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洋:“万里挑一”的“飞天”巾帼

2017-10-12吴志菲

传记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刘洋航天员太空

文|吴志菲

刘洋:“万里挑一”的“飞天”巾帼

文|吴志菲

刘洋,1978年10月出生于郑州,1997年8月入伍,2001年6月毕业于长春飞行学院。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5、4、3、2、1,点火!”似乎全世界都在跟着零号指挥员读秒。

顿时,白色的“神舟九号”飞船所搭载的火箭拖着美丽的红色“尾翼”腾空而起,飞向湛蓝的天空。

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永久地载入了中国航天发展史。这一刻,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同战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飞船,带着全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开始了神奇的太空之旅……

“我很享受太空的工作和生活,这将是我一生最值得珍惜的回忆。”相貌秀美、性格阳光的“飞天神女”刘洋这样描述执行“神九”任务期间自己在太空的感受。

实际上,飞行并不是刘洋最初的梦想。她曾想过当律师、售票员、白领丽人,没想到阴差阳错,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训练中,她从未因性别的差异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终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万里挑一”进入飞行学院

1978年10月6日,刘洋出生在郑州,是家中的独生女。

刘洋的爷爷刘义成曾经是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1949年后被安排到郑州市环卫部门上班,2011年去世。刘洋的父亲刘士林,20多岁起就是郑州市机床修配厂的工人,是厂里的技术骨干,退休后被返聘到宇通重工公司。刘洋的母亲牛喜云是地道的郑州人,退休前在郑州市汽车制造厂上班。刘洋的堂叔刘海燕说,刘洋“从小就像男孩子一样,上进心很强”。

1985年,7岁的刘洋进入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二小(现管城区回族实验小学)上学。“那时家里穷,冬天屋里生着煤火,刘洋很懂事,写完作业后总是抱着暖水袋乖乖地睡觉。”刘洋的母亲牛喜云说,日子虽然苦,但她教给了孩子做人的道理。

初中毕业后,刘洋被保送到郑州市重点中学郑州市十一中读高中。这期间,父亲所在的厂子濒临破产,母亲的单位效益也不好,家中经济困难。父亲在工余拿着气筒、锤子等工具,在郑州货站北街街头摆摊修自行车,赚钱养家,供刘洋读书。因为当时的家境,刘洋异常好学,努力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她的高中同学王旭峰说,读书时刘洋就有个外号叫“万里挑一”——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并且不偏科,各科成绩都很好。

小时候,刘洋曾想成为电视剧中那样的大律师,第一次跟母亲坐公共汽车时又想,当售票员多好哇,就可以天天坐公共汽车了。中学时代,她一心要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当个白领丽人。

1997年年初,郑州市十一中举行了某航空公司招聘飞行员动员报告会。航空公司列出了飞行员的优厚待遇及苛刻条件,一旦入选,就能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还能去澳大利亚留学接受培训。

刘洋心动了,和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招聘人员附加了一个条件:“只收男生,不收女生。”顿时,一片哗然。刘洋有些不服气:“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认为女生就不行!”

没多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飞局济南选拔中心招收飞行员的消息传来。怀着对航天飞行的憧憬,刘洋想报名参加,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班主任武秋月。“高考上重点大学,机会很多,但成为飞行员,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武秋月老师的话坚定了刘洋的信心。

初选的1万名学生,经过第一轮筛选后,只留下1000名左右——女生只有200名,其中就有刘洋。1997年春,他们汇集在济南接受第二轮筛选。除了此前的常规项目外,还增加了心电图、脑电图、转椅测试、心理测试、飞行模拟器操作测试等。这一轮其实是对飞行员相关素质的测试,也称为职业选拔,要测试年轻人的心理素质、对复杂情况快速判断的能力、双手协调能力、抗眩晕力、模仿能力以及瞬间记忆能力等。刘洋的表现同样非常优秀。在这一轮筛选中,1000人里通过的约有400人。

1997年高考结束,通过第二轮筛选、文化课成绩也达标的学生,还要接受第三次体检。这次体检之后,空军招飞局济南选拔中心正式录取了13人。刘洋正在其中,她的高考成绩(理科)是620多分——当时同学们非常意外,觉得这么好的成绩当飞行员太可惜,“大家开玩笑说,将来可能开飞机去新疆(农场)洒农药”。

这批女飞行员共有37名,全部在长春飞行学院学习。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飞行学院里的飞行员训练不分性别。除了要学习和其他大学一样的文化课程,航空大学为训练飞行员,还设有军事课,包括理论、技能、战术、野外综合训练、实弹射击、器械体操等。军体课平均每周要上三至五次,这些柔弱的女生,从此要练习引体向上、旋梯、固定滚轮、单杠、篮球……

刘洋的高考成绩在37名学员里排在前五,于是她在入学之初就当了三班的代理班长。她的外语成绩特别好,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补习外语,大家都叫她“小教员”。入学一个月后,刘洋就从代理班长升为学校军人委员会主任,原因是她特别爱思考,经常提些合理化建议,说话也很有条理,很稳重。

但是,刘洋的身体素质并不拔尖。她自己也说过:“飞行员是一个精神、意志、脑力和体力并重的职业……与同期入伍的体育生相比,我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刘洋接受采访时落泪

她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接受军营的生活。“我不吝惜用汗水浸湿跑道,在每一次气喘如牛、步履踉跄时,都咬紧牙关决不放弃。在每一个酷暑的傍晚,在每一个寒冬的清晨,我一圈一圈地奔跑,决不放弃哪怕半米的距离,我努力去理解这苛刻而单调的生活,慢慢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并渐渐爱上了这身绿色的军装……”后来,在航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中,刘洋把这些感受写成文章,题目就是《寻找生命中的玫瑰园》。

在航校做事认真、不服输的刘洋,每天坚持多于其他同学的体能训练。在晨练时,别人跑5公里,她跑7公里;一次野外拉练,她的脚起了水泡,上级照顾她上收容车,但她却不肯,150公里拉练回来,她的右脚血泡连成一片,只好到医院进行手术。刘洋的母亲说,10年后她才知道这件事,孩子懂事,怕家人担心,“报喜不报忧”。毕业时,刘洋的体育成绩全优。

“女飞行员摇篮”里走出的“飞天神女”

2001年6月,航校毕业后,刘洋和姐妹们被分配到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州空军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飞行员。安全飞行1680小时,是她写在蓝天上的骄人成绩。

飞行并不浪漫,而是充满了风险和挑战。进入部队两年后,一次昼间仪表飞行训练时,刘洋刚驾驶飞机离开地面,“收起落架”的命令刚刚说完,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飞机随之剧烈地抖动,一股烧焦的味道顿时充满了机舱。仪表显示,一侧发动机推力下降,排气温度上升。刘洋断定:发生了鸟撞。

危急之下,刘洋沉着冷静,集中精力保持飞行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作,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她在两分钟内就完成了紧急迫降。

事后检查才知道,飞机撞到了21只信鸽,右侧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被打折了两根,进气道已经被死鸽子堵塞了四分之三,左侧发动机的起落架舱被撞出一个大坑。要不是应对冷静、处置得当,随时会机毁人亡。“离地三尺有危险……每一次起飞升空,每一次返航着落,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槃。”“逃过一劫”的刘洋事后笑言:“经历过生死,自己有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刘洋她们日常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为干旱地区实施人工降雨。这项工作也充满了危险。正常飞机飞行,都会避开云层,而她们却偏偏要驾机穿进云层。云中乱流多,剧烈而突然的颠簸不断考验着这些女飞行员的心理和生理承受力。更关键的是,每次她们都得将飞机爬升到温度0度线高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下雨来。而这个高度,也正是飞机最容易结冰的危险高度,机翼两侧的冰霜愈厚,爬升速度越慢,操控性也越差。

但每次看到久旱之地逢甘霖,刘洋就很开心。在一篇发表在《空军报》的文章中,她写道:“我们就是劈天的利斧,在每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昂扬地出征,勇敢地劈开乌云的藩篱,将禁锢的雨水痛快淋漓地洒向干涸的大地。……哗啦啦,哗啦啦,天空奏起了欢快的乐曲;哗啦啦,哗啦啦,酣畅的雨水中大地展露了欢颜。”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着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那时候的刘洋刚从飞行学院毕业两年,她说:“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的,那一瞬间,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不由升腾出‘欲上青天揽明月’‘一睹嫦娥舒广袖’的冲动和梦想!”或许刘洋自己也未曾想到,未满10年,愿望就真的实现了。

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中国航天员队伍首次对女性敞开大门。

为什么需要女性航天员?对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女性更加周到细心、耐受能力更强,女航天员参加飞行,可充分发挥女性优势,提高乘组工作效率。女性是人类的半边天,没有女性参与的载人航天是不完整的。我国女航天员参加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填补了我国女性航天飞行的空白,可以带动女航天员相关飞行产品的研制和女航天员选拔训练等方面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载人航天工程的社会影响,展示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

美国在1960年最早选拔出了13名女航天员,却因为怕失败、怕影响男航天员的训练而在1963年停止。世界上第一位飞天的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由于要与美国竞争,苏联的第一批女航天员没有完全采用与选拔男航天员一样的通行标准。比如,捷列什科娃是跳伞运动员出身,因为当时苏联飞船的返回舱返回时,航天员要在离地面7公里时跳伞。

刘洋在进行模拟航空训练

美国最新的研究认为,女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失重等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且耐寂寞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女航天员有能力承担航天任务,在某些方面更敏锐、更细腻、更周全,还可以为乘务组带来活力。另外,女性在失重下的雌激素和镁代谢更优于男性,所以不易出现血栓、铁中毒、血管痉挛、心律紊乱等问题。

刘洋是世界上第57位“飞天”巾帼。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刘洋所有项目都是一次通过,心理测试成绩也排名第一,综合素质好,没有明显短板。另外,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人印象深刻,有灵气,善于沟通。”

“航天英雄”杨利伟也参与了选拔面试,他还记得一个细节:“进行面试的时候,有个环节是考英语口语。我们先面试的是另一个女飞行员。当面试刘洋的时候,没想到,她很坦然地对我们考官说,先面试的那个飞行员已经和她讲了要问的一些口语题目,请出新的题目。这一刻,我感到了她的诚实和可爱。她认为战友之间的竞争是良性的,诚实是第一位的。”

航天员选拔有先后四轮考测筛选,分别是档案选拔、临床选拔、航天特殊环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选拔、家族病史调查。在1500名候选飞行员中,最后通过四轮严格筛选的预备航天员只有不到20名。在这几轮选拔中,刘洋脱颖而出。

2010年5月,刘洋、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同5位新入选的男航天员一道,走进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

当上飞行员,刘洋感觉自己已经飞上了天空。然而,迈入航天员队伍后,她才知道从天空到太空,还有很远很远的路。她回忆说:“我曾想过,自己当飞行员时是经历过严格锻炼的,所以航天员训练应该不在话下。”

这一次,刘洋错了。进入航天员中心,他们首先接受了12个月的基础训练,学习航天医学基础、交会对接技术基础、力学、数学等20门基础课程,并参加国学学习、救生生存训练和体质训练。

一年后,刘洋转入航天专业技术和任务训练阶段,针对交会对接技术、目标飞行器与组合体飞行管理、空间科学实验及飞行程序进行训练。仅仅是关于飞船操作的任务手册就有六七厘米厚,她和同伴们要把其中每一个细节都理解透彻。

经过近3000个学时的学习,到执行任务前夕,预定训练内容全部完成。对航天员训练的严酷,远远超出了刘洋的想象。

例如,转椅训练在飞行部队也有过,为时4分钟,而航天员的转椅训练每次持续15分钟,对谁都是一道难关。

幸运的垂青,来自刘洋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艰苦磨练。“5分钟好像是我的极限点。听到4分钟报时时,我突然浑身冒汗,像晕车一样说不出的恶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没有人中途停过。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如果第一次呕吐就停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刘洋回忆说,“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看夕阳,看浪花。第一次挺了过去,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

刘洋说,自己现在坐离心机就像玩游戏似的,稍稍加把劲就能撑过去。这“稍稍加把劲”所对抗的,是8个G的过载,相当于承受8倍于自己体重的压力。“说心里话,每一项训练都充满挑战,没有哪一个是舒舒服服完成的。我们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不停地挑战极限,不停地对抗负荷。”

“我们之间的默契,不需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心理。”同组的刘旺曾这样说。14年朝夕相处的学习与训练,景海鹏与刘旺早已情如兄弟。乘组确定人选后,景海鹏找到刘洋,说:“有我和刘旺在,你一切放心。”

作为“老大哥”,景海鹏经常给刘洋搞一些“突然袭击”。见面打招呼不问“吃了吗”,而是问“备用包在什么地方”“阀门在哪儿”“正常参数是什么”。刘洋的女性特质也为“神九”飞行增添了一抹暖色。景海鹏和刘旺一忙起来就忘记吃饭,而在太空用餐,需要提前2个小时取出食品并加热。在管理空间实验的同时也负责照料乘组饮食起居的刘洋,总会在工作间隙把饭热好,让两位师兄先吃。她始终对首批航天员充满敬意与感激:“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用14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又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们。”

2012年3月,刘洋正式入选“神舟九号”飞乘组,代号03,与景海鹏、刘旺共同组成一个飞行乘组。

“隐形的翅膀”和家家里的“保障员”

“天宫一号”提供的活动空间大约有15立方米,再加上“神九”飞船,“天宫”的生活条件比起以往有很大改善。航天员们工作和睡觉都在“天宫一号”里,厨房和卫生间则在“神九”飞船的轨道舱。三名航天员不会同时入睡,要留一个人值班。航天员休息,没有床,只有睡袋。睡袋外面是浅蓝色,内里是白色,像一个纯棉的封闭式“被桶”,航天员钻进去以后,手可以伸出来,身体可以舒展开来。睡袋内部有风,头部有防护,还有耳罩防止舱内风机噪声。睡觉时,睡袋上的挂带和舱壁上的挂钩连接,防止翻滚,导致脑袋撞到架子上。

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也对航天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护私密性,飞船轨道舱内特意为女航天员拉了一道帘,营造出私密空间。同时,在更换服装和进行方便时,还可以蒙上摄像头。考虑到女航天员的生理特点,还采取了一些新的医学监测方法,为女航天员准备了药物和应急预案。航天员中心特别为女航天员开发了低脂食品,增加了蔬菜的比重,还根据女航天员的口味和生理状况准备了甜点、巧克力和一些补血食品。

飞天期间,刘洋始终记得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的那句话:“能上天的航天员是少数,你们就是我们的眼睛,带着我们去看太空。”因此,在太空驻留的日子里,刘洋用尽一切办法,完成甚至超出实验的要求。她的心愿很简单:上一次太空不容易,不能让科研人员研制的东西和心血白白浪费了。

13天的飞行,刘洋睁大眼睛看着浩瀚的太空,看着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的地球……那是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的美丽一页,是中国航天人共同的珍贵记忆。“在这13天中,我很享受太空的工作和生活,这将是我一生最值得珍惜的回忆。太空独特的失重环境,使我感觉自己像一条自由遨游的鱼,无拘无束。而且无论身体处于什么方位,都能自如地工作和生活,这种失重带来的感受很奇妙。”刘洋说,“处于离地球340公里的高度遥看地球,美妙惬意,她弧形的边清晰可见,阳光投射在海洋上照出深深浅浅的蓝,大地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天上工作、做科研实验之余,航天员有不少方式来放松。家人朋友可以通过天地对话问候航天员,航天员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包括爱听的音乐、歌曲等带上去,还有一些设计的游戏,既是消遣也是实验。在太空时,刘洋“选了一些比较好听的歌曲。以前的一些老歌,比如《追梦人》《军港之夜》,旋律听起来很优美。还选了一些‘百家讲坛’的视频和电子书,用作学习和放松”。

“神九”航天员配有相机,用来拍舱内和舱外。由于生活空间比以往大,能够拍更多、更漂亮的照片,这既是娱乐方式,又是珍贵的资料。航天员和地面沟通的方式也很多,天地视频、短信,甚至能把文件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送,使许多工作计划的安排更加一目了然。

在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的时候,刘洋在太空骑上了“自行车”,这也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使用自行车功量计。这是航天员自己组装的,为了防止骑行时飘走,航天员用束缚带将自己固定在车座上;“自行车”没有握把,骑行时要扶住“天宫一号”的墙壁。

在太空,刘洋用女性细腻的感情和笔触,代表三名航天员在“天宫”写下:“工作人员辛苦了!晚安!”她在回复地面的短信中说:“我们一起在飞翔。我们的心和所有航天人一起飞!”她想用这样的方式向在地面24小时值守、不眠不休的工作人员表达心中的谢意。

刘洋说:“一个个幸运的叠加,成就无处不在的幸福;一个个偶然的积聚,成就无处不在的机遇。回首来路,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紧紧地与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我深深感到:是祖国让嫦娥飞天的神话变成现实,是亿万双手托举着我,是一双双‘隐形的翅膀’伴着我飞向太空!”而其中,她最亲近的“隐形的翅膀”就是自己心爱的丈夫。

2004年,坚强、美丽的刘洋邂逅了她的幸福,与同在武汉空军某部服役的地勤人员张华恋爱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因为二人都很低调,不愿在婚礼一事上大张旗鼓,婚后,他们回到郑州,只小范围地请了几桌客人。夫妻二人非常恩爱。

刘洋入选女航天员后,工作调到了北京。不久,张华也随刘洋来到北京,并与她在一起工作。刘洋说:“相夫教子是一种幸福,但我在飞行中获得的幸福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既然有了飞行的机会,我必须好好珍惜。”

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2012年6月首飞,刘洋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扑在训练上,就连航天城的大门,都没有迈出过一步。“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女性,我也爱逛街,也爱看电影,但是从事了这项事业之后,身边有许许多多人的感召,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也是另外一种不同寻常的幸福。”

刘洋说,丈夫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我当飞行员的时候,他就从事飞行的地面保障工作。现在我当航天员了,他又来保障航天员。我之所以能克服那么多困难走到现在,跟他的支持分不开。有人问我,要给家里的‘保障员’打几分?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那我就给他打200分。”

为了帮助妻子提高体能,张华利用航天员每天吃完晚饭6点到8点之间的空闲,陪伴刘洋加训。航天城的逃逸塔成了他们最好的见证人,不管是寒冬酷暑,他们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下大雪的日子,洁白的地面上留下了夫妻俩一圈一圈的脚印。

飞天前,刘洋曾与丈夫谈及生死。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她真的变成了流星,只有一个愿望:让他把父母照顾好。

“神九”飞行前夜,三名航天员都睡得很香。刘洋说:“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我们还有什么可紧张的呢?”

从太空回来,刘洋发现自己更容易流泪了。“经过这次飞行,很多感情变得很纯粹。远离地球,有很多感情会变得异常清晰。离开地球,才会更懂得地球家园的可贵;离开了祖国,才能体会到祖国的重要;离开了亲人,才知道亲人间的牵挂。”

刘洋作为我国首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中华女性孜孜以求的飞天梦想,展示了当代中国妇女的时代风采。全国妇联授予刘洋属于妇女的至高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13年2月,真人版“嫦娥”刘洋当选“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不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公布,在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中,新面孔尤其受到关注,268名解放军代表中,新当选的有217名,刘洋就是其中一位。

2016年8月30日,全国妇联第十一届五次执委会上,刘洋当选为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首先,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时刻准备着迎接任务的挑选,时刻准备着代表中国女性、代表祖国再次出征太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在本职工作上建功立业、争当表率。”当被记者问及当选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以后的打算时,刘洋这样说:“我要加强学习,全面提升素质,使自己尽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能够更好地为妇联工作,为我们妇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发挥自己身在基层、心在基层的优势,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更深入地了解部队女性的所思、所想、所需,特别是了解女军人的心声,推动女性官兵在国防建设中更好地建功立业。”

笑颜如花的刘洋表示,自己时刻准备着再立新功,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时刻接受祖国的挑选。她说:“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能够投身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责任编辑/胡仰曦

猜你喜欢

刘洋航天员太空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天宫之旅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上太空,安个“家”
刘洋作品
一人分饰三角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