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刍探
2017-10-11张巧亮
张巧亮
摘 要: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会使新入园的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幼儿为本,采取各种方法,帮助新入园的幼儿克服恐惧心理,适应幼儿园环境,从而使幼儿信赖老师,与小伙伴愉快交流,顺利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让他们走好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幼儿园;新生;适应性;过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6-0070-02
新入园的幼儿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里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从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小朋友身边,环境变了,周围的人也变了,再加上孩子的年龄小,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因此,他们在刚进入幼儿园时会出现入园困难现象。那么,如何帮助新入园的儿童适应环境,顺利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呢?
一、新入园幼儿入园困难的具体表现
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有的大哭大闹,有的不吃不喝;有的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交往,躲避老师和同伴,缩在角落或没有人的地方;有的甚至还说谎,有的出现阶段性体质敏感、易生病;有的则对幼儿园产生极大的好奇和兴趣,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看看这儿,摸摸那儿,但到了第二天或第三天,对幼儿园的新鲜感消失了,开始想爸爸、妈妈,想回家而哭闹;还有的孩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哭不吵,但态度淡漠,情绪压抑,不与别人交往,等等。
二、新入园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分析
1. 环境方面的原因
新入园的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他们原有的生活模式被打破了,发生了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转变,再加上孩子的年龄小,调节能力差,因而他们产生了恐惧感,进而产生抵触的情绪。
2. 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又多是独门独户,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担心他们出去受人欺侮或发生意外,因此尽量减少孩子的外出机会,不与外界接触,使孩子整天面对的就是家里的几位亲人。来到幼儿园后,他们突然与疼爱自己的亲人分开,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老师、小朋友及环境都是陌生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此产生哭闹等不安情绪和行为。
3. 遵守规则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孩子在家自由自在,没有规则意识。入园后,幼儿园有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求他们按时吃饭、按时午休,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则。规则要求对幼儿形成压力,使幼儿感觉幼儿园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对于那些较少受到约束的孩子来说,刚入园时必然会感到有些不适应。
4. 生活能力方面的原因
幼儿在家时,几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是大人帮着去做或者是大人陪同着去完成。而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他们自己吃饭、洗手、如厕、午睡等。这些孩子习惯了家长的照顾,突然让他们自己做这些事情,他们会不知所措,难以接受。
三、新入园幼儿入园前的教育
1. 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在幼儿未入园前,家长要给孩子讲述一些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有老师带他们做游戏,幼儿园生活非常快乐有趣,小朋友长大了都要去幼儿园,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感。幼儿园也应在幼儿未入园前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家长带孩子来参加,体验幼儿园生活,熟悉幼儿园环境。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要传授给家长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幼儿经过多次来园,在幼儿园的娱乐设施中尽情玩乐,感觉到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期盼。有的家长还根据孩子对幼儿园的初步了解,请孩子自己选择幼儿园。
2. 利用亲子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进入亲子班,每次活动前,要请他们大声地介绍自己,这既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使他们感觉到与同伴活动的快乐。孩子们之间渐渐熟悉了,家长与家长之间也熟悉了,他们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玩。幼儿入园后,有了熟识的好朋友,不再都是陌生的面孔,就会减少孤独感。同时,还要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去玩,帮助孩子找朋友,教给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请”“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3.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告诉幼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并讲清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原因,建立规则的初步概念。在入园前的亲子活动中,要非常重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要教导幼儿学会等待、融入,允许别人先于自己拿到玩具。例如,发放乐器要按顺序发放,请到谁,谁再来,老师没有請到的,即使自己跑过来也不发,让他等待,学会遵守规则。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体育游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4.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未入园前,幼儿园要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一起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家长在入园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在亲子活动中,要传递给家长科学的育儿观念,让家长放手,鼓励幼儿独立操作,家长协助。活动后,请幼儿自己收拾一些用具,按规定放好。教师和家长要及时鼓励、肯定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利用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奠定基础。
四、新入园幼儿入园后适应性的培养
1. 发放新入园幼儿调查表
幼儿入园后,幼儿园要向家长发放“新入园幼儿调查表”,从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及所需要的帮助等方面进行调查,要求家长认真填写。通过调查表幼儿园能够了解本学期每一名新入园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将每一名幼儿的情况反馈给带班老师,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入园教育。endprint
2. 为幼儿打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幼儿入园后,老师要告诉他们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让孩子们知道来园后要吃饭、游戏,中午要睡觉,睡觉起来再吃一顿饭,爸爸、妈妈就来接了,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们啦,而是让他们来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孩子们知道了幼儿园的活动规律和来幼儿园的目的,也能缓解幼儿的入园压力。对于个别哭闹严重的孩子,老师要多抱一抱,哄一哄,顺着他们的话说,这样孩子就愿意与老师交流,慢慢地就会信任老师,依恋老师。
3. 组织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3岁左右的幼儿喜欢模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记找妈妈。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也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老师还可以用一些新奇的玩具吸引幼儿,使他们放松心情,逐渐适应新环境。
4. 家园协作,共同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入园后,有的家长会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加剧了幼儿的哭闹情绪。对于家长的行为老师首先要理解,然后要进行耐心的劝导,做好安抚工作,态度一定要好,还要把幼儿情绪好时的活动照片或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
五、个别新入园幼儿适应性的培养
1. 语言发展缓慢幼儿的入园适应性培养
幼儿入园,一般情况下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以使自己和集体保持一致。但在入园的幼儿中也有个别的孩子,处于语言发展初期,他们只会说单个的字,往往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理解老师和同伴的话,在活动中产生障碍,在生活上带来困难,影响孩子的入园情绪。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很苦恼,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样大,语言表达能力却不如别人,把孩子急切地送到幼儿园,想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但又怕老师、小朋友歧视孩子,影响孩子的发展。老师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他们正视问题,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让自己的自卑情绪影响到孩子,其次要求家长多给孩子创设听和说的机会。在幼儿园里,老师们要对这些幼儿倍加关心、爱护,把他们的座位排在老师容易看到的地方,随时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来判断他们的需求。老师要耐心地听他们说,并且利用故事、儿歌引导他们,促进其语言的发展。还可以让班上其他孩子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游戏,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在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步时,要精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2. 有不良行为幼儿的入园适应性培养
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正在忙着接待新入园幼儿、安慰哭闹的孩子。这时,来得较早的两名幼儿打了起来。其中一个拿了一件玩具,另一个喜欢这个玩具,就去抢,俩人互不相让,结果闹得不可开交。这些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于独享玩具,需要什么就能立即得到,刚到幼儿园,不懂得分享、等待,也不懂得轮流使用。当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交往技巧,碰到事情不会用语言解决问题,不知道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及要求,自己想要,就去抢。因此,在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打人、咬人、抓人等现象。老师要正视这些孩子,不能认为他们打人、咬人就是坏孩子,把他们孤立起来,而是要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不能大声呵斥孩子。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引导他们纠正不良行为。另外,老师要与家长合作,有目的地训练,要求孩子将玩具和食品与同伴分享。在与同伴游戏时,要教孩子遵守规则,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学会等待,学会轮流使用,还要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和礼貌用语。
3. 胆小、内向幼儿的入园适应性培养
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发现一名小朋友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玩玩具,也不和别的小朋友交流,过去和他说话,这个孩子紧张得两只手绞着,身体发抖。孩子的表现让老师的心里很不安,在孩子离园时,找家长了解情况,他爷爷告诉老师,这孩子很少与外人接触,孩子的妈妈怕外面有传染病,不安全,很少带孩子与别的孩子接触,也不经常带孩子出去,孩子的活动范围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幼儿很少与外界接触,初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见到老师、小朋友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更充满了担心、害怕、恐惧,精神高度紧张。有的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情绪,而这些表面看起来很安静的孩子,他们只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关注哭闹的幼儿,更要关注那些表面很安静,内心很压抑的孩子,要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帮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會人,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剥夺孩子接触外界的权利,孩子今后的生活是离不开人群,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的。要让孩子接触同龄伙伴,引导他们学习与同伴交往、相处的方法,为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新入园幼儿适应性研究,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幼儿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新入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的个体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培养他们走好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12).
[2]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幼儿教育,2001(03).
[3]应灵敏,郭微.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J].时代教育,2009(03).
[4]霍艳芳,刘云艳.幼儿入园压力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J].学前教育,20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