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型领导力:一种全新的领导力模式
2017-10-11张大鹏孙新波
◎张大鹏 孙新波
整合型领导力:一种全新的领导力模式
◎张大鹏 孙新波
进入新世纪以来,组织管理情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带来的双重压力,单个组织或部门已经很难实现独立的发展。如何提高企业间或部门间的协作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整合型领导力是一种全新的领导力模式,其通过目的整合、关系整合以及运行保障整合作用于网络,实现知识、资源以及信息的交流,达成合作单元的创新发展。
整合型领导力;领导力模式;跨部门协作;关系整合
领导力的研究经历了从个体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到组织间领导力的发展变迁。随着合作联盟的建立,联盟领导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整合型领导力理论来源于领导要素整合与跨部门协作网络两个方面。[1][2]领导要素的整合实现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促进领导者从个体、组织及环境三个方面设置目标,利用领导的特质行为以及风格,实现个体和组织领导的有效性。跨部门协作网络强调,随着现实情境的变化组织间需要跨部门协作完成单个部门难以完成的任务,创造公共价值,实现多赢的结果。现实情景下,整合型领导者不再是合作网络治理的核心与绝对的领导,而是施加相互影响力与引导力的个体与组织。[3]整合型领导力主要通过领导要素、战略决策、关系、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等的整合实现领导力的有效性。[4]
一、领导要素整合
领导要素整合是整合型领导力作用于协作组织的第一步。整合型领导者通过自身技能,实现对项目、流程或组织的领导。要素整合的过程包括:整合相关技术与技能,鼓励协作组织,协调与引导合作组织,设定共同的愿景与使命。
(一)整合相关技术与技能
整合相关技术与技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在组织层面需要对不同参与组织的技能进行整合,实现合作网络的整体发展。其次,为保证合作网络的顺利运行,对领导者特质、行为等管理技能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实现技术技能与管理技能的整合,有利于实现领导的有效性。
(二)鼓励协作组织
整合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因素是协作目的与单个组织目标不匹配,导致参与合作的组织各怀心思,使合作参与度与合作效率低下。解决这个问题,整合型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参与组织的组织性质以及组织文化的不同,积极鼓舞追随者,采取奖励措施激励合作组织,促使协作的顺利实施。
(三)协调与引导协作组织
整合型领导力的核心是通过协调和引导实现协作组织关系的融洽。协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协作单元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从资源、目标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协调的关系;引导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追随者的影响力上。整合型领导力通过引导作用实现领导有效性。因此,协调与引导在整合型领导力作用机制中至关重要。
(四)设定共同的愿景与使命
愿景是组织在面对未来未知情况所做的合理规划,使命是组织所确立的经营思想、原则与方向。整合型领导者在设定愿景与使命时要确保所有参与单元,在共同愿景与使命的作用下,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协作中来。
二、战略决策整合
(一)整合各参与单元目的
实现结盟的关键是对各个协作单元的参与目的进行整合。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都带有一定的“经济人”特性,为了自身利益或组织利益参与协作。如果每一个参与单元只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现,那么战略伙伴的关系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瓦解。
(二)实施共同战略
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愿景与使命实现的根本保障。由于单个组织战略制定的视角以及在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差异,单个组织的战略与合作组织的战略之间存在冲突。为了保障合作组织战略的顺利实施,就要引导参与合作的组织共同制定整体战略。争取最大化的实现个体组织战略与整体战略的有效契合。
(三)共同计划与制定决策
计划与策略的制定是实现联盟战略的基础。共同制定计划与策略能够避免单个组织与组织之间在时间、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冲突。共同计划与制定决策能够充分了解合作组织的需求,充分利用合作网络的智慧,充分挖掘合作网络的潜力。让合作网络成员充分参与到合作中来,利用集体力量创造公共价值。
三、关系整合
关系整合是整合型领导力的核心,是实现整合型领导力有效性的关键。整合型领导者通过与他人在思想与价值观上达成共识,逐渐建立起核心团队,通过理念与价值观对的传递,实现关系的扩张,建立起协作关系网。在这个关系网中,实现资源与利益分享的同时,实现了责任与目标的传递。
四、运行机制整合
运行机制整合指的是合法性的确定,建立沟通、共享和信任机制,领导行为与风格的选择和权责分明的整合。
(一)合法性的确定
组织的合法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网络结构可以吸收内外部资源,得到内外部支持;其次,作为实体结构,得到组织内外部的认可;最后,能在组织成员中建立信任和自由沟通机制。协作组织建立后,首要的任务是确定协作组织的合法性。确定组织存在的合法性,才能够获得更多资源的支持,吸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加盟,实现组织内部运行的通畅。
(二)沟通、共享和信任机制
沟通机制的建立是实现资源、知识以及信息传递的基本保障。沟通机制包括软机制与硬机制两方面。软机制指沟通交流的目的和方式,硬机制包括沟通的渠道和交流平台的建立。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实现资源、知识以及信息等传递的基本要求,通过跨组织边界的交流与传播实现知识的接触、信息的碰撞以及资源的融合。信任机制的建立是实现资源、知识以及信息等传递的基本前提,协作单元在相互依赖与单独行动之间找到平衡,引导组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三)领导行为与风格的选择
首先,根据情境的不同建立不同的领导方式。处理紧急事务,尽可能建立一种紧张的、集权的领导氛围。若是在宽松的环境下共同完成目标,尽可能建立一种协调、分享式的领导氛围。其次,考虑到组织领导的流动性,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维持合作的正常进行。Fernandez认为整合型领导力在同一层次上表现出五种不同的领导力类型,分别是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变革导向型、结构导向型和诚信导向型。因此,领导力类型的选取要考虑情境因素。
(四)权责分明
实施整合型领导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领导的有效性。在合作网络中,整合型领导者根据单个组织所作贡献的大小分配公共利益,明确不同的组织对结果以及产生的问题所负的责任,在评估过程中坚持公平原则。
五、保障机制整合
保障机制包括建立协作组织运行的规则和约束条件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一)规则和约束条件
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各协作组织遵守包括共同目的、要求和资源承诺的协议;其次各协作组织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权力,避免做出超越自身职责的事情。最后约束条件是对参与单元的规范,参与单元不能打破合作的平衡,损害其他参与单元的利益。当某个合作单元做出损害相关者利益的行为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解除合作关系。
(二)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建立包括普通紧急事务预案、紧急事务预案以及特殊紧急事务预案三个等级,根据协作目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
六、整合型领导力的特点
愿景设定:实施整合型领导力的组织或个人,没有绝对的领导权,更多是一种参与者认同的影响力,因此愿景的设定以及领导者或领导组织的魅力引导作用成为整合型领导力的一大特点。
目的整合:由于多个参与主体的目的能在活动中实施,参与者积极参与目标活动,在整合型领导力实施中的目的整合成为整合型领导力的主要特点。
边界跨越:整合型领导力实现了组织边界的跨越以及知识、资源和信息的综合使用,达到多赢的局面。因此边界跨越成为整合型领导力的又一特点。
动态调整:整合型领导力面临的问题需要根据情景做出判断,要求领导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备根据情境变化适时作出调整的能力。动态调整成为整合型领导力的一大特点。
关系合作:由于资源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单个组织的资源无法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组织之间根据需求寻求合作关系。关系合作不仅仅是关系的建立,还包括关系的维护以及后续的发展等。
[1] Yukl, G., Gordon, A., & Taber, T. (2002). A hierarchical taxonomy of leadership behavior: integrating a half century of behavior research. Journal of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tudies, 9(1), 15-32.
[2] Crosby, B. C., & Bryson, J. M. (2010).Integrative leadership and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Leadership Quarterly, 21(2),211-230.
[3]张大鹏、孙新波、钱雨:《领导风格与组织创新战略导向匹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技术经济》2017年第3期。
[4]张大鹏、孙新波、刘鹏程、张平:《整合型领导力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7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鹏凯
韩国强·书法作品
C933.2
A
2095―7270(2017)09―0067―03
(本文作者: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