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森林资源新一轮二类调查技术特点与若干问题探讨

2017-10-11王剑武

浙江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林地森林资源小班

王剑武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浙江省森林资源新一轮二类调查技术特点与若干问题探讨

王剑武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介绍了浙江省森林资源的调查历史,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的背景,就《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修订)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调查探讨。修改了相关技术规程,衔接林地变更、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具有数据更新数出同源;小班去细班化、林带小班化、地类调整区划等特点。根据新的操作细则的具体实践以及当地实际,提出了此次二类调查仍存在缺少生态公益林相关监测因子、林业勘察数表老旧等问题。提出了运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等建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特点;问题;对策建议;浙江省

Abstract:Introductions were made on the history of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well as background of the latest inventory.Discuss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vised “Operating Regulations of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4. Relative technical regulations were changed for better cooperation of forest land variation, integr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to have the same data. Survey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subcompartment, and land types we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practice of operation regulations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d local situation, some questions needed to be focused such as monitoring indicators for ecological forest, too old volume tables, etc.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ed namely using high precis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strengthening forestry professionals.

Key words:forest resources;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blem; suggestions; Zhejiang province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县(国有林业局、林场)为单位组织开展,主要采用小班区划调查方法,逐块查清调查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这种小班区划并逐块调查的方法习惯地被称之“二类调查”[1]。浙江省上一次二类调查从2003年开始到2012年结束,时间跨度大,调查周期长,时效性差,全省成果统计、汇总、使用等问题突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林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二类调查也必须与时俱进,与国家连清规程以及其他林业相关工作相衔接。2014年5月,浙江省根据《关于开展全省林地变更调查和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通知》(浙林资﹝2014﹞35号)文件,部署开展全省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用2 a时间完成。全省新一轮二类调查结果能为修正全省林地“一张图”、林地变更、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历史

浙江省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初,先后组织开展了“一五”、“四五”、“六五”、”九五”、“十一五”共5次全省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2]。

“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系浙江省首次森林资源调查,全省81个县中有70个县完成了森林资源调查。在技术方法上,建德等11个县采用自测万分之一平面图勾绘小班调查,其余59个县采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勾绘小班,实地踏查。

“四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县为单位,开展了第一次覆盖全省的森林资源调查,在技术方法上,龙泉等4县以县为总体进行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其它县均采用小班调查。该次调查统一采用《浙江省森林资源清查实施方案》,编制了浙江省松、杉、阔每亩蓄积量标准表和材积表,统一了技术要求。

“六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四五”时期调查总蓄积量100万m3及以上的22个县,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他县采用小班调查方法,技术标准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操作细则》(1983年)执行。

“九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县为单位开展,技术标准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1997年)执行,技术方法上采用地形图作为调查底图区划小班。

“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县为单位开展,技术标准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4年)执行,采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区划小班,该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节约了时间和劳动力,还具有信息源新、时效性强、能快速掌握区域森林资源现状的特点。

前五次二类调查经验的积累,使浙江省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规划设计调查系统,为制定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了基础信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地方政府对资源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调查数据存在着时效性差、数据陈旧、指标混乱、平台不统一等缺点,不能满足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

2 新一轮二类调查技术特点

为统一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等技术要求,同时探索建立以图管地、图库对应的规划设计调查技术体系,并引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调查。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3-5],形成《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修订),现就修订后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详细探讨。

2.1 衔接现有森林资源相关工作,数据更新数出同源

为融合林地变更、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一张图”建设、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公益林矢量数据更新等相关工作,修改了相关技术规程,充分衔接,使二类调查成果数据成为以上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年数据,为今后各类数据更新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源接口,提高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和联动性。

2.2 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调查间隔长、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等缺点[6],全部采用0.5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开发桌面端内业处理系统和移动端外业采集系统,首次将平板电脑运用于野外调查的数据采集中,实现野外数据采集微机化,降低外业调查的劳动强度,提高数据采集精度,使复杂枯燥的外业调查工作变得智能化、自动化而且生动有趣[7]。同时在外业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将移动端采集的数据通过USB导出,导入桌面端系统及时更新检查调查因子,提高调查精度,实现了外业与内业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野外信息全程无纸化,数据计算自动化的目标。该技术的运用在保证整个调查数据高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项目开支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

2.3 小班去细班化、林带小班化调查

区别于前期对于面积在0.067 hm2(1亩)以上而不满足最小小班面积要求的,在图上并入相邻小班作细班处理[8]。此次小班调查不记载细班,林带按面状要素调查小班记载表。

该技术的调整主要针对于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年度数据“图库”更新要求,改进了以往年度更新数据只更新属性数据,不更新图斑数据的缺点。改进后的优点是每年更新的资源数据在图面资料上直观反映,为林业日常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图面依据。

2.4 增加林地管理类型的划分,区分狭义林地和广义林地

为适应地理国情普查要求,充分衔接国土和林业部门对于林地和非林地的划分,同时厘清狭义林地和非狭义林地面积比重,为今后林地变更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打好基础。调整增加林地管理类型的划分,分为双方共同认定的狭义林地、国土未认定但有林权证或应发但未发林权证的狭义林地(其中垦造耕地单列)、农用地与未利用地上林地(无林权证)和建设用地上林地(无林权证)等4种类型。最终在统计表中通过林地管理类型不同解决了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地类相同的问题。

2.5 地类调整区划

二类调查地类标准改动后与国家连清(一类调查)地类标准保持一致,为今后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数据的控制和融合,解决两个体系、两套数据提供了可能性。具体地类调整区划见图1。

2.6 增加了森林生态状况调查因子,扩充了监测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业发展建设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林业生态环境更为社会所关注和重视[9]。为向社会各界提供全省林业生态的现状,在保留传统调查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森林生态状况调查因子,包括森林群落结构、自然度、下层植被种类、高度、森林灾害、森林健康等植被与生态因子的调查,为建立全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依据。

3 存在问题

新一轮的二类调查在技术方法、调查手段、调查内容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修订,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小班调查因子中缺少生态公益林相关监测因子

公益林地作为林业部门管理的一大类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开展的二类调查只登记生态公益林小班属性,但对森林防护功能、生物多样性、森林与自然和谐程度等内容的调查几乎没有,这对整个公益林林分的生态功能价值评估以及相关生态评价缺少了数据支持。

3.2 调查监测技术进步缓慢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沿用前期遥感影像图作为外业调查底图,计算机作为内业处理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平板电脑进行野外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查精度。但是GIS、计算机等信息化工具并没有给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带来实质性的革新,尤其是外业调查技术,跟不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3S技术的应用仍处在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优势树种、树种组成、树高、胸径、郁闭度、株数等监测因子准确判读难等[10]。

3.3 林业勘察数表更新不及时

目前浙江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采用的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出材率表等是1984年编制[11],由于原编表的样本单元多为天然的杉木、马尾松、阔叶树,而现在的林木多为人工林和次生阔叶林,其干形、生长特征、出材率等与原编表总体林木有较大差别,因此用原材积表查算现有林木材积误差较大,难以适应目前二类调查的需要。

图1 地类调整区划对照Figure 1 Comparison on land types in 2004 and 2014

3.4 专业调查队伍缺失,当地林业部门参与少

由于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缺少、机制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推广,此次二类调查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没有自行组织当地林业技术人员调查,而是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开展。同时省内林业中介技术力量薄弱,参与程度有限。从目前已结束或正在进行调查的县(市、区)来看,90%以上的野外调查队员都是外省人员;外省调查队员通常对当地林业经营状况不了解,对资源种类分布、特点不熟悉,存在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本省的技术标准掌握不准确、以及工作责任心不强等诸多缺点,因此对本次二类调查的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技术标准,优化调查方法,逐步实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综合监测

在满足森林资源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完善有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地方技术标准,运用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大投入,逐步扩大调查内容,增加生态状况监测的内容,优化调查方法,深度开发3S技术,加强对具体地块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尽快将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落实到山头地块,为森林经营、资产评估和资源流转提供依据。

4.2 加快新林业勘察数表的编制

编制新的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出材率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生物量模型、林分生长模型、林分形高模型等常用数表和模型。这些数表和模型是开展包括二类调查工作在内的各项林业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二类调查的精度和可靠性的保证,能满足人们经营森林、林木的实际需要,从而尽快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4.3 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林业技术队伍建设是本地区林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各级林业系统应加大基层林业队伍的建设,引导林业技术人员参与林业建设,提高各级林业队伍理论知识水平。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森林调查已从资源监测向资源生态监测转变,更多的调查要求和调查内容加入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对以山头地块为调查对象进行划分小班的二类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调查人员遥感知识水平和遥感判读技术的准确性,普及地理信息基础知识,强化数据库软件知识培训,了解统计学方法,掌握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对遥感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已成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当务之急。

[1] 陶吉兴. 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2] 浙江省林业局. 浙江林业自然资源森林卷(2001年修订)[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邱瑶德,蔡良良. 现行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4(1):37-39.

[4] 周昌祥. 我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回顾与改进意见[J]. 林业资源管理,2014(4):1-3.

[5] 吴伟志. 浙江省“十一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与问题探讨[J]. 浙江林业科技,2011(1):76-80.

[6] 秦树林,催书丹,王国胜,等.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法[J]. 吉林林业科技,2011,(1):56-57.

[7] 查东平. 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关键技术研究[D]. 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8] 浙江省林业厅. 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2004年修订)[Z]. 2004.

[9] 戢建华. 对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技术特点和问题的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09,(5):106-109.

[10] 李爱民.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 内蒙古林业设计调查,2012,(1):40-43.

[11] 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林业勘察设计常用数表(1984年修订)[Z].1984.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ion on the Latest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in Zhejiang Province

WANG Jian-wu
(Zhejiang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Center, Hangzhou 310020, China)

S757.2+7

A

1001-3776(2017)05-0095-05

10.3969/j.issn.1001-3776.2017.05.017

2017-01-05 ;

2017-05-19

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试点”项目(资调函﹝2014﹞53号)

王剑武,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监测研究;E-mail:381178849@qq.com。

猜你喜欢

林地森林资源小班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森林资源保护下林业行政执法的完善措施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图片新闻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