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内涵刍论
2017-10-11李正杰
李正杰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是各国教育变革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它已逐步成为教育和课程变革的关键标志。文章在国内外研究者探讨“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统整性、联通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内涵;统整性;联通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G40-012;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6-0023-0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和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开始了以课程主导的学校教育变革,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和评价方式相继问世。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组织的一场席卷全球的“学科素养测评(PISA)”,让“核心素养”一词跃升为各国教育变革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成为教育和课程变革的关键标识。
一、“核心素养”内涵探讨
这个让全球教育者都“殚精竭虑”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呢?目前,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还没有达成共识。OECD使用英文单词“competence”界定“素养”,“核心素养”即“key competencies”。国内学者有人认为“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有人说核心素养是“关于理想人格的描述”,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有两层含义:理解核心素养要从个体与社会两个维度考量,一方面要照顾到个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另一方面要照顾到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公民基本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在内涵界定上,不能仅仅将个体发展所需的能力进行简单罗列,应该在考虑个体成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各方力量将能力依据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编码。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专家团队认为,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是能够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在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对“核心素养”不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作者认为新时代下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具备统整性、联通性和时代性基本特征的从学习结果来界定未来人才形象的类概念,现具体阐释如下。
(1)统整性。以经合组织为例,经合组织核心素养框架图(图略)将核心素养做了三个类别的划分,即: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能主动地行动。这三个类别关注不同的角度,但各类别之间是彼此联系的整体,三者合力成为核心素养的基础。这种划分以反思作為核心,与以往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角度不同,整合了各个核心素养,其基本指向不再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思想和能力,而是一种注重一体化和连续性能力培养的综合素养。我国学者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应该是个人在未来职业发展上的基本能力,以及和个人成功有关的包括基本社会技能在内的动机和基本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复杂情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涉及“知行”统一的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知识与技能包括动作情感和价值观在内的多方面能力要求的统一。核心素养中任何单一的能力都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之间必须形成逻辑链,集聚合力,才能达成任务目标。
(2)联通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第一次从联结的视角对学习现象和行为进行研究。2005年,加拿大学者西门思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提出“Connectivism”研究理论,即联通主义。联通主义认为学习情境应该在社会结构的变迁网络中考察,学习其实是一种在知识网状结构中的关系与节点的重新建构和联结。学习实质上是包括“闻、见、知、行”在内的综合能力不断成长的提升过程,是有机体内部意义化的连接建立和网络形成的过程,是新的知识节点不断同化、编码,与原有知识网络节点发生联系,不断重构和建立的过程。同学习一样,核心素养也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低阶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一种复合型能力。各个单一素养是个体素养体系中的网络节点,核心素养则是素养网络中的中心节点,其他素养都通过各中心节点相互联通、联结并建立灵活自主的结构体系,而中心节点又可以不断生长变化,促成整个素养体系的不断扩张。一种素养如果不能联结或者激活其他素养,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核心素养”。
(3)时代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特点,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势孕育着不同的教育样态。当下讨论的核心素养问题,正是在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随着时代发展,文明形态快速变革,这些变化因子不断督促人类思考当下的教育怎样才能发挥促进人与社会成长并保持生命的能力。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人类社会不断更新不同边际文化理解和创造新的价值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在为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寻求新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内容和维度不断被提及,成为核心素养关注的焦点。
三、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是教育者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下的一种教育方面的积极应对和主动回击,但核心素养的框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不断随着社会变迁来创造和打破的。这样,它才具有不竭的生命力,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
[3]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