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绽放“文化之花”
2017-10-11饶翰周汉兵
文 饶翰 周汉兵
基层绽放“文化之花”
文 饶翰 周汉兵
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增强贫困地区内生文化动力。
9月25日,夜幕降临,南充市高坪区御史乡御史坟村。
这个以往天黑就格外宁静的边远乡村,现在却变得热闹起来,3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华灯初上,村民陆续来到这里:或是直接加入人群中跳起坝坝舞,或是欣赏舞者们的时尚舞姿;一旁的图书室里,村民们正在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是一个投资70多万元建成的村文化广场,群众正从中享受着“文化惠民”带来的福利。
御史坟村过去是一个贫困村,而今村民们却是与时尚共舞,立志脱贫,精神焕发。这得益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的影响,更得益于高坪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与“精准脱贫”巧妙结合,普惠于民。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创新机制,探索“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子,全力保障区、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二级基层文化场地建设,在百姓身边“种”文化,全面激活了基层文化细胞的活力。高坪区先后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阅读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尝到甜头:百姓身边“种”文化,基层管理轻松多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早在汉代就设为安汉县的高坪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党政一班人历来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对此早有共识:只有重视和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社会气象才会更好,基层管理才会轻松。
几年前,高坪区在文化下乡中打造了一个主题为《身边的感动》的下乡巡演,根据身边的故事,创编和演出小品、说唱等节目,赢得了百姓喝彩。“有演婆媳关系的,有演邻里相处的,还有演好吃懒做的村民在干部帮扶下变勤快致富的,真的很有看头。”会龙镇几位看过演出的村民说。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高坪区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局长张永艳介绍说,当时她参与了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这样鲜活的文化活动,不但让老百姓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
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些活动,高坪区委、区政府由此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是“特殊生产力”,搞好了就能发挥出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此后,全区不遗余力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身边的感动》《春节广场·动感江东》等活动家喻户晓,根据当地民俗创作的《哭嫁歌》《我和幺妹挨到来》等节目,分别获得全国“群星奖”金奖和四川省“群星奖”金奖。
在百姓身边“种”文化,高坪区全面开启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一场投入更大、覆盖更广、影响更深的大戏上演。
高坪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普惠于民
»创新模式:“3+2”联动建阵地,构建全域文化体系
高坪区在示范区建设中重视基层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探索了“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即全力保障区、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又推进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二级基层文化场地建设,构建全域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阵地覆盖全区
按照这“3+2”的思路和模式,该区坚持把文化阵地建设与城乡建设统筹规划、脱贫攻坚等核心工作整体推进。近几年,相继建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新图书馆,2.2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和有文体活动场地50余万平方米的安汉广场、白塔广场、江东音乐广场等3个城市文化广场。
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实施镇、村两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32个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351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全部纳入规划,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70多个。目前,全区基本实现区有馆、乡镇(街道)有站、村有室的文化体系,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广播村村通”、农家书屋全覆盖。
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高坪区依托自然院落或村民习惯聚居点,全力抓好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目前,已建成农家文化大院50个、文化中心户70个,新增室内活动面积9400余平方米,新增室外活动面积1万余平方米。
东观镇子成农家文化大院是高坪区的一个示范点,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室内有书法练习室、象棋区和阅读区;室外配备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设施。这个文化大院,已成为周边220多户群众茶余饭后活动的首选地,被村民称为“快乐福地”。
全区以“区、乡、村”和“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为核心的“3+2”五级联动硬投入,惠及了城乡百姓。在城区,每年组织文体演出活动100余场次;在乡镇,文化活动月月有;在村民院落,村文化服务周周有。市民刘晓玲几乎每天都要在广场跳一个小时的坝坝舞,她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文体活动有了阵地,还有老师教,这样的生活健康有益,安逸得很。”
“市民集中区修到哪里,文化社区就建到哪里,特色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已经成为高坪区基层文化全域铺开的“高坪路径”。
»保障投入:“奖补结合”机制新,“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高标准建设文化阵地,保障对文化软实力的硬投入。”高坪区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民生重点工程落实,财政投入不含糊。
“建一个文化站大概要16万元,省里的专项资金是8万元,另外一半都是区里配套。”张永艳介绍,仅这一项的投入就有500多万元。
群众看戏、政府买单。高坪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区的实施意见》,区上每年都要预算专项经费支持文化单位开展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而对区内的各种业余文艺团队,则采取“奖补结合”的方式,鼓励并支持他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全区每年用于公益文化活动的经费达到300万元,并用财政资金撬动1100余万元社会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体育赛事和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活跃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村民的习惯逐渐改变,不少人从中获得了实惠。御史坟村村民何辉,自从村里建立了图书室,不到两个月他就借阅了30多本书。“以前想读书都得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借阅想看的书,方便得很。”通过学习掌握技术,他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油茶、白芷等,并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猪等,今年仅养殖产值就可突破80万元。
石圭镇璧山村持续开展“壁山家风在我家”争创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孝星、身边好人”等活动,让村民说身边的人和事,文化寓教于乐的功能得以彰显。
据悉,高坪区通过吸纳优秀人才、依托文化团体带动、业务干部培训示范、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这四项举措培育文艺人才。如今,全区有区级文化团体30个,32个乡镇(街道)有文艺团体50多支。“几个小时内拉出一台有板有眼的文艺节目,完全没问题。”张永艳自豪地说,“我们建立了500名文艺骨干分子的资料库,开展文化活动时,就从中抽调,尽管90%以上是业余演员,但演出水平绝对不低。”
高坪区城乡文化、文艺人才及作品,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百姓正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作者单位:高坪区委报道组)
(本文图片由高坪区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提供)
(责编:周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