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创新
2017-10-11陈星玥何旭
陈星玥 何旭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创新之处是党的建设与执政成效相结合;科学治党与从严治党相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创新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背景
(一)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党提出新考验
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具体表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全面信息化逐渐加剧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本质上说,主权国家对外关系的实质是国家利益,各国实际上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谋求国际上的优势地位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这就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对中国的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层出不穷,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这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主题产生了冲击。这种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障碍,一直遭受着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丑化”的战略图谋①。他们丑化中国革命历史、新中国历史,污蔑、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执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复杂的国内环境对党提出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近70个年头,在五年计划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对于中国的发展阶段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宣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严峻: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突出、国民收入差距在进一步增大、科技创新能力虽有发展但成效不大、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②。在这种严峻的国内环境下,党在执政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好高骛远,在维持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应对各种考验,把握社会建设的主动权,带领我国向更加繁荣富强发展。
(三)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对党提出了新的警示
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从中得到教训,对以后的每一步都有借鉴意义。对于历史教训,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研究。一方面,全面分析国外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原因,对国外执政党如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以及苏联共产党等老牌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方法进行批判研究,明确团结党内思想,加强党风党纪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国内进行纵向比较,九十多年来,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弱小发展成为最大的社会主义执政党,在革命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无数光辉的胜利③。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党善于运用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从而能够高度注重自身建设,立于不败之地。
(四)党自身状况的不断变化对党提出新挑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党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例如某些领导干部业务能力与思想素质不高,不能完成相关日常业务;有些党员动机不纯,缺乏相关的理想信念,对于党情党务认识不清,脱离群众,难以抵御诱惑;更有相关党组织工作意识涣散,对于民族集中制不能坚决执行。党只有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问题,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进步,成长壮大。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创新之处
(一)党的建设与执政成效相结合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根本要害在“治”,被赋予了“科学”、“全面”、“从严”等新的特点及要求。这一创新将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执政成效结合起来,是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一经提出,便起到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治党与从严治党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党要管党,更要科学管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传承这一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这是对全党的公开警告,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的具体实践指导下,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
一要务实發展,要注重行动,而且要坚持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行动创新,真抓实干,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党自身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组织上,不但要求党中央强化行动意识,而且要充分发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行动意识,逐步形成全党上下协作意识,层层落实,最终达到齐抓共管的理想局面。另外要严格党的纪律,科学落实民主集中制,展开党组织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开展反腐建设“老虎”、“苍蝇”一起打。二要把握问题要害,要意识到影响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要害问题,即“四大危险”、“四风危害”,针对问题开展相关建设活动。要从基础做起,把握好党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密切党群关系,扎扎实实开展从严治党实践活动。要净化党内生态环境,长期坚持不懈的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建设,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更要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问题倒逼制度,深刻认识到突出问题,坚持问题解决的导向性,完善领导责任制度。最终将具体实践上升到科学治党的一般规律,并将其作用于当前管党治党的实践中④。科学治党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的新理念,体现出科学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新特征。
(三)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
2016年,习近平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提出:“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依规治党是通过外部措施规范党员行为的方式,以德治党是通过内部精神渲染来改善党员活动的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endprint
以德治党是促进党员重塑思想观念的方式,有助于实现党员干部思想的规范性,也是道德的自律性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党内廉洁自律规范,也是向全体党员的道德宣示,这是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有助于构建起“不敢腐”到“不能腐”的跨越。利用坚固的道德防线,“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才能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不断完善党组织内部的新兴特征⑤。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视纪律约束、严守规范底线,也要发挥道德教化、激励美德效仿与弘扬。纪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体现了自律性和他律性相结合的新特征。
(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思想意识是客观实际的具体反映,党员内部如果出现本领恐慌、理想信念动摇、扎紧权力笼子的有效制度和机制仍不健全、执政能力不佳等问题时,必须加强思想治党。但是单纯的说教与思想鼓动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在思想治党必须辅以制度治党。制度治党可以有效解决制度和机制仍不健全等缺陷。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创新性地提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对党的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
近年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理论的具体表现⑥。一方面,强化党章意识,在思想上规范党员行为。另一方面,又明确画出党员的法律底线,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实质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之源头,制度建党是党的建设之根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注释]
①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J].党建,2015(2).
②方濤.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
③彭虎,王程程.全面从严治党:对邓小平从严治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
④齐卫平.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