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傈僳情韵》拓宽了扶贫路

2017-10-11王玉明

四川党的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米易傈僳米易县

文 / 图 王玉明

《傈僳情韵》拓宽了扶贫路

文 / 图 王玉明

米易激活特色文化资源,大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2016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在米易举办,这是一场全省文化盛宴。彼时,脱贫攻坚也在米易县如火如荼地进行。米易文化人灵光一闪,有了一个想法:利用文化旅游节,寻找一条文化扶贫的新路径。

»谋划:起源于一场文化盛宴

有了想法,米易文化人开始行动,经过一番思索,突破点选在米易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是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的参观点之一,山清水秀、阳光明媚、风光秀丽,同时,新山也是省定贫困村,大多数傈僳群众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新山有傈僳族织布技艺、刺绣技艺、舞蹈《斑鸠吃水》、约德节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6项入选市、县非遗保护名录。一个不足2000人的傈僳山寨,拥有如此多的文化遗产,川内罕见,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充分开发,把村民平时休闲娱乐的“打跳”打造成一台充满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演员就用本地村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群众文化自信,还能帮助群众增加收入。

»创编:在文化资源中寻找灵感

打造一台精品演出,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米易县文化馆老师们便扛起了这个重担。

新山傈僳族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民族,传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沿袭至今,加上新山位于龙肘山脉,有万亩杜鹃、千亩梯田、百丈幽谷、十里画廊、白雪红日等自然景观,为米易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情、旅游资源。

新山阿考文化广场上的盛大演出

在新山采风的日子里,新山的美丽景色和傈僳族特色文化深深感染着县文化馆的老师们。团队老师经过分工,有的负责探访傈僳族非遗传承人,有的观察傈僳族群众生产劳动,还有的则观摩傈僳群众节庆闲时的“打跳”,然后进行汇总创作,一台演出渐渐地有了雏形。

这台以《傈僳情韵》为主题的演出分为舞蹈《祭神树》《迎宾客》《织绣》《庆丰收》《山歌对唱》5个节目,外加选寨主及夫人、傈僳锅庄两个互动节目。这些节目以新山傈僳族非遗文化为基础,不论是舞蹈动作还是歌词,均来自傈僳群众的生产生活,不但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参与性。

在不断打磨确定节目后,米易县决定演员全部由新山村民担任,让群众受益。2016年10月,通过层层筛选,一支由新山傈僳族60名群众参与的演出队正式成立。

»参与:在快乐中增加收入

贺银秀,新山村一组一名普通的傈僳族妇女。2016年10月国庆节刚过,她就接到通知让她参加演出队进行节目排练。刚开始她还有些茫然——家庭是贫困户,还在为吃穿发愁,参加演出队,家里劳作怎么办,唱唱跳跳能改变贫穷吗?带着一丝不情愿,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她和姐妹们来到排练场的草地。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是60个演员全部是农民,没有任何舞台表演基础。于是辅导老师起早贪黑,从舞蹈基础动作开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指导,演员们每天都排练得腰酸背疼。其间贺银秀和一些姐妹也打过退堂鼓,但是排练一天有60元的补助,对这里的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于是她们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6年12月1日,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在米易县开幕,次日,《傈僳情韵》在新山阿考文化广场演出。没有专业演员,没有专业的舞蹈动作,但时长30分钟的演出充满原生态之美,反映了傈僳族传统文化和追赶太阳、战天斗地的传奇历史。村民们质朴的演出,使到场观看的嘉宾和观众得到了不一样的视觉和审美享受,大家纷纷点赞。

演出取得了成功,这让贺银秀和她的姐妹们深受鼓舞,大家参加排练、演出的积极性高涨。2017年春节期间,新山举办了“春节七日游”活动,《傈僳情韵》每天演出两场,场场观众上千人。七天时间,近两万游客前往新山,仅门票收入就高达50万元。

“我们排练一天有60元的误工补贴,演出一次有80元的补助,原来担心跳舞跳不饱肚子的想法多余啦!”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里捏着崭新的“红票子”,贺银秀们乐开了花。

»辐射 :从一个火锅开始

有了《傈僳情韵》,再加上新山美丽的风景,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新山村六组村民贺才长是一个37岁的傈僳汉子。2017年春节,在外打工回家探亲的他差点没认出自己的家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绝美壮观的千亩梯田、骑着高大骏马的傈僳族先祖阿考塑像……贺才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曾经那个封闭落后的山寨吗?

贺才长的家就在阿考文化广场的旁边。每天,他都会前来观看《傈僳情韵》,精彩的节目,家乡的巨变,游客的赞誉,令他心里充满自豪。那么多游客,吃什么?贺才长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家里开个火锅店,让游客不但耍得高兴,看得安逸,还要吃到傈僳特色的可口饭菜。

2017年春节,贺才长的火锅店正式开张,生态绿色的土鸡、猪腊肉,傈僳族的酸干菜,刚从地里摘来的新鲜蔬菜……游客们吃得放心满意,贺才长每天也能赚个几百元上千元,他当下就决定:不去打工了,就在家乡创业。

和贺才长一样的村民还很多,他们有的卖蜂蜜,有的卖松子,有的卖傈僳族服装和小饰品,每天生意都不错。大家都觉得,一台演出打开了寨门,脱贫致富不再是空想,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梦想:从一次展示起航

2017年6月7日,新山村村民贺春艳十分激动,早早起来收拾行囊。今天,她要和姐妹们前往成都,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贺春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新山村文化管理员,是新山文化活动的领头雁。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贺春艳在米易县的展台旁一边展示省级非遗傈僳族刺绣技艺,一边和姐妹们为客人送上傈僳族的“三道酒”。看到参观者络绎不绝,贺春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传承好非遗文化,组织村民把《傈僳情韵》更好地演下去。为了确保这台节目留得住、能开花、能结果,2017年,米易县决定邀请专业导演对《傈僳情韵》更好地进行进一步包装提升,现已列入攀枝花市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与此同时,结合新山文化扶贫的成功经验,米易县在25个贫困村建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按照“一村一品牌”进行特色文化打造,用文化的力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新山阿考文化广场,《傈僳情韵》的演出还在继续,贺春艳和村民们坚信:今年,一定能够实现脱贫目标,新山文化,必将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米易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编:陈荟竹)

“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傈僳族群众说。

猜你喜欢

米易傈僳米易县
“傈僳山寨换新颜”精品线路
到米易到流水和花地去
乡村振兴背景下米易县特优农产品发展:成就、挑战与对策
到米易到流水和花地去
傈僳语施受标记
米易县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发展浅析
민족 만화 —리쑤(傈僳)족
避暑品果,到米易享康养假期
汉区彝族汉化现象的探究
米易的梨,救胃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