化网信产业生态链建设示范工程和网信军民融合协会建设示范工程,共同培育自主化网信产业生态链。

(四)加强军民协同创新

适应科技发展形势,促进网信技术双向转化和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交流融合,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①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联合攻关,协力推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形成非对称制衡能力。②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军民融合示范工程,探索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军方直接资助、投资引导、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以军事需求牵引技术创新。③加强区域内高校院所与军口科研单位合作,共建网信军民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设施,推动网信科研平台互相开放和双向服务。④加大网信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交流力度,做好网信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⑤持续开展军民科技对接,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培育规模突出、效益显著的网信军民融合高技术企业。⑥支持网信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打造军民融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和孵化平台,研究制定创新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和科技奖励政策。⑦探索开展网信国防技术解密脱密工作,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猜你喜欢

网信军民融合
北京国泰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我刊编辑参加网信工作培训会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