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学术图书馆的建设探讨
2017-10-10王傑
王傑
摘要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馆舍与馆藏早已不是衡量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标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更加重要,打违学术图书馆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分析了学术图书馆的提出背景,并从重在交流与互动、培养思辨和创新、挖掘长尾智慧、提供无差别服务4个方面论述了学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最后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设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环境;学术图书馆;服务理念;建设措施
在信息环境中,现代高校图书馆应更加突出在学术科研中的作用。这需要重新审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图书馆使命和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进行相应改革,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和重塑的馆内资源最大化发挥对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有研究认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要建设成为学术图书馆,需要在9个方面进行突破:1)研究数据服务;2)数字学术交流;3)馆藏评估趋势;4)ILS系统与内容提供商的合并;5)学习支持;6)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新方向;7)替代计量;8)新创馆员职位;9)开放教育资源。因本文研究能力所限,仅分析学术图书馆的提出背景,并从重在交流与互动、培养思辨和创新、挖掘长尾智慧、提供無差别服务4个方面论述学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措施,以供参考交流。
1学术图书馆的提出背景
在信息环境下,文献、信息、数据都日益数字化,传统学术研究受到“第四范式”的强烈冲击。所谓第四范式,是由美国著名资讯工程学家、数据库专家JimGray所提出的第四种科学研究的方式。他认为,现在以及未来科研发展的趋势,是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计算机不仅能做模拟仿真,还能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理论。也就是说,以往那种由科学家进行研究的科学理论工作将来有可能被计算机代替。Jim Gray将这种科学研究的方式,称为第四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科学。
第四范式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新工具的促成,需要所有科学文献和数据都处于在线状态并且能够彼此交互和操作。对于图书馆而言,它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提供者,而应当是知识的经营、交流与创造者。也就是图书馆在学术科研中,将从被动提供者的身份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图书馆的本质决定了建设学术图书馆势在必行,它既是新形势下图书馆“交流说”的体现,是基于知识传播与学习的知识增值与创造,也是未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高校图书馆若仍将发展重心置于传统的图书、报刊、编目、馆舍上,将无法在信息环境立足。因此,图书馆应当将建设学术图书馆作为重要目标,在服务理念、建设措施、馆员业务等方面全面转型。
2学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所谓学术图书馆,主要是指具有研究性质并能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大学图书馆,也包括主要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从某种角度来说,学术图书馆是一个能够提供主动、全面科研服务的大数据的集合地。在这种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储存、分析和利用成为重要工作内容,也相应地给图书馆带来一系列新要求和新变革。
2.1重在交流与互动
传统图书馆重在提供,总体来讲属于一种被动服务。学术图书馆重在交流与互动,是一种主动服务。主动服务主要体现在学术图书馆对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新思考与定位,它更注重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业务的规划和服务的提升。从本质上说,图书馆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互系统,可以满足用户自主与协作研究的需要。也就是说,学术图书馆是以用户为中心,以“联络馆员”与“功能利用专家”混合服务作为模式,组织过程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协同合作是关键。学术图书馆对于馆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能够提供空间信息分析服务、多媒体制作与集成服务、分布式教育或在线学习服务、版权管理服务、数据管理服务、新技术应用推广服务,还要能够参与教学设计等。
2.2重在培养思辨和创新
未来的学术图书馆应当是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和培养地。学术图书馆本身就是新理念的产物,不管是其建设理念还是服务内容,都是多元化与交流创造知识的体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也有了新的面貌。图书馆作为创新思想的发源地,更注重对各种知识的挖掘与激发,尤其是更加注重决策咨询、前沿研究等课题资源的搜集、整理、挖掘与提供。如目前已经建设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学术图书馆,不仅注重知识传播与交流,还更加注重对学习者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并从课程设置、资料研读、研讨室等都非常注重对于个性化、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非常值得借鉴。
2.3重在挖掘长尾智慧
长尾智慧是基于长尾理论而提出的,是指群体智慧的力量。长尾效应由里斯·安德森提出,最初是用于描述商业和经济模式,是指一些本不受重视的、零星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慢慢累积,最终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现有研究认为,在学术界同样存在长尾现象。同样,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不应当只重视占少数比例的专家群体和核心用户的参与,更应该重视更广泛的潜在用户的积极参与,建设开放、协同创新的环境,尽量挖掘处于长尾区的智慧型知识,从而聚沙成塔,将一些零星的智慧火花加以集聚和整合,实现相关智慧的大集成。
2.4重在提供无差别服务
无差别服务理念的提出与上文提到的长尾智慧有一定的关联。提供无差别服务的重要目的是要打破壁垒,畅通交流渠道,鼓励和支持用户共享图书馆的无差别服务,也就是构建一种泛在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使用户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各种空间和时间内,广泛获取各种形式与内容的服务。在这种服务模式中,图书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支持平台的角色,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地交流互动和协同创新需求。
3学术图书馆的建设措施
3.1充分挖掘用户需求
建设学术图书馆的首要工作便是了解服务对象的特征与需求。相比传统图书馆,学术图书馆为读者和用户而存在的定位更加突出。由此,图书馆更应当始终将读者和用户的信息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挖掘并掌握用户信息需求是做好与用户需要相一致的资源保障与服务的基础,也是为科研和创新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撑的必要条件。
挖掘用户需求主要包括:1)信息的范围、类别和内容,即哪些信息是用户需要的;2)明确用户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其中有哪些是其能够自主获得的,哪些是必须要通过图书馆获得的;3)用户希望以怎样的途径和方式获取并利用信息。在当前信息环境下,具体的实施手段是:必须选择科学合理且能够实现的、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法。因为只有技术方法得当,数据准确,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设计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学科服务方案。当前,在图书馆需求分析中应用广泛的是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两门技术,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应用。
3.2构建新型业务模式
学术图书馆构建新型业务模式应以“以用户为中心”理念作为准则。根据用户需求的特点深入调整数字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布局,以用户为中心调整确定业務重点,重组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水平,改善馆内设施。大力开展面向科研一线、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服务,切实发挥馆员作用,使其充分起到信息利用咨询、定题服务、情报跟踪、信息分析、信息环境优化等作用。
在新型业务模式中,用户将占据更多主动性。例如,只要是图书馆的合法用户,即使不到图书馆,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社区论坛等各种社交网络工作甚至二维码等及时获取所需的课程、报告及其他各类服务信息、通知等,真正享有无缝式服务和无差别服务,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3.3扩大馆际协作共享
建立协同和共享机制既是信息环境的外在要求,也是图书馆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馆际间的资源、服务和管理提供了实现手段,更对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学术图书馆应在积极扩大馆际间合作范围,强化合作利多的基础上,加强与科技出版商等非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力。因为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现状而言,馆藏纸本图书流通量逐年下降,利用率也随之不断下降。随着图书出版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策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十分有效的,有益于馆藏分类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优选基本馆藏品种,扩展馆藏需求,覆盖核心馆藏学科,并形成资料馆藏特色。总之,馆社商业务的融合性发展有利于建设更加精细化的馆藏。
加强馆际协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揭示协调组织中各成员馆的文献资源情况,进行联合目录的汇集和专题联合目录的编制工作,并在协调中心设置目录中心;2)制定切实可行的馆际互借等具体方法及相应管理措施;3)研究确定系列服务中力所能及的项目和科研课题,进行专题和系列化服务。
3.4提升馆员素质能力
提升馆员素质能力是一个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在学术图书馆建设中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服务方式和内容产生了很大变革,馆员原先具备的素质能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果跟不上学术图书馆的新要求,将会落后于用户的信息需求,被新时代淘汰。学术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使自己成为信息专家,从而在图书馆实体服务空间和虚拟服务空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学术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内外兼修,提高知识水平,并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知识素养、职业素养;2)具备创新意识,擅长建立创新思维和创新机制,提供个性化和高层次服务;3)特别要对计算机、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数据密集型计算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有一定了解,树立新型知识服务理念;4)能够提供包括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技术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文化服务等在内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
4结论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馆舍规模与馆藏多少早已经不是衡量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标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更加重要,也就是打造为学术图书馆。新
结合距离变化率对PID控制参数的修正系数K现将参样周期设定为一个距离的变化率,修正系数如表3。
4)专家修正参数计算公式。专家参数PID的计算公式为:形势下,图书馆应当得到创造性发展,成为知识、信息、思想的创造场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必须建设成为一个整体与系统的工程,如上文提到的,以用户为中心开展规划,充分提升学习者和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和质量,以及利用各种途径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总之,学术图书馆应定位于知识的经营者,通过内在的引进、挖掘、消化、吸收、整合,并集专家与普通用户智慧为一体,最大化进行知识服务。