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
2017-10-11王红
王红
摘 要:文章对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进行研究,旨在建构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移动终端,对博物馆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的呈现,利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对全息影像视觉技术及视觉交互带来崭新的视觉文化传播模式,为参与者提供完全沉浸的文化体验,推动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1.科技与媒介的嬗变引发视觉革命
回顾100多年来人们传输信息的方式,从电报、电话、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输与传播的效率提升了千百倍,从纸面到大屏幕,从固定屏幕到移动手机屏幕,再到可穿戴的眼镜、沉浸式虚拟头盔3Glasses等设备上,在这些移动智能终端上可以实现虚拟图像与现实图像的叠加,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虚拟空间三维图像的显示及体感交互,让全息影像技术及视觉交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移动智能终端消费电子将带来一场视觉革命,人类将进入崭新的视觉时代。
2.国内外关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博物馆文化数字化文献建设取得较大进步,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文化遗产研究尚少。在数字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开发利用、展示、传播、传承等问题。林毅红以黎族博物馆染织绣品为研究对象,阐释了基于数字技术的开发优势与技术路线。
(2)国外研究现状。在研究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究过程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项目对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方面的实践推动作用较大。1968年哈佛大学Iwan Sutherland教授通过Fall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发表了头盔式三维现实器的研究论文。由此诞生了世界上首台可穿戴式三维现实设备,使数字三维物体在头盔式现实器中得以呈现,他就此提出了AR概念。2002年 德国学者Tim Gleue等人利用AR技术在移动设备上展示了希腊古Olimpia赫拉神庙实验。研究目的在于用一种新的方式为游客提供进行文化遗产景观可视化展示与体验。
3.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升级——完美的虚拟视觉与体感交互的融合,浸入式、包裹式体验
当今世界,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和文化传播角色越来越重要,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Uber、Ycombinator、 Fuseproject、虚拟现实等模式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也迎来了以“移动为终端的文化春天”。博物馆从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以及传播形式等方面都做出移动服务尝试,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物理空间理念,正逐步走向面向未来的“移动博物館”,为观赏者提供近于沉浸式、包裹式的生态文化体验。沉浸式、包裹式体验主要有交互、沉浸、想象等特征,以多通道、多媒体的智能人机交互形式,让参与者利用可穿戴的移动智能终端把视觉、听觉、味觉、言语、眼神融合在一起,利用手感通道产生虚拟视觉,实现博物馆从以“物”为主到以“人”为主的体验开发,让文化主动滋养人们的思想。
4.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可视化、交互、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研究的体系化
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欲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来进行移动智能终端的文化视觉交互设计和虚拟体验AR技术研究,探寻合理化的博物馆文化资源传播的视觉形式与符合受众需求的信息交互体验设计与沉浸式体验设计法则,在实践中寻找传统优秀文化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和信息传达的最佳途径,提出体系化的博物馆文化资源数字化交互体验设计研究方法。
5.对博物馆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传承、传播与创新的现实意义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已经超越现实中传统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地理、物理限制,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从“信息获取”转变为“交互体验”。利用新媒体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下生活,让博物馆文物和文化为人们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更是向世界传播文化的快捷途径。
参考文献:
[1]吕旻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博物馆交互设计[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4.
[2]杨燕翔.云南民族博物馆藏品手持终端三维交互设计[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