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柏坡时期学习型政党建设

2017-10-11邢帅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西柏坡

邢帅

[摘要]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非常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一是通过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通过加强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提高执政能力,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三是通过加强党内治国理政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管理水平,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关键词]西柏坡;学习型政党;政治基础

建设学习型政党,让党成为一个知识储备充分、政治理论成熟的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党的工作重心的不同,使得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在党的历史上,西柏坡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党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已经走到了执政的前夜。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做好执政的思想、理论和人才准备,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任务。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为了迎接全国执政的“大考”,在西柏坡全力“备考”,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是培养大批治国理政人才。

一、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针对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整体偏低的状况,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从立国之本、兴党之要的高度,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全党全军的理论修养,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48年,党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验主义、忽视理论的倾向以及理论修养不高等问题,这些已“不能适应全国胜利的局面和新中国的历史要求。”毛泽东和党中央清醒、准确地看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党的理论水平,必须承认还是低的,必须提高一步。这样大的党,在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或是不了解,或是不巩固,如划阶级就表现了我们党理论水平之低。”因此,“我们在理论上要提高,还要普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要当作一个政治任务来注意这个问题”①如何解决理论水平低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为此,毛泽东规定了党员必读的五本教材,包括“《联共(布)党史》《列宁主义概论》《帝国主义论》在内。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也可以选一些。”并责成宣传部对学习教材加以研究,他谆谆教导全体党员干部要多读书,“五本不够就十本”。毛泽东号召全党全军通过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弄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起草的决议中指出,要根据革命形势和任务去学习马克思主义。他说,“一九四九年的干部教育计划,即在干部训练学校中及在职干部中进行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及中国革命各项具体政策的计划,必须适合目前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②达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③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毛泽东要求把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很显然是着眼于“进京赶考”执掌全国政权的,具有深远意义。

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中,毛泽东重申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干部形成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认识。他对党内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比较缺乏的是马、恩、列、斯的理论,我们党的理论水平低,虽然也翻译了很多书,可是实际上没有对马、恩、列、斯著作做很好的宣传。所以现在应当在全中国全世界很好地宣传马、恩、列、斯关于唯物主义、关于党和国家的学说,宣传他们的政治经济学等等。”他反对将中国共产党人与马、恩、列、斯并列,指出:“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我们做学生。”④这种清醒的认识、谦虚的学习态度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提供了精神动力。

为了加强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再一次对干部必读书目作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12本必读书目,目的就是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认识”。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⑤毛泽东要求党的中高级干部通过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产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的认识”,这些共同认识,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旗帜。

二、加强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提高执政能力,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政策水平不是很高,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现状,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把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提高党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反复强调政策策略的重要性,他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要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⑥

在《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中,毛泽东教育干部善于分析具体情况,从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决定当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必须区别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必须区别老区、半老区,接管区和新区的不同,否则就要犯错误。中央、中央局(分局)、区党委(省委)、地委、县委、区委、直到支部,充分利用无线电、电话、邮递、专人递信等项通讯方法、小型会议(例如四五个人的),区域会议(例如几个县的)、个别谈话、小型巡视团(例如三至五个人的)和个别有威信委员的巡视方法,同时充分利用通讯社和报纸密切地相互联系起来,掌握运动动态,随时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及時纠正错误、发扬成绩。endprint

在我党我军取得巨大胜利的条件下,清醒地指出政策策略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切实而有力的措施加以纠正,保证政策和策略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些锤炼干部过硬政治素养的举措,其着眼点显然是放在了“进京赶考”上,放在了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上。

三、加强党内治国理政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管理水平,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针对大军南下和新中国建立后急需大批人才的现状,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并将人才培养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提高党的管理水平,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五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任务,并明确了“训练干部、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有计划的准备占领全国的各方面工作干部”的要求。⑦为此,毛泽东在10月10日为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中级和高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万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中国地方甚大,人口甚多,革命战争发展甚快,而我们的干部供应甚感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⑧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对为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干部和人才準备工作,进一步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各区各级党委把有计划大量地培养、训练和提拔干部作为当前的重大任务。

三大战役的胜利,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央原设想培养5万3千个干部南下的计划已不适应形势,占领南方几十座大城市所需要的干部数量极大。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1949年2月8日,毛泽东在给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电报中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必须是一个工作队,而且在干部紧缺的条件下主要担负工作队的任务。“我们必须准备把两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转化工作队”⑨“军队就是一个学校,二百一十万野战军,等于几千个大学和中学,一切工作干部,主要地依靠军队本身来解决。”⑩他要求在1949年的3月,着重学习政策,学会接收并管理城市。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懂得在城市中善于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对付资产阶级,善于领导工人和组织工会,善于动员和组织青年,善于团结和训练新区的干部,善于管理工业和商业,善于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善于处理外交事务,善于处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问题,善于调剂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解决粮食、煤炭和其他必需品的问题,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总之,过去军队干部和战士所不熟悉的一切城市问题都要学习。?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军队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这些学习内容涉及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军紧迫、繁重的重要学习任务。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举措,不仅解决了当时新解放区干部紧缺的困难,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为培训干部人才另辟了蹊径。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7-13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261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8页.

⑦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581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7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6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6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柏坡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参观西柏坡
西柏坡抒怀
西柏坡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与分析
风雨西柏坡行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执政“赶考”的永恒法宝——西柏坡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当下启示
打造河北旅游经济新增长极西柏坡应处理好五大关系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